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析版
A能力要求
雖然《中考語文大綱》對文言閱讀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不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在具體解題時仍需要以一定的語法知識作鋪墊,如詞語的解釋會涉及到詞類的活用,文句的翻譯會涉及到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等。
B命題透視
中考對詞類活用的考查通常有兩種形式:一是以選擇題型出現;二是以解釋題型出現。
對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也有兩種形式:一是要求正確朗讀、停頓;二是要求用現代漢語準確、流暢地翻譯。
C知識梳理
一、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例如:
①狼不敢前 前:上前。
②鞭數十 鞭:用鞭打。
③尉果笞廣 笞:用竹板打。
2.名詞作狀語。例如:
④皆若空游無所依 空:在空中。
⑤學而時習之 時:按時。
⑥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從暗道。
(二)動詞的活用。例如:
①懼有伏焉 伏:埋伏。
②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國外。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例如:
①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 新:新的知識。
②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鐵甲、武器。
③畢力平險 險:險峻的大山。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例如:
④食之不能盡其材 盡:竭盡。
⑤欲窮其林 窮:走到盡頭。
⑥親賢臣,遠小人 親:親近 遠:疏遠。
(四)使動用法。例如:
①無案牘之勞形 勞:使……勞累。
②聞寡人之耳者 聞:使……聽到。
③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使……惱怒。
(五)意動用法。例如:
①不恥下問 恥:以……為恥。
②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以……為樂。
③吾妻之美我者 美:以……為美。
二、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譯文:陳勝是陽城人。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譯文: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用“也”表判斷
例如:夫戰,勇氣也。
譯文:作戰,是靠勇氣的。
4.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例如:①項燕為楚將。
譯文:項燕是楚國的大將。
②問今是何世。
譯文:問如今是什么朝代。
5.用“乃”“則”“皆”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
例如:①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譯文:應該即位的是公子扶蘇。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譯文: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壯麗的景象。
③此皆良實。
譯文: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
(二)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例如:觸草木,盡死。
譯文:(毒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
(2)謂語的省略。
例如:再而衰。
譯文: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減低落。
(3)賓語的省略。
例如:可以一戰。
譯文:可以憑(這點)和齊軍打一仗。
(4)介詞的省略。
例如:林盡水源。
譯文: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沒有了。
(三)倒裝句
(1)主謂倒裝。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2)介賓后置。
例如:負者歌于途。
譯文: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
(3)賓語前置。
例如:①吾誰與歸?
譯文:我同誰一道呢?
②何陋之有?
譯文:有什么簡陋呢?
③忌不自信。
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4)定語后置。
例如:①居廟堂之高。
譯文: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即在朝廷做官)。
②有奇字素無備者。
譯文: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
(四)常見固定結構
例如:①不亦樂乎?
譯文:不也快樂嗎?
②得無異乎?
譯文: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③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因此賜給他“文”的謚號。
④其如土石何?
譯文:又能把挖下的土石怎么樣呢?
⑤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譯文: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D試題精選
一、詞類活用
1.(2006年泰州中考試題)對下列句中黑體詞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少習吏事(熟悉) 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火燒令堅(用火)
B.互相軒邈 (高遠) 日星隱耀 (光輝) 君將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C. 腰白玉之環(掛在腰間) 漁人甚異之(不同)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D.輟耕之壟上(去、往) 以其境過清(因為) 所惡有甚于死者(對)
[解題指導]
此題除考查了考生對常見虛詞、實詞以及通假字的含義的掌握情況外,還考查了考生對詞類的活用的掌握情況。A項中的“火”,是名詞作狀語。B項中的“軒邈”是形容詞作動詞,應解釋為“比高遠”;“生”是動詞的使動用法。C項中的“腰”是名詞作動詞;“異”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應解釋為“以……為異”。
2.(2007年泰州中考試題)對下列句中黑體詞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若為傭耕(如果) 茍全性命于亂世(保全) 百廢具興(同“俱”,都)
B.歲賦其二(每年) 猛浪若奔 (奔馬) 心樂之(以……為樂)
C.反取病焉(辱) 肉食者鄙 (卑鄙)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D.假諸人而后見焉(之于) 安求其能千里也(何必) 皆以美于徐公(認為)
[解題指導]
此題同樣考查了考生對詞類活用的掌握情況。B項中的“歲”是名詞作狀語,“奔”是動詞作名詞,“樂”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3.(2006年淮安中考試題)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失期,法皆斬。 ②天下苦秦久矣。 ③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解題指導]
本題雖是考查考生句子翻譯的能力,但對此三個句子中活用詞的理解,對翻譯是否正確起著關鍵性作用。句①中的“法”是名詞作狀語;句②中的“苦”是意動用法;句③中的“目”是名詞作動詞。
[參考答案]
①誤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殺頭。②全國百姓苦于秦朝的統治已經很久了。③士兵們到處談論(晚上發生的事情),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
二、特殊句式
1.(2006年蘇州中考試題)下面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漁人)皆嘆惋。(《桃花源記》)
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馬)也。(《馬說》)
C.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劌論戰》)
D.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客)坐談。
(《鄒忌諷齊王納諫》)
[解題指導]
此題專項考查了省略句,考查的知識點依次是介詞的賓語省略、主語省略、賓語省略、謂語省略、主語省略和介詞的賓語省略。根據文意,A項中的“漁人”應為“桃花源中人”。
2.(2006年紹興中考試題)選出翻譯時括號里的內容不用補出的一句()
A.九百人屯(于)大澤鄉。
B.上使(之)外將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斬(之)。
[解題指導]
此題主要考查介詞和賓語的省略。A、B、C三項根據文意,翻譯時都應補出介詞和賓語;而D項中的“斬”表被動,故無需再加賓語。
3.翻譯下面文句。
①(2006年武漢中考試題)蓮,花之君子者也。
②(2006年蘭州中考試題)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2007年煙臺中考試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④(2007年北京中考試題)才通人。
⑤(2007年蘭州中考試題)甚矣,汝之不惠!
⑥(2006年湛江中考試題)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⑦(2006年蘭州中考試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⑧(2006年寧波中考試題)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解題指導]
這幾道翻譯題都屬于特殊的句式,①②是判斷句,有明顯的語言標志:“者也”“……者……也”,故翻譯時要添加判斷詞“是”;③④是省略句,③省略了謂語“鼓”,④省略了主語“洞口”,翻譯時要補上;⑤⑥是倒裝句,一是主謂倒裝,一是介賓后置,翻譯時要調整語序;⑦⑧屬于固定結構,語言標志是“孰與(表比較)”“以是”。
[參考答案]
①蓮花,是花中的君子;②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③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枯竭了;④(洞口)僅能容一個人通過;⑤你太不聰明了!⑥我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難期間受到委托;⑦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更美?⑧因此人們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
4.(2006年鹽城中考試題)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禽獸之變〡詐幾何哉?
B.永之〡人爭奔〡走焉。
C.茍全性命〡于亂世。
D.醫之好〡治不病〡以為功。
[解題指導]
此題主要考查了考生劃分句子停頓的能力。A、B、D三項都是正常語序,只要在主謂間停頓即可,而C項是介賓后置的倒裝句,應在中補之間停頓。
備考沖刺版
A備考指導
一、復習對策
1.熟讀課文,夯實基礎。
筆者對2007年江蘇省13市的中考試卷作了統計,泰州、無錫兩市在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里就有對考生文言詞語解釋能力的考查,有9個市在第二部分選取的文言閱讀語段直接來自于課本,因此,我們復習時對重點篇目的字、詞、句一定要逐一落實。
2.歸納總結,形成體系。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活用詞語和特殊句式進行認真的梳理和歸納,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可使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強訓練,適當遷移。
13市中有10個市還選取了課外文言語段,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抓好課內基礎知識,還要強化知識遷移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達到能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解題技巧
1.對活用詞語的解釋,要學會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聯系具體的語境。以2007年無錫中考試題中解釋“南面而王耳”的“王”為例,如解釋為名詞“帝王”,則句中就沒有謂語,所以可結合語境譯為動詞“稱王”。
2.根據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加以翻譯。一般而言,這些特殊句式都有語言標志,這對我們翻譯是大有幫助的。在翻譯判斷句時,我們要加上判斷詞“是”;在翻譯省略句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會句意不清,不通;在翻譯倒裝句時,要調整好語序,否則譯文會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B沖刺訓練
一、對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勞:勞累。
C.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良實:善良誠實的人。
D.而鄉鄰之生日蹙。 日:一天天地。
二、對下列句中黑體詞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開張圣聽(擴大) 肉食者鄙 (目光短淺) 醉翁之意不在酒(神情)
B. 衡于慮(同“橫”,不順) 又何間焉(夾雜) 年且九十(將近)
C.不蔓不枝 (長冗枝) 手自筆錄(用筆) 攘除奸兇 (奸邪兇惡的人)
D. 以嚙人(用) 苛政猛于虎(比) 輟耕之壟上(到,往)
三、對下列句中黑體詞的理解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刑其長吏(懲罰) 橫柯上蔽(在上面) 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B. 臘之以為餌(把肉晾干) 連月不開 (放晴) 畢力平險 (險峻)
C.小大之獄 (監獄) 小惠未徧 (同“遍”,遍及) 夜篝火(用籠子罩著)
D.黑質而白章(表并列) 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 君將哀而生之乎(他)
四、對下列各句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B.今/齊地方/千里。
C.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無/鮮肥滋味之享。
五、下面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記》)
B.(漁人)問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C.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之)名樓。(《黃鶴樓》)
D.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六、解釋下面文段中的黑體詞語。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缊袍敝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小石潭記》一文,完成下列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字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任意東西
B.心樂之 似與游者相樂
C. 下見小潭 日光下澈
D.俶爾遠逝 有朋自遠方來
2.解釋下列各句中的黑體詞語。
皆若空游無所依()
其岸勢犬牙差互()
3.用現代漢語翻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八、閱讀《馬說》一文,回答下列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解釋下列各句中的黑體詞語。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之不能盡其材
B.策之不以其道 雖不能察,必以情
C.執策而臨之 策勛十二轉
D.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九、閱讀《陳涉世家》一文,回答下列問題。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解釋下列句中的黑體詞。
置人所罾魚腹中()
固以怪之矣()
陳勝王 ()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死國可乎 未知其死也
B.扶蘇以數諫故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
C.乃丹書帛曰 得魚腹中書
D.皆指目陳勝 目似瞑,意暇甚(《狼》)
3.用現代漢語翻譯“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十、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回答下列問題。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解釋下列句中黑體的詞語。
空乏其身()
人恒過 ()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舜發于畎畝之中 征于色
B.必先苦其心志 天下苦秦久矣
C. 勞其筋骨 無案牘之勞形
D.行拂亂其所為 無絲竹之亂耳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閱讀《捕蛇者說》一文,回答下列問題。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釋下列句中的黑體詞。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時而獻焉()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竭其廬之入 入則無法家拂士
B.殫其地之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一食或盡粟一石
D.君將哀而生之乎 然后知生于憂患
3.用現代漢語翻譯“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