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要實行塑料購物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各有關部門要通過相關政策、標準、技術等辦法提高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倡導消費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減少使用塑料袋。消息一出,立即贏得了國內外輿論的高度贊揚,被譽為中國政府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節能減排的重大舉措。但是,數十年來使用塑料袋早已成為老百姓的生活習慣,隨之而來的白色污染也日益嚴重。據有關部門估算,全國每天使用的各種塑料袋達30億個。一紙“限塑令”能否限住“白色污染”?環保專家稱,我們日常使用的塑料袋自然腐爛需要200年,埋入地下還會污染地下水,若焚燒又產生有害氣體。現在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超過300多萬噸,廢棄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限塑令”發布后,大家紛紛議論“塑料袋有毒,是污染之源,紙袋比塑料袋更環保”,還有人認為《通知》給中國塑料加工業帶來嚴重后果,甚至出臺《通知》的目的只是為環保,等等。我認為,這些都是以偏概全的,是對《通知》的誤讀。《通知》的力度如此之大,并非僅僅一個“環保”所能承載的。促進塑料加工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恐怕才是《通知》的更大目的。
也在一月初,還發生了一次造成14省7786萬多人受災的災害性雨雪天氣過程。我國南方地區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冰雪,交通堵塞、電網中斷、部分航班、長途汽車停運,上百萬人滯留,給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月29日,民政部發出通知要求17省市區實行災情24小時零報告制度,并于同日與財政部緊急下撥9800萬中央救災應急資金,下撥救災資金累計1.26億元。通知還要求各地要把生活救助工作作為當前的重中之重抓實抓緊抓好。1月29日,胡錦濤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當前雨雪冰凍災情,部署做好保障群眾生產生活,要千方百計保證交通運輸通暢和電力供應,要增加煤炭生產,優先保證電煤供應,要保障生活必需的供給,保障油氣正常生產和調運,尤其是要安排好災區群眾的生產生活,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還是1月29日,溫家寶同志輾轉來到湖南,到長沙火車站看望滯留車站的旅客。溫總理表示,政府部門正在抓緊搶修,不需要很多時間,大家就可以回家過年。
那么造成這次冰凍雪災的原因是什么?據氣象專家分析,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這與東太平洋發生的“拉尼娜事件”有關。在北方,持續降雪的事情并不少見,但在南方則會造成幾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災害。而南方地區的防寒機制相對薄弱也是應對不及的原因之一。
當“限塑令”已經下達、破冰救災的“集結號”已經吹響時,為了美麗的家園,為了更多家庭的團聚,為了和諧社會的建設,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