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快速發展的物流業,物流專業教育意義凸現,文章在分析企業對物流專業人才的要求的基礎上提出物流專業人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及課程體系,從明確實踐教學目的、完善實踐教學內容等方面探討實踐教學方案的優化,并簡單探討了物流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
關鍵詞:物流人才;物流教育;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6-0085-02
Abstract: Following the increasing logistic sector, we can see the disadvantages about the logis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logistics talents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es, then it elaborates the ability and knowledge structrue of logistics tal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it discusses optimum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rough clarifying the aim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cont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At last it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of logistics specialty.
Key words: logistics talents; logistics teaching; train mode
物流業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物流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持。我國開設物流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已有200多所,但物流專業作為一個新設立的專業,目前在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實踐環節等專業建設方面都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如何構建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及企業要求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物流教育關注的焦點。
1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
物流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應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科理論的要求來確定。要充分考慮物流教育資源的現狀,并兼顧現在和未來物流事業的發展,綜合設計現代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1]。
1.1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管理型、理論型、應用型和操作型
1.1.1管理型物流人才。主要指在企業或政府部門從事物流工作、擁有決策權,負責客觀、全面、導向性物流運籌工作的人員,其應具備較高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突出的管理才干。一般應是研究生或本科生教育。
1.1.2理論型物流人才。主要指在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從事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技術人才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工作的人員。其應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一般應是研究生或博士生教育。
1.1.3應用型物流人才。主要指在企業從事物流計劃實施和作業流程規劃、庫存控制、運輸路線優化等實務工作及在設計單位從事物流系統規劃及物流據點設計等工作的人員。其應具備較高的解決物流技術應用問題的能力。一般應是本科生教育。
1.1.4操作型物流人才。主要指在物流企業從事高技術作業的現場工作人員。其應具備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一般應是職業教育(??粕?。
1.2這四類人才雖具備不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基本素質要求是一樣的
1.2.1基礎扎實、適應面寬。現代物流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系統性、交叉性的應用學科,其學科依托的主要知識包括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工業工程、信息技術、運輸工程等諸多學科。另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競爭的國際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未來物流人才必須要突出綜合素質,要求基礎扎實、適應面寬。
1.2.2重經驗。物流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有著自身的特點,而實踐經驗尤為重要。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幾乎是一致的,要有經驗,要懂現代技術[2]。
根據美國一所研究機構的最新調查,美國高級物流人才38歲至57歲的占總數的80%,其中48至52歲的比例最高,占總數的28%,平均年齡在45歲。這組資料表明,對物流工作而言,經驗非常重要。
1.2.3良好的思維方式、創新技能、團隊合作和奉獻精神。為適應企業對物流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我國現有的物流專業分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現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基本技能,即具有從事物流業務管理的基本技能;進行物流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基本技能;評價和選擇物流技術方案和進行物流信息系統分析的基本技能;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從事物流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而物流工程專業培養以工學學科作為理論基礎,管理學科和工學學科相互滲透的復合型物流人才,具備堅實的數理基礎、良好的計算機和外語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物流類工程規劃設計,物流類工程項目策劃、預測、設計和實施,物流裝備設計與運用,配送中心規劃設計,以及物流系統運作與管理等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具有從事物流系統設計、決策、管理、運營以及物流工程領域教學和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2面向企業的物流專業人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
2.1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一般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兼顧物流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展;
(2)體系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則;
(3)以企業對能力需求為導向的整體優化;
(4)突出辦學特色,既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知識、又熟悉現代物流技術與裝備。
2.2綜合而言,物流專業人才需要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企業管理的通用能力。包括經濟管理基礎、運作管理技能、人際管理和溝通能力;
(2)物流系統規劃決策能力。包括物流系統工程、定量分析、預測決策分析、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等;
(3)物流流程管理控制能力。包括倉儲系統及管理、運輸系統規劃、信息系統開發、生產物流管理、采購與庫存控制等;
(4)物流技術與裝備應用能力。包括物料搬運系統、自動識別技術、裝卸技術、包裝技術等。
2.3而基于上述能力需求的課程體系如下:
(1)通用管理知識——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技術經濟學、市場營銷、生產運作管理;
(2)定量分析知識——運籌學、系統工程;
(3)物流流程管理——現代物流學、供應鏈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運輸與配送、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
(4)物流技術與裝備——現代物流技術與設備、物流信息技術、物流自動化;
(5)物流系統集成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物流中心設計與運作;
(6)專業特色課程——制造業物流、商貿流通物流、國際物流、第三方物流等;
(7)技術基礎類——包括機械基礎、電學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
3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方案的優化
物流專業教育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以及有機結合,實驗教育、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3.1實踐教學的目的
(1)通過操作和驗證型實踐,加強學生對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
(2)通過實踐與探索,親自體驗物流系統過程及行為特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實踐教學環節
物流專業可以采用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有:實驗室實驗、計算機仿真、沙盤模擬、案例討論、專業競賽、現場參觀、課程設計、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科學研究、頂崗實習、論文寫作等。
3.3實踐教學框架
物流實踐教學體系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現場實習。包括工程基礎實習訓練和物流知識實習實踐。工程基礎實習訓練主要是金工實習和電子電工實習;物流知識實習實踐主要是物流的認識實習、現場的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
(2)課程實驗。有基礎課的物理實驗、電工實驗、計算機技術實驗;還有物流的專業綜合實驗:物流信息技術實驗、倉儲管理實驗、供應連管理實驗、ERP系統模擬實驗、物流系統設計與仿真實驗。
(3)課程設計。主要有物流管理課程設計、物流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物流系統規劃和設計的課程設計。
(4)畢業設計。除了以上幾個常規的實踐教學環節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設計大賽(創業設計大賽、全國物流設計大賽)和推行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物流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
為解決物流管理理論教學中學生普遍感到的空而乏、難以務實的問題,應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4.1研究型教學
研究型教學模式是相對于以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
(1)研究成果進課堂。利用科研成果整合課程的內容框架與主線,結合科研實例分析,講解學術前沿問題。將高水平、獨創性的科研成果充實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對原本枯燥無味的理論、概念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述;
(2)科研成果進實踐。基于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科技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科研成果進畢業設計。通過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的形式,鼓勵學生在本科時就參與到教師的課題中去。
4.2“請進來、走出去”的課堂教學特色
讓企業老總、物流經理走進課堂,進行課程專題講座;安排和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企業進行現場教學以及布置學生帶著問題和作業去開展獨立研究和團隊研究。
4.3“項目參與式”案例教學法
以物流改善項目為研究對象,使學生能夠對企業物流管理過程有參與式體驗,實踐項目選擇中強調唯一性。
參考文獻:
[1] 張濟民. 試論物流教育與物流人才培養[J]. 現代物流,2003(12):15-19.
[2] 平海. 國外物流教育模式對我國物流教育的啟示[EB/CD]. (2007-03-26)[2007-12-10]. http://www.clpp.org.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