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國務院批準了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保監會聯合上報的關于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問題的請示文件,已原則同意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試點范圍為三至四家銀行。該政策的放開,意味著商業銀行也能進入保險行業,分享高速發展的中國保險業業務收益。
消息的傳出,讓市場對于保險和銀行兩大金融行業的未來合作之路、以及保險市場未來的格局產生了許多構想。
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堅冰打破
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在國外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有礙于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的分行業監管,保險和銀行之間的混業經營卻一直發展緩慢。

近日,國務院已經原則上批準了銀監會和保監會聯合上報的《關于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問題》的請示文件,文件中僅涉及銀行投資保險公司的內容,而沒有涉及銀行設立保險公司的問題。目前尚未對具體投資限額、投資方式、入股范圍等細節問題進行明確。
對于可能的入股范圍,市場普遍認為比例不會很高。國泰君安的分析師彭玉龍表示:“應該不會超過20%,這就是保險公司入股銀行的最高比例。”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投資的放開還是會采取試點的方式,有關部門將挑選3~4家銀行。根據可靠消息,交通銀行和北京銀行已經遞交了正式申請文件。
銀行染指保險公司的呼聲由來已久,早在2006年就有多家銀行提出投資、設立保險公司的意愿,但當時并沒有得到批準,此后建行意圖持股平安的事件也是沸沸揚揚。
因此,業內人士對于這個消息并不感到驚訝,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執行院長郝演蘇表示:“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國人壽入股廣州發展銀行和民生銀行,以及平安收購深圳商業銀行并成立平安銀行之后,這種銀行與保險之間的股權合作趨勢越來越明顯。”
保險、銀行合作模式或將改變
“這對于保險公司和銀行而言都是利好消息。”彭玉龍說,“這將幫助銀行尋找到更多的投資渠道。”
巴曙松不久前曾表示:“國家從緊的貨幣政策將使得商業銀行承擔一部分的對沖成本,例如高準備金率、定向票據等都會造成銀行低息資產比例過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賺錢已經成為擺在很多商業銀行面前的大問題。”
具有高盈利能力的保險公司正是銀行苦苦尋覓的那一條新獲利渠道。“現在一些保險公司年保費收入只有幾百萬,單靠這些就連成本都不夠。但是他們的盈利還過得去,主要就是投資能力強,這一點對于任何投資者而言都是有吸引力的。”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
而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銀行投資的開閘將成為保險公司擴充資本金的又一有效渠道。
目前,保險公司如果希望擴充資本金以進行企業基礎建設或是提高償付能力,那么資金的來源主要有保費收入、發行次級債、上市以及股東注資。但是,保費收入依靠經營業績,次級債的發行需要通過銀行審核,上市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如何吸引優質股東的進入對于保險公司發展有著巨大意義。
而銀行就是保險公司的“優質”股東。“銀行能夠帶給保險公司的不僅僅是資金那么簡單,還有更多的資源。”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
銀保市場一直是各家保險公司的必爭之地,根據相關機構公布的數據,2007年,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錄得保費收入1006.45億元,占所有保費收入的20%左右。但這種代理關系還屬于較低層次的合作,保險公司尋求的就是銀行的銷售網絡,銀行賺取的也只是代理傭金。
郝演蘇說:“這也意味著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將從原來松散型的銀保拓展到以股權為基礎的緊密型合作。”
從目前已有的案例來看,招商銀行方面只代理其擁有股份的招商信諾的保險產品。那么,這是否會影響到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多對多的合作模式呢?
“會有影響,但是影響不會很大,畢竟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中企業規模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銀行的投資不會出現一窩蜂的現象。”郝演蘇教授解釋道,“另外,銀行投資保險公司,目的不僅僅在于拓寬業務渠道,還在于財務投資。為了保證銀行股東利益最大化,銀行的經營必然會按照最賺錢的模式去發展,決不會輕易放棄某個銀保合作伙伴。”
的確,對于銀行而言,保險公司與基金公司一樣,是他們獲取代理費用的一塊肥肉。交通銀行發布的《2007-2008年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以及標準普爾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50大商業銀行2007》都顯示,去年中國商業銀行的高收益主要得益于存貸差的進一步擴大,以及各項代理業務的傭金、手續費收入。
而生命人壽董事總經理李鋼則認為,銀行投資保險公司還可能引發個險和銀保銷售渠道的調整。“銀行入股保險公司之后,可能會更加注重銀保渠道的開發,并對銀保產品進行變革,嘗試銷售一些較為復雜的產品,或是期繳型產品,這將對傳統的個險渠道造成一定影響。”
可能引發行業大洗牌
這項政策的出臺不僅僅會影響到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合作的模式,更有可能對未來中國保險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銀行入股保險公司將成為保險行業的一件大事,它對于保險企業做大做強肯定是有益處的,但同時也可能引發保險行業的一次大洗牌。”李鋼說,“銀行的入股對于保險公司而言,益處是非常明顯的。銀行豐富的網絡資源,將極大地促進保險公司的發展,提升該保險公司的競爭力。同時也會加劇市場競爭,調整銀行代理份額。”
李鋼認為,銀行的投資選擇有兩種:一種是投資于大型保險公司,那么就會是強強聯合,這將使中國的保險市場出現壟斷的格局;一種是投資于中小型的保險企業,這會使得保險公司利用銀行渠道快速發展。
一位小型保險公司的管理人士不無擔心地表示,一旦銀行入股大型保險公司,那么這些小型企業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原本銀保合作中,小型保險公司就處于弱勢地位,一旦他們之間存在了股權合作,就會給我們更多的壓力。失去了銀保的渠道,對于小型保險公司而言,損失是巨大的。”
對于這個問題,彭玉龍認為:“中小型保險公司,或那些主要依靠銀保渠道的保險公司必須尋找新的定位,在產品和服務上創新,否則會受到較大壓力。”
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總裁萬峰表示,今后,各家保險公司一定會打破目前全部為“綜合性保險公司”的局面,轉為專業化、功能化的保險公司,提供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