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30%甲基磺草酮。乙草胺懸浮劑在玉米田進行除草試驗,從除草效果、安全性和經濟成本等綜合分析得知,30%甲基磺草酮·乙草胺懸浮劑450ga.i./hm2處理對闊葉雜草的目測防效和鮮質量防效均在93%以上,對稗草、狗尾草的防效在87%以上,總體防效大于90%,對玉米安全,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用于生產。
關鍵詞:甲基磺草酮;乙草胺;雜草;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51.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6500(2008)01—0053—03
2006年我國玉米播種總面積為2730萬hm2,而每年玉米草害面積都在700萬hm2。玉米田的除草劑品種較多,但主要為莠去津和酰胺類除草劑(乙草胺、異丙草胺、異丙甲草胺等)的混劑。各品種受環境因素以及抗性等影響,除草效果很不穩定。另外,莠去津對后茬作物的影響,也限制了其混劑在玉米生產中的應用,因此,甲基磺草酮的開發對玉米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甲基磺草酮作為三唑類的第二個品種,具有活性高、殺草譜廣、使用靈活、對后茬作物安全、對環境兼容性強等優點,并已經在國外應用的相當成功。但最近幾年有關甲基磺草酮替代莠去津與其他除草劑混合應用的報道很少。為了豐富該產品的應用技術,筆者測定了30%甲基磺草酮·乙草胺懸浮劑不同劑量下防除玉米田雜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試驗作物為玉米品種東農250。
供試藥劑30%甲基磺草酮·乙草胺懸浮劑,15%甲基磺草酮懸浮劑,50%乙草胺乳油均由沈陽化工研究院農藥生物測定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地點為哈爾濱香坊農場試驗站。小區總數28個,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為22.5m2。土壤類型為黑土,含有機質4.17%,pH值6.76,前茬作物為玉米。于4月27日播種,栽培方式為直播清種,處理時期為4月30日。防除對象情況如表1。

1.2.2 藥劑施用劑量和方法采用人工背負式四噴 桿手動噴霧器噴霧,噴頭類型為8001扇形,噴液量為300kg/hm2。每處理4次重復。于玉米播后苗前土表噴霧處理。田間藥劑試驗劑量如表2。

1.2.3 調查方法 藥效調查:于施藥后10d、20d目測雜草的防效及雜草的受害癥狀,并于施藥后20d調查雜草的鮮質量防效。具體方法為:定點調查,每小區取3點,每點取樣量0.25m2。
安全性調查:處理后定期觀察玉米的出苗及生長發育情況,目測評價供試藥劑對玉米的安全性。并于施藥后15,30d測量玉米的株高,來進一步確定該藥劑對玉米的安全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效結果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處理后10d的目測防效(見表3):甲基磺草酮·乙草胺各劑量對闊葉雜草的防效均明顯好于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其中450,600和900ga.i./hm2三個劑量對闊葉雜草的防效都在84%以上,而甲基磺草酮·乙草胺各劑量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較差,均明顯低于乙草胺單劑。處理后20d(見表4,5)甲基磺草酮·乙草胺450,600和900ga.i./hm2對闊葉雜草的目測和鮮質量防效均在93%以上,對禾本科雜草的目測和鮮質量防效也在86%以上。雖然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略低,但甲基磺草酮·乙草胺450,600和900ga.i./hm2鮮質量和目測調查方法的總體防效都在90%以上,幾種劑量對玉米田雜草的防效均十分明顯。

2.2 甲基磺草酮·乙草胺對玉米的安全性調查結果
從對玉米的安全性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表6),甲基磺草酮·乙草胺在各試驗劑量下對玉米出苗及生長無不良影響。說明甲基磺草酮·乙草胺對玉米安全性較好。

3 小結與討論
(1)考慮除草成本以及甲基磺草酮的特點,甲基磺草酮·乙草胺以450ga.i/hm2的劑量,于播后苗前土表噴霧處理為宜。由于該除草劑對玉米的選擇性極強,所以在田間劑量下對玉米安全。
(2)甲基磺草酮·乙草胺在播后苗前土表噴霧處理可防除一年生闊葉及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如茼麻、本氏蓼、反枝莧、藜等,禾本科雜草如稗草和狗尾草等。甲基磺草酮在土壤中可以迅速被微生物降解,對后茬作物安全,不污染地下水與地表水。與阿特拉津相比,具有土壤殘留時間短,對后茬安全,利于輪作倒茬等優點。但甲基磺草酮土壤處理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差,本試驗中甲基磺草酮與乙草胺混劑擴大了殺草譜,不僅除草效果好,而且土壤殘留小,利于輪作倒茬,可作為玉米田優秀的封閉除草劑,防除玉米田的闊葉和禾本科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