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動下,現代物流業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近年來,深港兩地經濟合作進程進一步加快,物流產業是深圳和香港兩地的支柱產業,實現深港兩地物流一體化將有利于提升兩地物流產業的競爭力以及兩地的經濟合作進程。但是,深圳與香港兩地在物流合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還需兩地加強合作和管理,促進深港物流一體化進程。
關鍵詞:深圳;香港;物流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127.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6-0055-03
Abstract: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of the world.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cess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recent years,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Shenzhen and Hong Kong. To achieve logistics integration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will be beneficial to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ogistics industry of these two area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advantag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logistics cooperation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both of them need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omote logistics integration process.
Key words: Shenzhen; Hong Kong; logistics integration
近年來,深港兩地經濟合作進程進一步加快,尤其是深圳灣口岸和福田口岸兩個新口岸開通后,兩地之間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交換更加便捷,這將大大提升兩地的合作環境。物流產業是深圳和香港兩地的支柱產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實現深港兩地物流一體化將有利于提升兩地物流產業的競爭力以及兩地的經濟合作進程。
1物流一體化的內涵及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動下,現代物流業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和第三方物流業的興起,物流一體化的現代理論也應運而生,它也是物流業發展到一個高級和成熟的階段的表現。微觀物流一體化是以生產企業物流系統為核心,側重于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宏觀物流一體化是指區域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之間,在雙方指定的共同機構協調下,通過制定統一的物流行業政策,消除地區間阻礙物流共同發展的壁壘,減少競爭、增強合作,實現區域內共同協調發展和資源優化配置,以促進兩地的物流共同發展,并最終形成一個物流高度協調統一的整體。
物流一體化對于深港兩地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物流一體化形成將增強深港兩地物流業的競爭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深港兩地物流業不僅要面對本地行業間的競爭,還面臨著國內外其它物流業的競爭。珠三角地區是深圳、香港物流業的主要貨源地,深圳和香港要想繼續成為珠三角貨物出口的首選地,就要設法為該地廠商提供更加可靠的、增值的、全程全網的物流服務。而兩地物流業在這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要想取得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在相關領域加強合作,構造一個深港物流圈進行物流資源的整合,使得深港兩地物流業達到“雙贏”。
其次,深港物流一體化是兩地區域經濟融合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區域一體化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迫切要求。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物流資源的配置和整合既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區域一體化的基本途徑和主要動力。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區域物流需求增長;而只有區域交通和物流的發展,才能滿足區域對物流的需求,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物流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可以給區域內各地區和部門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運輸服務,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優化產業布局。
2深港兩地物流合作現狀
2.1深圳港和香港港存在“競合”關系
香港是國際貨運中心,擁有世界上最繁忙和最高效的貨柜碼頭,是華南、西南與海外聯系的航運樞紐,而深圳港則是以集裝箱為主的區域性中心港。深圳港和香港港從20世紀末以來持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集裝箱吞吐量持續增長,如表1所示。近年來,深圳港的發展更加迅速,集裝箱吞吐量直追香港港。由于貨源地相同,兩港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
在競爭的同時,深圳港和香港港之間合作關系近年來更趨緊密。據統計,2006年深圳與香港之間的水路運輸比2005年凈增111.87萬標箱,增長55.6%,兩地水上駁運量占香港總吞吐量的14.9%。除水路運輸以外,深圳與香港之間的陸路口岸出入境集裝箱運輸,也對香港保持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圳港的集裝箱碼頭多數與香港合資建設經營。深港兩地已經取得了鹽田港一期、二期、三期項目合作的巨大成功,而新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在進行之中,這使得雙方的合作更加密切。
2.2CEPA加快了兩地物流一體化的進程
香港回歸以來,深圳口岸對港貿易發展迅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呈現出兩地經濟一體化的明顯特征,深港“一對一”口岸貿易量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在CEPA框架下,香港與深圳經濟之間更是產生了互動效應。按照CEPA的規定,從2004年1月1日起對香港273個稅目的產品實施零關稅。香港制造的服裝、手表、珠寶等商品價格下降,進口手續也更為簡便。大批香港產品的進入,對深圳的進口貿易和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為深港兩地物流業的進一步合作創造了條件。同時,香港物流業與深圳物流業的一體化運作,對于提高深圳物流業與客運發展水平和效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2.3“深港物流綠色通道”將成為今后重要的合作方式
2006年7月,深圳海關率先啟用的“深港物流綠色通道”,標志著跨境快速通關模式進入操作階段,這條通道從香港葵涌碼頭至深圳華南國際物流中心,全長51公里?!吧罡畚锪骶G色通道”既為深港區域物流自由流動打造了一條便捷、快速的通道,又為企業節約了物流成本。資料顯示,以東莞地區企業為例,選擇“深港物流綠色通道”進口貨物比選擇傳統轉關模式平均每貨柜可節約港幣497元。
3制約深港物流一體化發展的瓶頸
深圳與香港兩地在物流合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是深港物流一體化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1深港物流缺乏統一的法規
統一的物流法規是深港物流一體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在統一的規則下運行,深港物流一體化才能得到快速發展。由于歷史原因,深港兩地之間沒有統一的物流法規,兩地法規之間也存在著較大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深港物流一體化的發展。
3.2深港之間的公路網絡有待完善
深港物流一體化需要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經濟的公路網絡,提高兩地交通連通能力,以滿足兩地貨物、人員往來的需要。但是,深圳與香港這兩座相鄰的城市,由于歷史原因,在交通網絡建設方面缺少交流和統一的規劃,沒有充分考慮到兩地間交通網絡的連接,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交通網絡,這將阻礙深港物流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
3.3兩地港口貨源過于集中,有可能導致惡性競爭
深圳港與香港港兩地港口集裝箱運輸都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兩地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然而,兩地港口都有共同的貨源——直接貨源腹地珠江三角洲地區和間接貨源腹地泛珠江三角洲地區。深圳港以價格相對便宜的優勢吸引貨源,而香港港則以更優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優勢吸引貨源。深圳港與香港港若處理不好兩者競爭與合作之間的關系,則有可能引發惡性競爭,從而影響兩地港口的發展,削弱其在整個珠江港口群的整體競爭能力。
3.4深圳城市交通擁擠,不能適應快速通關需要
目前深圳車輛數量的增長速度約為20%,而道路建設的增長速度只有7%,遠遠落后于車輛的增長速度,導致了深圳交通擁擠狀況嚴重,出入境車輛不能及時疏導而使口岸堵塞,并由此造成車輛長時間占用城市干道,影響交通環境。隨著深圳北環路、泥崗路、皇崗路、梅觀路24小時禁行大型貨柜車,將使口岸堵塞情況更加嚴重。
4深港物流一體化的發展策略
4.1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構造深港物流信息共享平臺
深港兩地要構建一個大型的物流圈,首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同時需要加強兩地信息的共享。一方面要提升自動化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充分利用電子革命帶來的良機,利用電子商務的便利,推廣以科技為本的物流企業,打造高效率物流和無障礙物流。要用高新技術來加快實現兩地信息系統銜接,實施包括電子預歸類、電子預審價和電子查驗的全程電子通關。深港兩地的進出口企業可以通過計算機輸入合同資料,海關通過計算機自動審核,可免去客戶很多麻煩。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物流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以增強深港兩地的合作。
深圳是國內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香港的資訊也十分發達。深圳與香港都已經開始建設各自的信息平臺。深圳方面,國內第一個物流信息公用平臺“深圳現代物流信息公用平臺”已布設完成,深圳物流與采購數據中心也已建立。而香港方面,全球功能最強的電子物流平臺——香港數碼物流電子平臺已經開始建設。盡管深圳的現代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已走在全國前列,但是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構筑“一站式”物流信息化服務,逐步形成網上交易平臺;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為網上交易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在此基礎上,深港兩地應分析物流信息平臺合作的可行性,將兩地的信息平臺進行聯網整合和數據交換,建立一個兩地統一的、高效的物流信息平臺,使其成為深港兩地整個物流的調控中心。通過這個大型的物流信息平臺,可以方便客戶更好地了解兩地的車輛調度、輪船班期等情況,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物流資源,避免物流資源的空置和浪費。
4.2加強深港兩地港口合作
深圳港與香港港是兩個相鄰國際大港,從港口提供服務的層次和運作效率來看,香港港提供較高端的服務,但費用較為昂貴;深圳港提供的服務略次于香港,但費用也相對較低。從航線分布看,香港港航線覆蓋世界各地;而深圳港則集中于美洲和歐洲航線。兩地港口可根據服務水平和航線分布的差異分工合作,分擔不同層次的貨源,聯手將兩地港口結合成全球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共同獲利。隨著兩地港口功能分工越來越明確,將形成一種互補合作的關系,為客戶提供一種最經濟和最高效的途徑運輸貨物。
4.3發揮政府在促進物流發展中的作用
政府的規劃和導向作用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深港兩地政府應協商制定完善的物流法規,保證物流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不僅要加強重點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應該對物流企業進行統一管理,協調深港兩地及行業內外的關系,促進物流業的協調發展。在深港合作的同時,加快整合腹地物流資源,做大物流中心。深圳要抓住機遇,構建以深港為樞紐,連通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地區的快速通道網絡,最終實現深港物流圈的建設。
4.4兩地共建物流“人才高地”
隨著深港兩地物流的快速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物流人才。據有關部門統計,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國家12類緊缺人才之一,目前我國物流人才缺口達600萬,深圳缺口12萬人,而掌握外語、懂得外貿業務、電子商務、精通商品配送和資金周轉、成本核算等的國際性物流高級人才更是鳳毛麟角。資料表明,到2010年,全國需要物流高級人才為20萬~30萬人,其中深圳對高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將達到1萬~2萬人。
深圳要建立多層次物流人才教育體系,并且可以直接從香港引進各類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加強深港兩地人才交流,不斷“走出去,請進來”。發揮兩地的高校優勢,由兩地合作培養現代物流人才,并互認物流學業證書,使兩地成為現代物流業人才培養、聚集的“高地”。同時,由深港兩地物流主管部門牽頭,不定期召開兩地物流業交流會、研討會;舉辦物流發展論壇和短期培訓班等,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造就更多的物流實用人才和高級人才。
4.5加強深港口岸對貨物通關的管理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首先,對通關貿易企業建立通關信譽評級制度。根據企業的營運情況、守法等情況對企業通關進行評級。對于信譽好的企業優先納入分類監管制度中,特別優惠通關通道,簡化其通關手續。實行“提前申報,貨到放行,事后遞單”的前推后移式通關監管管理,提高通關效率。
其次,加大口岸協助管理力度,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加強各口岸信息互通機制,做好與口岸查驗單位的共建工作,提高口岸各部門間的協同能力,為口岸通關效率的提高創造良好的運作環境。同時,要繼續加強與香港的聯系,健全和完善聯系機制,提高對人、車流量高峰期預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及時互通信息,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再次,完善海關信息化,提高口岸科技含量,促進快捷、便利通關。信息是物流的靈魂,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深港雙方信息合作是物流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將兩地的信息平臺進行聯網整合和數據交換,建立一個兩地共享、高效的信息平臺是提高通關效率、縮短通關時間是重中之重。同時,全面整合現行通關的管理系統,建立電子大通關平臺,進一步簡化通關手續,加快通關速度。
最后,提高各口岸工作人員的效率。定期對口岸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要進一步提高口岸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和處理突然事件和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改進服務態度。同時,深港雙方應定期通過對管制站進行互相參觀交流的方式,派往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培訓,探索和研究改善通關環境的方案,進一步熟悉雙方的工作環境,使兩地工作人員相互了解,合作更加默契。
參考文獻:
[1] 魏達志. 一體化視野下的深港關系——由24小時通關對深港合作前景的展望[J]. 南方經濟,2003(6):45-48.
[2] 李永清. 深港合作進程及未來新突破[J]. 特區實踐與理論,2007(3):27-30.
[3] 高紅. 深圳物流業發展與對策分析[J]. 經濟地理,2004(1):36-38.
[4] 嚴紅梅. 深圳物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 特區經濟,2004(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