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析版
A能力要求
文言詞匯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實詞,它不完全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實詞,較難掌握。實詞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內(nèi)容之一,也是難點之一。學(xué)習(xí)文言實詞,主要應(yīng)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掌握文言文中重點實詞的音、形、義。
2.辨識重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xiàn)象。
3.了解來自文言文中的成語。
B命題透視
對文言實詞的考查,不是對課本知識的簡單回憶,而是重在考查考生運用有關(guān)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近幾年的中考命題逐漸轉(zhuǎn)變?yōu)橛蓡为氃O(shè)題過渡到在綜合閱讀題中設(shè)題,由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的趨勢。全國中考題中文言文閱讀一般采用三種考查方式:1.直接解釋詞語;2.單項選擇;3.判斷正誤。
C試題精選
一、(2007年池州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俟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以其境過清()
2.乃記之而去()
3.窺谷忘反()
[解題指導(dǎo)]
此題以解答的形式來考查考生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與把握,常放在文言文閱讀中進行。因此,解答此題時,分析具體語言環(huán)境,對所在文段進行整體翻譯是前提和關(guān)鍵。題1中的“以”是“因為”的意思;題2中的“去”在文言文中有較普遍的意義,當“離開”講;題3考查的是通假字,“反”通“返”,“回去”的意思。
[參考答案]1.因為 2.離開 3.通“返”,回去
二、(2007年十堰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傴僂提攜()
2.頹然乎其間者()
3.醒能述以文者()
[解題指導(dǎo)]
此題重點考查實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1.句中的“提攜”在這里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動詞“提著、攜帶”,而是名詞“小孩”的意思,與“傴僂(老人)”相對;2.句中的“乎”不是語氣助詞,在這里是“在”的意思;3.句中的“述”是“記述,寫下”的意思。
[參考答案]1.小孩 2.于,在 3.記述,寫下
三、(2007年開封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
②蹴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_。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岳陽樓記》中對“心”的解釋與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
[解題指導(dǎo)]
本題涉及了三個不同的考點,出題非常典型。第1題中的①考查的是通假字現(xiàn)象,“辟”通“避”,“躲避”的意思;②考查的是實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蹴”是“用腳踐踏”的意思。第2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現(xiàn)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心”是指“本性”;《岳陽樓記》中“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心”是“思想”的意思,與“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不同。
[參考答案]
1.①辟:躲避 ②蹴:用腳踐踏
2.本性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四、(2007年長春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2.空乏其身()
3.衡于慮()
4.而后喻()
[解題指導(dǎo)]
此題表面看來是一個解答題,其實每個小題都各考查了一個知識點。題1考查了實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畎畝”是“田間、田地”的意思;題2考查了動詞的使動用法,“空乏其身”的“空乏”作“使……受貧困之苦”講;題3考查的是通假字,“衡”通“橫”,梗塞,不順 ;題4“而后喻”的“喻”考查的是一詞多義,在文中作“明白”講。
[參考答案]
1.田間、田地 2.資財缺乏,使……受貧困之苦 3.通“橫”,梗塞,不順 4.了解,明白
五、(2007年呼和浩特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又何間焉 2.弗敢專也
3.公將鼓之 4.既克,公問其故
[解題指導(dǎo)]
此題同前面的題一樣,也采用了“一箭多雕”式的考查方式。題1、2、4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考查了一詞多義現(xiàn)象。題1中“間”是“參與”的意思,題2中“專”是“獨自占有”的意思,題4中“既”是“已經(jīng)”的意思。題3考查的是詞類活用現(xiàn)象,“鼓”本來是名詞,這里用作動詞,“擊鼓”的意思。
[參考答案]
1.參與2.獨自占有3.擊鼓4.已經(jīng)
六、(2007年寧波中考試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①以頭搶地耳()
②長跪而謝之()
2.下列句子中黑體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A.漁人甚異之
B.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將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解題指導(dǎo)]
題1考查了實詞在文中的具體含義,這兩個詞古今意義都不同,“以頭搶地耳”的“搶”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爭搶、搶先”,在這里是“撞”的意思;“長跪而謝之”的“謝”也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感謝”,在這里是“道歉”的意思;題2集中考查了詞類活用現(xiàn)象,例句中的“縞素”,本來是名詞,在句中活用作動詞“穿縞素”;A項“漁人甚異之”中的“異”是動詞的意動用法,作“對……感到驚異”講;B項“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中的“翼然”是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C項“公將鼓之”中的“鼓”本來是名詞,這里用作動詞,“擊鼓”的意思,跟例句的“縞素”用法相同;D項“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本來是形容詞,這里活用作“動詞”,作“偏向”講。
[參考答案]1.①撞②道歉2.C
備考沖刺版
A備考指導(dǎo)
一、準確把握詞語義項
做好文言實詞題首先要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把握住詞語的常用義項,忌以今訓(xùn)古。如“恨”字在文言文中是“遺憾”的意思,不能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理解為“怨恨”。
二、聯(lián)系課本推斷詞義
試卷上出現(xiàn)的一些文言實詞,課文中曾出現(xiàn)過,可借助有關(guān)語句中的用法,相互對照,辨其異同,確定含義。如2003年寧波題中“衣緇衣而反”中的“反”字在課文《愚公移山》中出現(xiàn)過。
三、巧妙借助語境推斷
90%以上的實詞是具有多義性的,因此在理解時,我們要緊緊抓住上下文,把各個解釋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應(yīng)是正確的。
四、根據(jù)詞性確定詞義
先根據(jù)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再根據(jù)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
B沖刺訓(xùn)練
一、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倉鷹擊于殿上()
2.長跪而謝之()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 造飲輒盡()
2.銜觴賦詩()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2.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
3.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四、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 悠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五、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親賢臣,遠小人()
2.其兩膝相比者()
3.半山居霧若帶然()
4.爾輩不能究物理()
六、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 固以怪之矣()
4.一狼洞其中()
七、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邑人奇之()
2.稍稍賓客其父()
3.父利其然也()
4.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八、“郁郁適茲土”中的“適”解釋為“往,到”。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不能解釋為“往,到”的一項是()
A.由是先主遂詣亮B.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C.輟耕之壟上D.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九、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屋舍儼然()
2. 阡陌交通()
3. 尋向所志()
4. 尋病終()
十、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
1. 氣象萬千()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4.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十一、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如涉及通假字,必須答出該字的意思)
1.萬鐘于我何加焉()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3.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十二、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臣之妻私臣 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輟耕之壟上
D.時時而間進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十三、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皆以美于徐公()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3. 期年之后()
4.皆朝于齊()
十四、下列各句中的“去”,與“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中的“去”含義不同的一項是()
A.去死肌,殺三蟲B.停數(shù)日,辭去
C.委而去之 D.去國懷鄉(xiāng)
十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解釋文中的黑體詞。
1.開張:()
2.臧否:()
3.異同:()
4.偏私:()
十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對文中黑體詞“鼓”“敗績”“師”“靡”的意思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打鼓 大敗而逃 軍隊 糜爛
B.打鼓 潰逃 士兵 倒下
C.擊鼓 大敗 士兵 飄揚
D.擊鼓 大敗 軍隊 倒下
2.下列句子中“故”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①公問其故②故克之
③溫故而知新④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十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索盧放字君陽,東郡人也。以《尚書》教授千余人。初署郡門下掾。更始時,使者督行郡國,太守有事,當就斬刑。放前言曰:“今天下所以苦毒王氏,歸心皇漢者,實以圣政寬仁故也。而傳車所過,未聞恩澤。太守受誅,誠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懼,各生疑變。夫使功者不如使過,愿以身代太守之命。”遂前就斬。使者義而赦之,由是顯名。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初署郡門下掾()
當就斬刑()
未聞恩澤()
由是顯名()
2.寫出下列句子中黑體詞的古今義。
以《尚書》教授千余人()
太守有事()
所以苦毒王氏()
3.對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注解有誤的一項是()
A.使者督行郡國(巡遇督察)
B.放前言曰(走到前面)
C.歸心皇漢(人心歸向)
D.但恐天下惶懼(但是)
十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此皆幼時閑情也。
解釋文中的黑體詞。
1.壑:()
2.怡然:()
3.方:()
4.鞭:()
十九、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僧一行,……幼時家貧,鄰有王姥,前后濟之數(shù)十萬。及一行開元中承上敬遇,言無不可,常思報之。尋王姥兒犯殺人罪,獄未具,姥訪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明君執(zhí)法,難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罵曰:“何用識此僧!”一行從而謝之,終不顧。
對下列句子中的黑體詞注解有誤的一項()
A.承上敬遇(受到)
B.言無不可(采納)
C.明君執(zhí)法(賢明的君主)
D.王姥戟手大罵(一種五齒兵器)
二十、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乙)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對下列各項中黑體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怡然自樂:愉快的樣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連接
B.水皆縹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態(tài)
窺谷忘反:同“返”,返回
C.有時見日:同“現(xiàn)”
互相軒邈:高大
橫柯上蔽:樹木
D.阡陌交通:交錯相通
負勢競上:憑依
皆生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
二十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終不知車
越①無車,有游者得車于晉楚之郊,輻②朽而輪敗,輗折而轅毀,無所可用。然以其鄉(xiāng)之未嘗有也,舟載以歸而夸諸③人。觀者聞其夸而信之,以為車固若是,效而為之者相屬④。他日,晉楚之人見而笑其拙,越人以為紿⑤己,不顧。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車御之。車壞,大敗,終不知其車也。
[注]①越:越國。②“輻(fú)”與下文的“輗(ní)”、“轅(yuán)”均是古代大車上的部件。③諸:相當于“之于”。④相屬:—個接著一個。⑤紿:dài,欺騙。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輻朽而輪敗()
2.以為車固若是()
3. 效而為之者相屬()
4.越人以為紿己,不顧()
二十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韓愈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fù)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黑體字。
1.郁郁適茲土()
2.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
3.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