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民政局堅持“以民政為民、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為主題,圍繞社會建設中的民生、民利、民權問題創造性地積極工作,民政工作亮點頻現:
城市低保規范管理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
長沙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對象53252戶,117560人,月發保障金1165.2萬元。全年共保障63.5萬戶次138.4萬人次,發放低保金1.37億元、節日生活補助費1826萬元、物價補貼1156萬元。月人均補差水平達到121.5元,較去年月增17.5元,增長率為16.8%,略高于全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比例。
農村低保首次提標。從4月1日起,市轄五區農村散居“三無人員”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100元/人/月提高到130元/人/月,三縣一市農村散居“三無人員”最低保障標準從70元/人/月提高到100元/月/人。全市共有農村低保對象9.1萬戶,18.1萬人,月發保障金846.6萬元。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金9351萬元。另發放農村“三無人員”(五保護)節日生活補助費229萬元,物價補貼115萬元。月人均補差水平達到44.6元,較去年月人均增加11.6元,增長率為35.2%,大大高于全市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比例。
醫療救助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共救助5860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2721萬元,較去年增加732萬元,增長率為36.8%;社會精神病人藥物救助工作穩步開展,全市共救助精神病人30588人次,發放藥品175萬元。
敬老院管理日益規范。今年共改擴建敬老院20所,建設霞光計劃項目3個,五保之家13個,已全部通過省級驗收,并獲得一等獎。
農村散居五保對象危房改建“福園安居”工程建設任務超額完成。
全市市縣兩級財政安排4000萬元,社會捐資2500多萬元,完成了5035戶農村散居五保對象危房改建工作任務,超計劃35戶。此項工程一次性投入的資金總額和改建危房數量已成為全國之最,國家民政部羅平飛副部長今年元月4日考察長沙這一項目后,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長沙被授予“減災安居示范市”,全國僅兩個城市獲得此項榮譽。
雷鋒超市建設迅速推進。前年起開始建立起以“雷鋒超市”為載體的困難群眾物質保障體系,至2007年度全市已迅速發展為124家,惠及城區5萬多低保家庭。
救災救濟工作有序進行。2007年我市大面積遭受了50年未遇的特大旱災,部分鄉鎮遭遇了龍卷風和暴雨等自然災害,我局及時做好報災、勘災、核災和救災工作,爭取中央、省市下撥救災資金1510.4萬元。確保了災民的生產生活和災后重建。
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加大慈善宣傳力度和慈善募捐力度,加強慈善項目管理,創新慈善工作機構,深入開展“天天慈善一元捐”、“慈善周周情”、“慈善助學”、“慈善助孤”等系列慈善救助活動。2007年,共募集款物3392萬元,慈善基金達到7000萬元,較上年增加2000余萬元,發放慈善救助資金1371.8萬元,惠及困難群眾5萬余名。
保障民權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取得的新成效
加快城區社區辦公服務設施建設步伐,全市五城區共投入建設經費1.1億元,新改擴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120棟,建設面積86510平方米。至2007年底,全市373個城市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總面積為198783平方米,平均532平方米/社區,全市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已基本達標。
加強社區軟件建設,出臺了《長沙市和諧社區示范標準及實施細則》,重點培育服務品牌,使一系列服務體系深度開發,如家政服務、“市民論壇”等老品牌進一步做大做強,一些新的特色服務項目快速成長,涌現了“五日”系列活動,“螢火蟲義工俱樂部”等25個新的社區服務品牌。
開展了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瀏陽市、開福區被確定為全國、全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市),市本級也在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開展試點工作,全市共有22個村被確定為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單位。去年9月,國家民政部姜力副部長考察長沙開福、瀏陽試點情況后,充分肯定了長沙大明、匯豐、鴨頭、南山四種模式,并向全國推介了其基本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