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EPR約束下的逆向物流系統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在生產商、中間商、第三方回收機構之間的信息、技術交流上存在瓶頸。構建信息反饋機制,初步提出了反饋機制的運作并對信息反饋機制所包含的幾種反饋關系作了闡述。信息反饋機制是生產商責任延伸制度在技術交流上的體現,是環境管理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生產商責任延伸制度;逆向物流系統;信息反饋機制
中圖分類號:F71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3-0079-03
Abstract: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s restricted by 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run short of stability, which is embarrassed by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re is a choke point in communion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among producers, middleman and the third-party manufacturer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and the technology.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several relations between producers and the third-party manufacturers, middleman and the third-party manufacturers and operation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Key words: information asymmetry;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duales system in deutschand;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增強,許多國家和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的回收和處理,積極開展對逆向物流系統的研究。近些年來,基于生產商延伸責任制(Exten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建立的產品逆向物流系統在國內外得到不斷優化[1],但是,在整個系統運行過程中,由于溝通不利,生產商、中間商和最終回收商之間在技術、信息交流上不能很好地實現共享,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制約了整個回收網絡的發展。因此,解決逆向物流系統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非常重要。
1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2]是指信息在經濟活動的參與人之間呈不均勻、不對稱的狀態。根據不對稱信息發生的時間和內容不同,一般將信息不對稱分為兩類:交易活動發生前,有關的交易雙方在掌握信息的狀態或獲取能力上不對稱,從而導致“逆向選擇”的產生;交易活動完成后,在參與人可能的行為選擇上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道德風險”的產生。
“逆向選擇”是指信息優勢方利用信息劣勢方對信息的無知而隱瞞相關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市場行為獲取額外利益,而使信息缺乏方受損,客觀上導致不合理的市場分配行為。“劣品驅逐良品”現象和“檸檬市場”的存在都是逆向選擇問題所致。“道德風險”,即占有信息優勢方為自身利益而故意隱瞞相關信息,對信息劣勢方造成利益損害的敗德行為。無論哪一類的信息不對稱,都會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從而使經濟活動達不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傳統中的市場失靈往往是與壟斷的存在、公共物品、外部性等因素相聯系,信息不對稱,有時也稱信息不完全,則導致了新的市場失靈。

信息不對稱對循環經濟影響非常大[2],而逆向物流作為循環經濟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同樣受其影響。
逆向物流是一種包含了產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廢棄處理、再處理、維修與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動;是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產品和物資的完整的、有效的和高效的利用過程的協調。逆向物流系統是循環經濟具體到物流行業的經典模式,核心是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是緊緊圍繞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展開的,包括資源的減量化(Reduce)、資源的充分利用(Reuse)和資源的循環再生(Recycle)等。逆向物流系統摒棄以前生產商 分銷商消費者垃圾場的單鏈模式,以生產商分銷商消費者回收網絡生產商的環狀或網絡模式組織物流。這種物流模式由于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整個逆向物流系統的低效率。
2現階段逆向物流系統研究現狀
2.1基于EPR的逆向物流系統
基于EPR的逆向物流系統首先要求生產商必須對其生產銷售的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目前,EPR的逆向物流系統可以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生產商自己直接負責產品的回收處理,特別是以歐盟為代表的一些地區和國家制定了強制法規[3],要求生產企業進行產品回收并處理,通用汽車、IBM、強生、雅詩蘭黛等世界知名公司紛紛開展了逆向物流活動;另一種是生產商可以通過一定的契約或轉讓價將產品的回收處理工作轉讓給聯合團體或其它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德國的綠點公司[4](Duales System in Deutschand,也稱DSD)即是一家從事廢棄物回收的專業公司,回收范圍限于銷售包裝廢棄物。包裝企業及批發商可以將回收責任委托給綠點公司,向其交納一定的費用,由其負責產品的回收工作。
在我國,生產企業規模參差不齊,受生產商技術水平、規模效益的限制,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能力獨自承擔回收工作,由生產企業直接負責進行產品回收和處理的歐盟做法是不可行的;而借鑒綠點公司的經驗,由第三方負責回收[5]的方式可以將規模不同的企業組織起來,既利于再生技術研發,又可以產生規模效益,發展前景廣闊。
第三方負責回收模式,即生產商銷售產品后,自己不直接參與對最終產品的回收工作,而是以委托協議的形式選擇專門的物流企業負責回收處置工作,具體流程見圖1。
2.2逆向物流系統中的信息不對稱
目前,逆向物流系統運行中,生產商、中間商、回收商和消費者之間存在的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2.1生產商和回收商的信息不對稱
在逆向物流系統中,生產企業是源和匯的統一。生產企業是產品的設計者和生產者,掌握著產品的材質、結構、生命周期等所有資料;而產品生命周期結束被回收時,這些資料對回收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市場競爭的存在,大多數生產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會將產品特征的信息“隱瞞”起來,而以廢棄物為原料的回收商在獲取廢棄物信息的質量、及時性、全面性上則處于劣勢,不能掌握廢棄物的完全信息,只能通過對整個市場的粗略估計確定其支持價格,從而導致判斷錯誤。回收商的回收成本將增加,其經濟收益也會減少,影響其回收的積極性。
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由于廢棄產品質量信息被遮蔽,回收企業無法區別“原料”的優劣,缺少動力提高生產率,因為需要花費太高的成本,所以其寧可降低產品質量,從而降低價格在商場上出售以求盈利,這樣優勢產品被排擠,市場運行是低效率的,達不到資源的有效配置。
2.2.2中間商和回收商的信息不對稱
中間商是在正向物流中是連接生產商和消費者的紐帶,而回收商在逆向物流中是連接消費者和生產商的紐帶。中間商掌握著產品的消費人群的全部信息,而其中產品的流向、產品更換周期是回收商最關心的,因為產品報廢后即為其“原料”源。中間商為了在市場中搶占商機,同樣會對消費人群的信息實施保密。回收商無法掌握充分的源信息,為了更多的回收原料,必然布置更多的回收點和采用更多運輸工具,直接導致回收成本急劇增加,經濟效益很低甚至負增長;BASF公司、維巴公司的關閉行動直接原因就是收集成本過高。
2.2.3消費者和回收商的信息不對稱
消費者對廢棄產品的處置方式直接關系到回收企業的生存。產品報廢后,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已經毫無利用價值,而處理方式就是直接當垃圾扔掉。廢棄產品與固體垃圾混雜在一起,不僅是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增加了廢料篩分和收集的難度。目前,回收商在與報廢產品持有者進行交易前,回收商信息獲取渠道很少,加之廢品持有者對回收行業不了解甚至有誤解,也不會有提供信息的自覺行為,二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經常會出現報廢產品想賣賣不掉,回收商想買買不到的窘況。
2.2.4政府的信息不對稱
在市場競爭中,很多生產企業因為自身利益的驅動,存在隱瞞信息的傾向,會采用選擇性的信息發布策略,即對一些廢棄產品信息進行披露,而對其自認為不利于企業的相關信息進行封鎖;此外,還往往對廢棄產品的危害及處理狀況發布虛假信息,導致信息失真,使得管理部門獲取和掌握的相關信息有效性受損。這樣,一方面降低了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基于廢棄產品排放信息的物質綜合利用,從而必然影響逆向物流系統的有效開展。
3信息反饋機制的構建
為了協調生產商、中間商、第三方回收機構在技術合作、信息交流、管理等方面的關系,解決回收市場各個環節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在物流系統中構建信息反饋機制,流程如圖2。
3.1信息反饋機制的實施
信息反饋機制作為聯系生產商、中間商、消費者、第三方回收機構以及政府的紐帶,它的實施首先應該是公正公開,接受各方監督的。
信息反饋機制按功能分為三個方面:
(1)技術交流:以契約形式為前提,由生產企業產品設計研發部門、回收機構回用再生技術研發部門和環境專家組建,開展以質量為前提,面向易回收(分類、拆解、回用),環境無害化的綠色設計,同時以零廢物處置為目的,研發低成本回用技術。具體運作可分為兩步:
1)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網絡化,節約成本。
2)以定期技術交流的形式及時將新產品的材質及結構、生命周期、市場流向、消費人群等信息告知第三方回收機構,以使之做出技術應對策略。以不定期會議交流的形式組織工作,當任何一方遇到技術性難題時,都可以提出議案,共同研討,在有利于回用的前提下,制定最優的技術解決方案。
(2)市場分析及經濟預測:主要為政府服務,通過海量信息的統計分析,逐步的發現現行逆向物流系統存在的漏洞,并做出相關的經濟解決預案,提交政府,為政府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依據。
(3)文化宣傳:回收商可與中間商合作,在營銷過程中利用媒體、教育等方式向中間商、消費者宣傳產品回用的環境意義,倡導綠色營銷、綠色消費,將被動收集發展到自覺回收。
3.2信息反饋機制在各個環節的體現
信息反饋機制實質上通過主動的信息交流,改善逆向物流系統各個環節的信息不對稱,以提高效率。
(1)生產商與回收商的信息反饋
第三方回收機構在對產品回收處理的工作中,對產品的拆解、分類非常關鍵。拆解和分類技術的設計應該以產品的結構和材質為基礎的,而生產企業作為產品的締造者,對產品的材質和結構了如指掌,通過反饋機制,生產商向回收機構提供產品的相關資料,為回收機構設計產品拆解工藝,研發再生技術提供便利;同時,回收機構可以將回收處理工作中的技術難題與生產企業共同探討,對于回收終端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生產商對產品的設計、生產工藝的改進來解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目的是實現產品的綠色設計(面向產品整體再生的產品設計),終端產品全部回收,再生利用;理想的第三方回收機構是由回收中心和再生中心組成,而不包括廢棄物處理設施。
(2)生產商與消費者的信息反饋
生產企業最關心的是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人們不僅關注產品的質量,而且關心產品環境無害化和再回收利用性。通過反饋關系的建立,生產商可以了解消費者的滿意度,不斷改進,取得綠色標志,通過ISO14000體系認證,增強競爭力;同時,消費者得到生產商反饋的關于產品利于環境保護的信息后,會傾向于形成自覺購買環保產品的習慣。
(3)中間商與回收商的信息反饋
中間商和回收商在逆向物流中都是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紐帶,但方向卻是相反的,中間商的信息是回收商迫切需要但卻得不到的。產品通過中間商流向消費者,因而中間商掌握著產品的銷量、流向、生命周期的全部信息。通過反饋機制,回收商可以根據獲得的信息及時調整回收頻率,優化回收點的布點方案等,也可將回收中心與產品的配送中心結合,既可以節約回收成本,又可以提高回收效率。
(4)回收商與消費者的信息反饋
第三方回收機構關注產品在服役期滿后的流向及處置問題,這關系到回收市場規模化建設,通過反饋關系,跟蹤產品流向,制定相應的回收措施、布點方法、回收頻度等;回收機構與中間商達成合作關系后,中間商在銷售商品的同時,向消費者明確說明換退貨和回收物品的條件、地點、流程、責任等,可以引導消費者自覺將廢舊產品交到回收點。
(5)政府與整個系統的信息反饋
信息反饋機制一旦得到有效運作,它將是整個物流系統中信息量最大、最廣泛的部門,無論是產品銷售市場,還是回收市場。這些信息可以更快更準的反饋給政府,讓政府及時掌握市場運行情況,為政府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依據。
4結論
信息反饋機制的構建旨在解決逆向物流系統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各種反饋關系的緊密結合,克服逆向物流系統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進一步深化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通過主動的信息交流促進生產企業的綠色設計,中間商的綠色營銷、消費者的綠色消費、回收機構的再生技術研發,進一步降低回收再生成本,提高再生率。同時,信息反饋機制提出能夠進一步促進環境管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潔,李軍. 生產商延伸責任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6):143-145.
[2] 王麗平,王春,朱玉麗. 循環經濟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改善機制[J].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6(2):69-72.
[3] 周垂日,梁樑,許傳永. 廢舊電器的逆向物流系統規劃模型研究[J]. 預測,2005(6):74-77.
[4] 戴宏民. 綠點公司的組織、運作和資源化[J]. 包裝工程,2003,24(1):8-11.
[5] 周葉,林俠,何惠. 生產商延伸責任制下的逆向物流回收網絡研究[J]. 商場現代化,2006(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