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方軍事物流是指各類軍事物資業務主管部門(供方)和部隊用戶(需方)將其物流保障工作交由專業的軍事物流服務機構來運作,以便提高后勤和裝備綜合保障效益的一種新型軍事物流模式,在軍事領域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第三方軍事物流的由來,提出它的運作模式,構造了它的框架,最后探討了它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第三方軍事物流;運作模式;架構;策略
中圖分類號:E0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3-0082-04
Abstract: TPML is a kind of new military logistics mode that the business supervisor's section(provide square)and military troops customer(need square)hand over their logistics guarantee work to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organization of the military logistics to operate, in order to enhance logistics and equipment comprehensive guarantee performance,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the military realm.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origin of third-party military logistics, puts forward its operational mode, constructs its frame, finally discusses its implement tactics.
Key words: the third-party military logistics; operational mode; construction; tactic
0引言
第三方軍事物流(Third-Party Military Logistics, TPML)的提出源于在軍事后勤系統內部存在著多條物流保障渠道,從而導致后勤保障效益不高這一現實,如軍需品物流、工程建材物流、醫藥用品物流、軍械彈藥物流以及裝備器材物流等都分別由軍事后勤系統內部分屬不同部門來組織和實施,并且是在各自相對獨立的系統內部封閉運作,彼此之間基本沒有協調與合作。這勢必帶來整個軍事后勤系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運作效率低下,物流綜合效益不高的弊端,并進一步影響到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
如果用現代物流的觀念來分析軍事后勤系統,不難發現,這一大系統內部的諸多物流供應鏈,其實都存在著共性,如在物流的計劃、組織、實施等環節上都遵循相同的原理與規則,可考慮由一個專門的、相對獨立的軍事物流服務機構來負責這些物流保障的組織和實施,以專業化和規模化的優勢來提升軍事物流的綜合效益,進而推動后勤改革的不斷深化。第三方軍事物流完全可以充當此重任。
借鑒第三方物流(TPL)[1]的概念表述,本文將TPML界定為:在軍事后勤大系統中,由各類軍用物資的主管部門(供方)和部隊用戶(需方)以外的、相對獨立的專業化軍事物流服務機構來提供物流保障服務的一種后勤保障模式,即各后勤業務主管部門和軍用物資部隊用戶將其物流保障工作交由專業的軍事物流系統來運作,以便提高后勤綜合保障效益的一種新型的軍事物流模式。

1TPML的運作模式
關于TPML的運作模式,本文提出了兩種思路:基于地方物流系統的TPML模式和基于軍事物流中心的TPML模式。
1.1基于地方物流系統的TPML模式
基于地方物流系統的TPML模式,概括而言就是軍事后勤部門作為一個物流服務采購商,主動進入國家物流大市場,面向地方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一定的法定程序,按照一定的標準采購物流服務,發揮地方物流企業在物流組織、管理和運營中的專業化優勢,保障軍事后勤領域物流業務的開展。由于這種模式帶有明顯的市場采購特色,有時又稱為“外購模式”,見圖1。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由軍事后勤和地方物流兩個大系統組合而成。軍事后勤物流供應鏈起于頂層的軍事后勤各業務管理部門,終于底層的末端部隊用戶。并且在此模式下,起點和終點都位于軍事后勤領域的大系統內,而具體物流服務的組織、管理與運作方,即TPL企業,則是位于軍事后勤領域之外的,屬于地方物流系統范疇。
二是這種合作從其基礎架構來看是建立在合同或協議基礎之上的,即是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雙方合作的基本動力。特別是從提供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進行市場經營的唯一和必然目的就是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通過規范的合同和協議很好地協調物流服務購買方(軍事后勤部門)與提供方(TPL企業)的經濟利益關系,是這一模式得以良好運行的保證。
三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成為軍事后勤物流供應鏈上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軍需、物資、油料、營房和衛生等后勤其它業務部門相配合,共同形成軍事后勤綜合保障實力。
1.2基于軍事物流中心的TPML模式

基于軍事物流中心的TPML模式,需要在軍事后勤系統內部架構起以提供第三方軍事物流服務為其核心任務的專門機構。本文設想,這一機構所依靠的組織基礎,即支撐這一機構運行的核心主體組成部分是各軍事物流中心。
在這種模式下,軍事后勤大系統中的各業務管理部門,將其物流業務委托于同樣位于軍事后勤大系統中的第三方軍事物流服務機構承擔;TPML機構作為面向整個軍事后勤領域各業務子系統的物流服務方,通過發揮其專業化、集約化物流的優勢,負責綜合集成并執行在傳統模式下由軍需、物資、油料、營房、衛生以及軍械、裝備等業務部門分別組織實施的物流保障任務[2]。由于TPML是面向軍事后勤領域諸多具體業務管理部門的,因此它同樣具備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點,是一種特殊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同時,由于這種模式是內嵌于軍事后勤領域大系統之內的,有時又稱為“內含模式”,見圖2。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這一模式位于軍事后勤大系統內部,成為整個軍事后勤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三方軍事物流供應鏈從起點的軍事后勤各業務管理部門經TPML機構,最后到達終點的各部隊用戶,從供應鏈的整體來看,它是屬于軍事后勤體系內的循環。
二是由于這種體系內循環的特點,因此第三方軍事物流的開展不但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市場經濟運作規則,而且更應注重已有的軍事指揮鏈和必不可少的行政命令的調控作用。通常,經濟手段與行政手段兩種管理方法是針對軍事物流供應鏈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共同協調發揮作用的。但這兩種管理方法又各有所側重,如在軍用物資采購、與地方物流企業開展物資調劑業務等軍事物流與國家物流相銜接的環節上,應以經濟調控手段為主;而在軍事物流供應鏈內部,特別是在保障緊急任務的情況下,應該更重視充分發揮行政指揮的調控作用。
三是以軍事物流中心為其開展第三方軍事物流業務的核心機構,即通過規劃和建立若干區域性的綜合型軍事物流中心,以此為基礎,聯接軍事物流供應鏈的上、下游各部門,形成第三方軍事物流服務網絡,并通過這一網絡開展面向整個軍事后勤系統各業務管理部門和諸多部隊用戶的TPML服務。
2TPML整體架構
2.1戰區第三方軍事物流供應鏈模型
戰區是軍隊為實行戰略計劃和遂行戰略任務而劃分的作戰區域。戰區具有獨立完整的作戰體系,是根據戰略意圖和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等條件劃分的。因此,在整個第三方軍事物流體系中,戰區范圍內的第三方軍事物流供應鏈是構成全國性網絡的基本元素。據此,本文首先對戰區第三方軍事物流供應鏈模型作如下設計,見圖3。
從模型圖中可以看出,就戰區范圍而言,開展第三方軍事物流主要涉及三個大的模塊,一是戰區軍事后勤管理模塊,包括各具體的后勤業務管理部門,如軍需部門、物資部門、工程營房部門、衛生部門等;二是第三方軍事物流業務模塊,由戰區TPML主管機構、區域性軍事物流中心和配送終端所組成;三是部隊用戶模塊,是軍事物流的終點。戰區軍事后勤管理模塊將有關物流需求輸入到第三方軍事物流模塊,由第三方軍事物流模塊對這些需求進行處理后,并負責將輸出結果,即具體的物流配送服務送達部隊用戶。
2.2全國TPML供應鏈網絡模型
全國范圍內的第三方軍事物流網絡,由各戰區第三方軍事物流供應鏈有機關聯、整合而形成的。因此,在已對戰區TPML供應鏈模型進行討論的基礎上,可以對全國TPML供應鏈網絡模型作如下構想,見圖4。
從模型圖上可以看出,在全國范圍內,TPML網絡構成包括三個層次。位于這一網絡最上層的是總部軍事后勤各業務管理部門和總部TPML主管機構,它們共同對統管全軍后勤業務的首長負責;位于中間層次是戰區軍事后勤各業務主管部門和在戰區范圍內提供TPML服務的機構;位于最底層的是作為軍事物流供應鏈最末端的各部隊用戶。
3實施TPML的策略分析
3.1在軍事后勤領域確立現代物流先進理念
戰爭形態的變化、戰場前后方的模糊、戰域時空的擴展、軍事技術的不斷更新,使戰爭對后勤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后勤保障已呈現出保障空間由平面趨向立體、保障內容由簡單趨向復雜、保障技術由粗放趨向精密等新特點,因此后勤保障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也更加復雜和突出。面對這樣的挑戰,后勤必須充分認識到現代物流,特別是第三方物流的巨大作用,自覺運用現代物流的理論與技術,在更深層次、更大范圍內確立起新型的后勤保障理念。
一是樹立綜合保障觀,實現跨系統、跨專業、跨環節的多渠道、多品種、多技術的綜合保障模式。
二是樹立主動配送觀,以滿足現代戰爭對后勤保障的時空要求,做到伴隨保障、主動保障。
三是樹立個性化保障觀,通過有針對性的專業化服務,盡量滿足不同情況下對后勤保障的不同要求。
四是樹立網絡化、信息化保障觀,通過建立布局合理、運作高效的后勤服務網絡,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傳輸與處理技術,構建起以大后勤觀為核心的、具有我軍特色的后勤供應鏈體系。
3.2整合軍事后勤分離資源,實現后勤要素集成化、系統化
我軍現行的后勤保障模式存在著“專業分割、多頭管理”的現狀,軍需、物資、油料、工程營房、衛生等各專業勤務都以本專業為主線,構建了自上而下、垂直指揮、相對獨立的物流保障渠道,各專業間的平行作業,使整個軍事后勤呈現出分離式的平行線性保障特點。這一模式導致物流線路細長、零亂,物流保障對象過于分離,物流保障能力分散。從現代物流理論和后勤保障的實踐來看,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對后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必須利用現代物流,特別是第三方物流理論來指導軍事后勤改革,通過開展第三方軍事物流,對現有后勤系統的物流資源進行高度的集成化改造,對物流環節進行重新的調整,以實現后勤保障的雙向整合和扁平化結構的目標。
3.2.1雙向整合。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一方面對當前各項相互并列的后勤業務從部門間協作的角度進行物流渠道的全新橫向整合、集約和優化;同時又將傳統軍事后勤的供應鏈中垂直物流渠道的相關諸要素進行重新定位。例如,在對某個部隊用戶實施后勤保障時,傳統的模式是,橫向上由同屬于軍事后勤大系統中的軍需、物資、油料、軍械等各部門平行作業,分別在本系統內實施各自的物流保障服務;縱向上則都需經過從申請到計劃再到層層下達任務,最后才實施保障的諸多環節。顯然這是一種資源低效利用的模式,所以就必須用新型的第三方軍事物流模式來代替,即將各個獨立的、并列的物流保障渠道整合成一個或多個保障節點(即軍事物流中心)和網絡狀的物流線路,并且又經過進一步優化,最終形成一個更高質、更安全、更快捷的綜合物流渠道。
3.2.2扁平化結構,就是要求隨著后勤改革的不斷深化,綜合化、小型化、模塊化的“保障功能模塊”開始出現并在實踐中得以應用,軍事物流必須向扁平狀、網絡化方向發展[3]。在軍事后勤領域開展第三方軍事物流,就可以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在雙向整合的基礎上,優化物流保障層次,減少冗余的中間環節,實現軍事物流系統的扁平狀、網絡化發展目標,通過充分發揮“保障功能模塊”的作用,提高軍事物流的綜合保障效益。
3.3深化軍事后勤保障改革,推進傳統保障模式向以配送為基礎的主動保障模式轉變
物流的目的在于“以速度(Speed)、安全(Safety)、可靠(Surely)、低費用(Low)的3S1L原則,即以最少的費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4]。所以,軍事后勤和物流在對服務的追求上是高度一致的。并且嚴格來說,物流對服務的要求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注重業務流程管理和注重服務質量。建立在現代物流理論基礎上的第三方軍事物流強調主動配送,在現代物流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第三方軍事物流采取從起點直達部隊用戶的配送服務方式,真正實現了伴隨保障。并且,通過直接服務于部隊用戶,可以更好地掌握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而能夠進一步提高運輸、接收、儲存和發放等軍事物流諸環節的準確性,并且在實現按需保障和個性化服務的同時,由于這種模式強調了綜合配送和配套保障,所以還能實現軍事物流的精確化保障,確保了對部隊用戶服務的全面性。
3.4促進軍事后勤信息化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第三方軍事物流以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為依托,有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電子訂貨系統(EOS)等現代高技術系統支持,其在軍事后勤領域的應用,必將推進后勤技術改造和更新換代的速度,加速我軍后勤信息化進程。
隨著軍事領域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第三方軍事物流信息系統必然成為軍事后勤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將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進行軍事物流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提高軍用物資籌措速度、管理效益、物流配送可靠性、降低軍事物流綜合成本為目的,支持軍事物流管理決策、運行控制和具體業務作業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通過建立分布式的地理、人員、物資等信息數據庫,使軍事后勤決策層能很好地實現以三維圖像以及各種多媒體手段虛擬軍事物流過程中的物資籌措、儲存、配送的全過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后勤保障力的生成和保障任務的最終完成,要把這種虛擬的保障力轉化為現實的保障效益,就必須依賴于第三方軍事物流具體職能部門的緊密配合。
由于第三方軍事物流在后勤體系中處于聯接后勤各業務領域,是后勤綜合保障實力的具體承擔者和落實者,所以,以軍事物流信息化為前導,通過這種先進模式所帶來的后勤保障綜合效能極大提升的示范作用,能夠帶動整個軍事后勤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最終實現提高后勤快速反應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孫明貴,潘留栓. 物流管理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 余真翰. 基于軍事物流中心的第三方軍事物流架構研究[D]. 天津: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院,2004.
[3] 王宗喜,徐東. 軍事物流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 余真翰. 三軍物資聯勤與國家軍事采購制度[J]. 軍隊物資,1999(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