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定量分析差額納稅法對外包決策的影響,提出試點企業在新的稅收政策下,應專注自身的核心業務,發展運輸與倉儲業外包業務,擴大企業規模與競爭力的觀點。
關鍵詞:差額納稅法;物流企業;試點企業;業務外包;決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6-0127-03
Abstract: This thesis raises up an idea that these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their core businesses, develop transport, contract stockroom businesses and expand their scale and competitiveness under new taxation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s on contracting businesses under the act.
Key words: banlance business tax payment act; logistics enterprises; pilot enterprises; contracted business; an analysis of policy-making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巨大的經濟總量帶來了巨大的貨物流量和貨物價值量,這為現代物流業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統計,2004年我國物流總額超過了38萬億元,比上年增幅30%左右。但由于物流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稅務政策不配套,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流企業的發展。
為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在《印發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文件中,我國相繼出臺了政策,從2006年起,對全國37家試點物流企業營業稅稅收政策作了調整。這一政策的實施對試點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物流企業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試點企業可通過部分業務外包來擴大自身的營運能力。本文通過差額納稅法對試點企業成本的影響來分析物流企業應如何進行業務外包決策。
1物流企業及業務外包
1.1物流企業的含義及特點
現代物流是儲運技術革新與先進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近年來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企業將運輸和倉儲功能進行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但物流企業進行業務外包的前提是:不失去顧客,不降低客戶滿意度。
1.2物流企業的業務外包

業務外包是物流企業通過與外部其他企業簽訂契約,將承攬到的物流業務如運輸、倉儲外包給其他專業、高效的服務提供商的經營形式。
許多制造企業將自己的物流業務外包給物流企業,一般都希望物流企業能提供一體化服務,通常不會分散外包,因為這會增加成本、風險和管理的難度。而物流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例如運輸能力、倉儲能力。物流企業只有將有限資源投放到核心業務中,才能產生最大的收益,達到最佳的資源配置,維護持續的競爭優勢。故業務外包是物流企業一種有效的競爭手段,是一種有效的經營管理策略。
1.3業務外包的作用
物流企業通過將部分業務外包,有以下作用:有力于物流企業集中精力專注核心業務;有利于分擔風險;有利于資源共享;有利于成本管理;有利于物流企業擴大規模、擴大經營范圍;有利于改善與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與質量。
1.4業務外包帶來的問題
在傳統政策下,物流企業采用業務外包后,“重復納稅”的問題就呈現出來。比如倉儲業務,一家物流企業A將部分業務轉給倉儲外包公司B來做,B在繳納這部分收入營業稅的同時,該項營業收入還被視為A的收入再征一次營業稅。這種重復納稅,成為物流企業發展的障礙。
2差額納稅法的含義
2.1營業稅政策
2.1.1試點企業營業稅稅基的確定
物流企業從事物流業務,應按稅法的規定上交營業稅,原物流企業營業稅稅基為全部收入的總額,而新政策營業稅稅基是:物流企業將承攬的運輸、倉儲等業務分包給其他單位并由其統一收取價款的,以該企業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其他項目支出后的余額,為營業稅的計稅的基數。
2.1.2差額納稅法的含義
采用新的營業稅稅基計算營業稅,試點企業不再重復納稅,即外包運輸與倉儲業務的營業稅不再交納,這就是差額納稅法。例如:甲試點企業某月共承接倉儲業務600萬元,其中200萬元外包給另一家企業,按原有政策,甲企業上繳營業稅的稅基為600萬元,而按現行政策,則只是400萬元,全額稅收法下應交納營業稅是30萬元,而差額納稅法下只需交納營業稅20萬元,減少10萬元。
3業務外包的決策分析
采用差額納稅法,由于營業稅稅基縮小,試點運輸和倉儲業務是企業自營還是外包的成本發生變化,對其決策產生影響。本文通過一個案例來進行詳細分析。
3.1案例分析
資料:甲企業是試點物流企業,主要從事物流的加工業務,兼營運輸、倉儲業務,甲公司全年承接的物流業務包括加工、運輸、倉儲等業務,預計情況如下:加工業務4 500萬元,運輸業務240萬元(運輸貨量800噸,單價3 000元),倉儲業務320萬元(倉儲量16 000噸,單價200元),現甲的加工能力完全能滿足業務量的要求,而運輸能力只能滿足120萬元的業務,倉儲能力只能滿足160萬元業務。甲公司自營運輸業務和倉儲業務的單位變動成本分別為2 000元和160元;但甲公司若要自營完成運輸與倉儲業務,需投資運輸設備200萬元,投資倉儲設備150萬元,兩種設備預計使用年限都是5年,預計凈殘值率都為0.05%。(采取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問題:甲企業運輸業務和倉儲業務是自營還是外包?
3.2決策分析
因為加工業務是甲企業的核心業務,甲企業能力完全能滿足。現甲公司只須決策:超出公司運輸400噸和倉儲能力8 000噸的業務是自營還是外包。設甲企業全年超出運營能力的運輸業務量為X,倉儲業務量為X′。
3.2.1全額納稅法下的決策
自營業務的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固定資產年折舊費+自營變動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 (1)
外包業務成本=外包業務量×單價+營業稅金及附加(2)
公式2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設運輸、倉儲的綜合稅率分別為3.3%和5.5%。
(1)運輸業務
自營業務的成本Y=2 000 0001-0.05/5+2 000X+0.033×3 000X=380 000+2 000X+0.033×3 000X
外包業務的成本Y=3 000X+0.033×3 000X
平衡點:X=380噸。
決策:甲企業現在超出全年運營能力的運輸業務為400噸,故選擇自營。
(2)倉儲業務
自營業務的成本Y′=1 500 0001-0.05/5+160X′+0.05×200X′=285 000+160X′+0.05×200X′
外包業務的成本Y′=200X′+0.05×200X′
平衡點:X′=7 125噸。
決策:甲企業現在超出全年運營能力的倉儲業務為8 000噸,故選擇自營。
3.2.2差額納稅法下的決策
差額納稅法下,如果試點企業自營業務,成本計算公式與公式1相同;但若業務外包,則企業不用交納外包業務部分的營業稅。即:
外包業務成本=外包貨運量×單價(3)
(1)運輸業務
自營業務的成本Y=2 000 0001-0.05/5+2 000X+0.033×3 000X=380 000+2 099X
外包業務的成本Y=3 000X
平衡點:X=422噸。
決策:甲企業現在超出全年運營能力的運輸業務為400噸,故選擇外包。
(2)倉儲業務
自營業務的成本Y′=1 500 0001-0.05/5+160X′+0.05×200X′=285 000+170X′
外包業務的成本Y′=200X′
平衡點:X′=9 500噸。
決策:甲企業現在超出全年運營能力的倉儲業務為8 000噸,故選擇外包。
3.2.3圖示
圖1、圖2分別表示運輸、倉儲在自營與外包情況下,由于計算營業稅稅基不同對平衡點的影響。運輸業務的平衡點從388噸上升到422噸,倉儲業務的平衡點從7 125噸上升到9 500噸,可以看出,在差額納稅法下,平衡點向坐標正方向上移,使自營決策點的業務量增加,外包決策的業務量范圍擴大。在同樣的情況下,試點企業在傳統稅收政策下選擇自營方式成本較低,而在差額納稅法下則選擇外包方式較為經濟。
4結論
采用差額納稅法以后,物流企業運輸、倉儲業務自營和外包的決策平衡點上移,這是由于外包業務量的營業稅(本案例中含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不需要重復交納而引起的。這說明企業自營要達到保本的業務量更大了,若在業務量不大的情況下,物流企業應選擇外包,因為可以降低成本。
以上政策出臺后,物流試點企業加快了外包業務的步伐,無論是實行外包的企業數,還是外包的業務量都迅速增加,企業更加專注自己的核心業務。許多企業也在積極爭取成為試點企業。差額納稅法為物流企業提升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208[EB/OL]. (2005-12-29)[2007
-11-18]. http://www.chinatax.gov.cn/view.jsp?code=20051231102414764.
[2] 深圳國稅. 差額納稅鼓勵物流公司業務外包 倉儲業盈利能力低于運輸業[EB/OL]. (2007-04-24)[2007-11-18]. http://www.szgs.gov.cn/files/internet/ggydt/ssjjdt/t20070424_126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