日本的電子圖書市場,形成規模大約在2000年前后,發展至今已有七八年歷史。本文盤點的“電子圖書”,主要指面向PC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和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圖書。本文盤點的時間段為2000~2007年。
一、日本電子圖書市場快速平穩發展
日本從2002年開始對電子圖書市場進行一年一度的調查統計。據估算,2000年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約為3億日元(1萬日元約合700元人民幣),2001年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約為5億日元。據《電子圖書商務調查報告書2003》顯示,2002年的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10億日元。與2000年、2001年相比,2002年的增長是非常明顯的。
到了2003年, 據《電子圖書商務調查報告書2004》顯示,2003年電子圖書市場的規模為18億日元,與2002年相比增長1.8倍。2003年是面向PDA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最興旺時期。然而,隨著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的發展,面向PDA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從此開始衰落。最大的變化,是KDDI/au于2003年11月開始提供的使高速數據通訊成為可能的CDMA 1X WIN服務、以及信息包付費定額制的服務。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因為使用便攜式閱讀器,付費簡便,使得高速下載電子圖書的時代在此刻拉開了序幕。與此同時,世界上首次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連環漫畫的信息配送服務,也始于這個時候。
進入2004年, 據《電子圖書商務調查報告書2005》顯示,這一年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45億日元,與2003年相比,增長2.5倍。其中,面向PC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33億日元,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12億日元。松下電器公司的Σ Book、索尼的LIBRIé的讀書專用終端雖然成為熱門話題,但實際上對電子圖書市場貢獻最大的,還是3G便攜式閱讀器。2004年7月, KDDI/au推出了與EZ BREW相適應的WIN終端,面向PC閱讀器的電子圖書使用便攜式閱讀器也能分冊下載。
到了2005年, 據《電子圖書商務調查報告書2006》顯示,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94億日元,與2004年相比增長2倍。其中,面向PC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48億日元,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46億日元,兩個市場的規模幾乎旗鼓相當。在這一年,最大的熱點是健全完善聯機程序和信息控制系統,加快了電子連環漫畫的發展,從而促進了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連環漫畫的銷售行情不斷上漲。由于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連環漫畫的跳躍式發展,已然成為整個電子圖書市場的發展動力。
到了2006年, 據《電子圖書商務調查報告書2007》顯示,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182億日元,與2005年相比增長2倍。如果與開始對電子圖書市場進行調查統計的2002年的10億日元相比,實際增長18倍。2006年的182億日元,其中面向PC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為70億日元,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市場為112億日元。對面向便攜式閱讀器電子圖書市場起到拉動作用的,是電子連環漫畫。
2007年1~6月,電子圖書市場規模為160億日元,預計全年將達到300億日元。
二、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連環漫畫市場生機勃勃
日本的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連環漫畫市場,在成長過程中,新的公司企業不斷加入,使得競爭十分激烈。其中,長期保持霸主地位的,是NTT索爾馬累公司運營的面向I方式閱讀器的“連環漫畫i”、面向Ezweb和Yahoo!一類便攜式閱讀器的“連環漫畫席夢思”。從早期開始,由于具備強有力的內容支持,所以“連環漫畫i”和“連環漫畫席夢思”的銷售行情直線上漲。從2004年8月開始提供服務到2007年4月,累積下載的數量突破1億次。
緊跟“連環漫畫i”和“連環漫畫席夢思”之后的,是Bbmf公司運營的“便攜式★漫畫王國”。“便攜式★漫畫王國”在2006年4月猶如慧星一般閃亮登場,在其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坐上了電子圖書銷售的第二把交椅。
“便攜式★漫畫王國”突飛猛進的原因,首先在于廣告宣傳的手法不同。Bbmf公司運營的平臺技術先進,容量巨大,廣告宣傳的內容多種多樣。
“便攜式★漫畫王國”突飛猛進的第二個原因,是具有壓倒性的品種。截止2007年8月, Bbmf公司的品種已經達到3000種,且新書品種以每個月平均400種的速度在進行電子化。Bbmf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品種,和如此快的速度,是因為該公司在中國的南京設立了分公司,分公司現有400多名電子化工作人員。Bbmf公司以比在日本進行電子化低得多的成本,在中國大陸大量加工電子圖書。今后, Bbmf公司還打算在其他國家建立分公司。
“便攜式★漫畫王國”實施全球化戰略,猶如一匹黑馬,對日本電子連環漫畫行業產生了沖擊。
受到沖擊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其他電子連環漫畫平臺不愿意認輸,紛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連環漫畫的電子化。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電子連環漫畫的品種數爆炸式的增加。
受到沖擊的第二個反應,就是電子連環漫畫平臺開始繞過出版社,積極主動同漫畫家簽訂直接合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在挑戰傳統規則,確立新的商務模式。電子連環漫畫平臺與漫畫家“親密接觸”,其現實背景就是在出版流通領域已經“絕版”或“脫銷并不準備重印”的實際上又存在的龐大的作品之山。也就是說,那些龐大的內容資產,作為作品盡管優秀,但憑借紙介質出版卻不能到達讀者的手中。對屬于著作權人的漫畫家而言,自己的連環漫畫作品被電子化,可以重新與讀者見面,讀者飽眼福,作者得實惠,這是天大的好事情。
“便攜式★漫畫王國”及Bbmf公司的特立獨行,使整個電子圖書行業受到極大刺激,大家既感到危機,又看到機遇,從而促進了電子連環漫畫市場的不斷擴大。
除了日本的網絡公司、電子企業你追我趕以外,日本的傳統出版社終于坐不住了,也積極加入出版電子連環漫畫的行列。比如出版紙介質連環漫畫的“三巨頭”,也躋身出版電子連環漫畫的行列。
2005年12月,小學館以電子化的“連環漫畫小學館書叢”起步,開始展開連環漫畫電子化業務。
同樣是在2005年12月,講談社也開始了連環漫畫的電子化業務。一是無償配送憑借PC閱讀器能夠閱讀的藍領工人描繪的連環漫畫信息;二是有償配送憑借便攜式閱讀器能夠閱讀的連環漫畫“MiChao”信息。藍領工人描繪的連環漫畫樸素自然,貼近生活,凝聚了人氣,拉動了該社其他電子連環漫畫的銷售。
2006年5月,集英社推出了“集英社漫畫小宇宙”,啟動了該社連環漫畫電子化業務。先后推出的矢澤愛的《NANA——北美報業聯盟》、胡馬野史雛子的《HIYOKO BRAND 母親是女子高中學生》、河原和音的《高中初出茅廬者》、仙道益實的《H》、神尾葉子的《比花好看的男子》等,相繼成為超級暢銷的電子圖書。
在日本電子圖書市場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日本電子連環漫畫向海外“走出去”的夢想也在變成現實。2006年9月,運營“eBookJapan”的“eBook·主動權·日本”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面向東南亞銷售漢語版的電子連環漫畫。截止2007年7月,銷售品種上升到300種。現在,每個月以10種的速度推出新的電子連環漫畫。繼出版漢語版電子連環漫畫之后,英語版、韓語版的電子連環漫畫的出版也在醞釀之中。
三、“便攜式小說”引領日本小說創作潮流
屬于教科書系列的電子圖書,傳統出版程序是以出版社出版的紙介質圖書為“作品”,進行電子圖書化。最近出現的引領時尚潮流的“便攜式小說”,完全不同于傳統出版程序。
所謂“便攜式小說”,就是憑借便攜式閱讀器創作、投稿,憑借便攜式閱讀器閱讀的小說。“便攜式小說”在便攜式閱讀器上“火”起來以后,往往又出版成紙介質圖書,甚至還成為超級暢銷的圖書。從一定意義上講,創作“便攜式小說”演變成新人作家爭相跨越的“龍門”。
“便攜式小說”的作者,是以女子高中生為中心的業余作家。她們用便攜式閱讀器創作出自己的作品,然后用便攜式閱讀器投稿。投稿的作品可以無償閱讀,但其中如果產生下載幾百萬次的作品,出版社就出版紙介質圖書在書店銷售,由此而來,行情火爆的“百萬冊暢銷書”也不斷涌現。
在目前的日本,接受“便攜式小說”投稿的有代表性的網絡平臺,是“魔法i蘭德”。截止2007年4月, “魔法i蘭德”已有會員522萬人。“便攜式小說”的作者向其設立的綜合平臺“魔法圖書館”投稿,目前館內已經收藏“便攜式小說”作品75萬種。2006年10月,其中的“便攜式小說”作者美嘉創作的《戀空——不太誠懇的愛情物語(上下)》,在便攜式閱讀器上受到“粉絲”們瘋狂追捧,出版社就出版紙介質圖書,在1個月之內,發行突破100萬冊。緊接著,東寶系列的電影公司把這部作品拍成電影,并于2007年秋天在日本全國的街頭放映。另外, “便攜式小說”作者五月創作的《紅色的絲線》,在2007年1月出版了紙介質圖書。正式發行1周后,就賣出100萬冊。在日本2007年上半年的暢銷書排行榜上,《紅色的絲線》獨占鰲頭。在排名前五的暢銷書中,除了1部作品以外,其余4部作品均誕生于“便攜式小說”。說“便攜式小說”引領當今日本小說的創作方向,似乎也不過分。
四、亟待開發的“數字內容產業”處女地
日本的有關專家指出,一方面,日本電子圖書市場不斷擴大,增長率喜人。另一方面,日本出版市場不斷萎縮,持續負增長。2006年日本出版行業的銷售總額為2.26萬億日元,2007年日本出版行業的銷售總額預計為2.21萬億日元,作為日本出版行業的兩大支柱圖書、雜志的銷售額都在持續下滑。眾所周知,其主要原因是“IT革命”的蓬勃發展。從歷史來看,15世紀的“古登堡印刷技術革命”造就了信息技術的主體“印刷和出版”。從15世紀到20世紀,可以認為“印刷和出版”作為信息技術主體的時代正在結束。然而,站在“數字內容產業”的角度看,仍然有廣闊的“處女地”有待開發。而電子圖書市場的快速成長就是佐證之一。
舊的“主體”走向沒落的時候,網絡和數字技術會不會造就新的“主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