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研究的目的是科學、合理地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使供應鏈企業建立起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優勢。文章將聚類分析引入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中,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三階段法,通過聚類分析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篩選,對篩選后的最佳分類進行評價,實現從篩選至精選的過程,可明顯提高選擇合作伙伴的效率。
關鍵詞:聚類分析;三階段法;供應鏈合作伙伴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6-0097-02
Abstract: Supply chain partner cooperative relations are the basi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thesis aims at how to choose partner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so to establish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whole supply chain. Three phases method is offered and accumulation analysis is used to choose supply chain partners. And by evaluating the best solution fine choosing can be realized, and obvi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oosing partners.
Key words: accumulation analysis; three phases method; supply chain partners
0引言
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在國內外逐漸受到重視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與企業運作模式。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在于供應鏈各個節點企業之間的連接與合作,使相互之間在設計、生產、競爭等方面相互協調,形成無縫連接的整體優勢。因此,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如何科學、合理地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是供應鏈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它將直接關系到能否建立起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目前,對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合作伙伴的評價上,主要考慮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以及評價方法的選擇。這對于可供選擇的合作伙伴較少時是有效的,但很多核心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往往面臨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候選企業,每個供選擇的企業又有著眾多的指標(屬性)數據,逐個對這些企業進行評價選擇不僅效率低下,而且也使得這些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可行性。為此本文提出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三階段法,將聚類分析引入到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中,實現由篩選到精選的過程。
1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三階段法
面對眾多可供選擇的合作伙伴,逐個進行評價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并且不一定能夠得到好的評價結果。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三階段法引入聚類分析方法,在對合作伙伴進行評價前進行聚類分析,將眾多的可能合作伙伴根據其指標數據劃分成多個類,再通過類間評價確定最佳分類,從而實現對眾多可能合作伙伴的篩選,最后對最佳分類中企業進行評價分析,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聚類分析;對眾多的合作伙伴根據其指標數據進行聚類分析。指標數據可以完全采用評價指標體系,但此步僅為篩選過程,因此可以選擇評價指標體系中部分重要指標作為聚類指標。若指標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可以采用特征加權方法進行聚類分析。聚類分析是將數據集劃分成若干組或類的過程,使得同一個組內的數據具有較高的相似度,不同組內數據相似度較低。聚類分析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比如劃分類的方法、層次聚類算法、基于密度聚類算法、基于網格聚類算法、神經網絡聚類算法等。其中比較常用的是c均值類型聚類算法,如c-means算法、c均值聚類神經網絡、模糊c均值聚類神經網絡、各種優化的c均值聚類算法等。
第二階段,類間評價;對各個類的之間根據其代表數據進行評價,選擇出最優的分類;第一階段的聚類分析將眾多的潛在合作伙伴根據其指標數據進行劃分,但不能確定哪一類數據更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因此需要對各個類之間進行類間評價。進行類間評價需要從各個類中選擇一數據作為該類代表數據,選擇時可以隨機抽取,最適宜是利用第一階段聚類過程得到的聚類中心作為代表數據。評價方法可以采用第三階段的評價方法。通過對各個代表數據進行評價分析,進而確定最優分類。

第三階段,精選評價;對最優分類中的企業進行評價分析,選擇最佳合作伙伴。這一過程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國內外已有很多文獻論及,比如TOPSIS選擇法、層次分析法(AHP)、作業成本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等。一般可以利用AHP確定指標權重,采用模糊綜合評判進行評價。
2基于聚類分析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
基于聚類分析利用三階段法對眾多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選擇時,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2.1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及聚類指標
Dickson在20世紀60年代最早開始系統研究合作伙伴評價問題,通過分析170份對采購代理人和采購經理的調查結果,得到了對供應商進行評價的23項指標。國內的華中理工大學1997年對我國供應鏈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其中質量、價格、交貨提前期等指標列前三位。供應鏈核心企業需要根據其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通常認為時間、質量、成本、服務、環境、柔性等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后,從中選擇部分重要的指標構成聚類指標以對眾多合作伙伴進行篩選。
2.2數據預處理
對各個合作伙伴的聚類指標進行評分,每個指標評分范圍可限定為0~10的整數值,評分后需將評分進行歸一化處理,將其映射到0,1。
2.3合作伙伴的聚類分析
選擇一種適當的聚類分析方法進行聚類,比如建立一個競爭神經網絡,輸入層節點數等于聚類指標數,輸出層節點數等于樣本分類數,輸入數據進行聚類,網絡收斂后得到分類結果,其中輸出層各節點的權值為各類的聚類中心。
2.4類間評價
取輸出層各節點的權值作為各類的代表數據進行類間評價,評價方法可采用模糊綜合評價,各指標權重利用AHP法確定,得到最佳分類。
2.5精選評價
對最佳分類中各個合作伙伴的評價指標進行評分,利用AHP法確定指標權重,進行模糊綜合評價,確定最佳合作伙伴。
3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案例分析
××公司有100多家可供選擇的供應商,下面是該公司在潛在供應商評審報告中考察的指標:質量體系A1,合同評審A2,設計控制A3,文件和資料控制A4,采購A5,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A6,過程控制A7,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A8,不合格品的控制A9,搬運、儲存、包裝及交付A10等10項。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指標A1、A2、A3、A5、A10構成聚類指標。
對這5項聚類指標細分考察評審打分0~10,對每個供應商得出一個包含5個元素的得分向量。將這些原始數據歸一化處理,從而建立待分類的伙伴樣本集U。部分數據如表1所示。
構建聚類神經網絡,對樣本進行訓練、分類。這100個供應商被分成8類Class1、Class2、...Class8,分別包含10,16,15,18,11,12,13,5個供應商,每一類的聚類中心也可以用表1的形式,以A1-A5行,C1-C8列的表格來表示聚類樣本的聚類中心。
利用AHP法確定各聚類指標權重,取各類的聚類中心作為代表數據,利用模糊綜合評判進行評價,確定最佳分類為Class3。
對Class3中的15個供應商進行精選評價,對各個供應商的各個考察指標進行評分,利用AHP法確定指標權重,進行模糊綜合評價,最終確定最佳合作伙伴。
4結論
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是影響供應鏈運作績效的重要因素。核心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往往面臨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候選企業,逐個對這些企業進行評價選擇很難得到滿意的效果。為此,本文將聚類分析引入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中,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三階段法,通過聚類分析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篩選,對篩選后的最佳分類進行評價,實現從篩選至精選的過程,可明顯提高選擇合作伙伴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陳志華.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 賈東澆,唐任仲,丁祥海. 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和評價[J]. 高技術通訊,2004(9):76-80.
[3] 陳疇鏞,陸錦洪. 基于數據挖掘方法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J]. 浙江學刊,2005(1):221-224.
[4] 王彥梅,李松. 基于AHP和模糊評判的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J]. 企業經濟,2006(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