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中村,同時我的前任也叫中村,第一件事就是希望大家記住我的長相和名字。”在北京車展上首次以總裁身份亮相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新一任總裁中村公泰,面對各路媒體記者的探詢,開門見山地說。
中村公泰是在今年4月1日正式接任前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克己的,巧合的是,這一天也是他53歲的生日。如今,他已經在日產工作了27年,他在日產主要從事產品開發方面的工作;2003年東風、日產合資后,中村公泰被任命為東風有限董事會董事,主要負責日產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開發工作。
對于卸任的原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克己,東風汽車公司高層給予了相當的肯定,稱其在任職期間,為企業取得優良業績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東風有限的持續盈利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3年,當中村公泰來到東風有限的時候,他曾經問自己管轄的研發技術人員:“誰有駕照和車?”基本上沒有人舉手,而現在,這300多位研發人員已經每天開車上下班了,而在中村公泰看來,技術人員自己開車就會知道在設計車輛時哪些地方該怎樣做,能提出更好的建議。可以說,中村克己給了中村公泰一個很不錯的起點。
那么在下一個“2的3次方”計劃中,中村公泰如何將東風有限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呢?4月20日,在北京車展期間,中村公泰接受了《汽車觀察》雜志的專訪。
《汽車觀察》:您怎樣評價您的前任中村克己總裁?
中村公泰:在中村克己擔任東風有限總裁期間,東風有限的整體銷量從2004年29,8萬輛一直到2007年的61萬輛,在降低成本方面也很出色,達到了降低30%成本的效果。在我們公司內部,既有日產的文化,又有東風的文化,中村克己總裁把這兩個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達到了1+1等于3甚至等于4的效果。可以說中村克己總裁是把東風有限從零發展到今天的一個非常偉大的領導人。
中村克己總裁在公司內部非常有人氣,我一來就感受頗深,這也是我非常羨慕的。但對我來說,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不能輸給他!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巨大的財富,我們必須讓這些財富2倍、3倍地增長,再傳給下一任,這是我的義務,也是我的責任。
《汽車觀察》:現在汽車行業面臨一個原材料漲價的難題,對廠商和市場的壓力非常大,中村克己總裁已經將成本降低了30%,那么您將如何分解目前這個壓力?
中村公泰:中國乘用車降價的趨勢還在延續,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家都面臨著一個艱難痛苦的抉擇,不過這個問題是整個汽車行業的問題,不僅我們有,其他企業也同樣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只有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才能生存。實際上原材料漲價問題不是說在中國今年才開始有的,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來之前就很憂慮這個問題了,我想這個問題會持續下去。當然我們會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主要是靠技術力量來保證環保和成本的控制。我們會盡早跟本土廠家一起進入到企劃和研發當中,同時會盡早使用當地的材料,同時當地人員的參與也是不可缺少的。
《汽車觀察》:除了上述提到的問題。您認為還會面臨哪些挑戰?
中村公泰:的確,目前我面對的問題很多,除了剛才的原材料漲價問題外,還有汽車降價問題。這些對所有的公司都是一樣令人頭疼的事情。東風有限有乘用車事業部、中重型卡車事業部,還有零部件和裝備事業部,跨度非常大,對我來講最大的挑戰就是怎樣帶領7萬東風有限的員工發揮最大的干勁去完成我們的目標,光靠我一個人是不行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要告訴大家怎樣做。我就像站在舞臺上的一個指揮,需要各個事業部在最好的時機發出最好的聲音,形成融合的樂章!這個工作是個挑戰。
《汽車觀察》:您怎樣使7萬東風有限的員工奏出和諧的樂章?換句話說,你有什么辦法讓員工聽你的并創造出好的業績出來?
中村公泰:我覺得做一個汽車設計人員是很幸福的事情,可能有很多行業,比方說搞原子能,他可能沒辦法搞一個出來自己用,而搞汽車研發的人就可以自己設計、體驗、改良,具有很大的潛力。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組裝或者拆解一些東西,到日產之后看到自己設計的圖紙能夠變成活生生的汽車,心情非常激動,也很快樂。
我的工作作風是讓員工愉快地工作。如果員工心情不好是造不出來好車的。所以一定要有一種氣氛,能讓員工在工作崗位上感到很快樂,一天工作結束之后能讓員工覺得今天的工作真不錯。我也會努力為員工創造這種氣氛。當然,工作不是一味地追求輕松快樂,同時要伴隨著嚴格的要求,要為了工作目標而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