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世界性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之中。服務外包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對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對我國服務外包業的優勢、劣勢、機遇、威脅四個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議和政策。希望對未來我國服務外包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服務外包;優勢劣勢;機遇威脅;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6-0134-03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 and policy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 disadvantage, opportunity and threatens of our service outsourcing, hoping to benefit our service outsourc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ervice outsourcing; advantage disadvantage; opportunity threatens; policy suggestion
1服務外包概述
一般認為,最早確切提出“外包”一詞的是Garry Hamel(1990)和C.K.Prahalad。他們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第一次提出了“外包”(Outsourcing)的概念。而由Ross Perot發現了外包產業(Stafford, 2000)。
“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業務職能交給公司外部的高級承包商去做,把企業內部的知識和資源集中于那些具有競爭優勢的核心業務上,為顧客提供最大的價值和滿意度。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整合利用企業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發揮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增強企業對環境迅速應變的能力。
“服務外包”指企業將信息系統構架、應用管理和業務流程優化等非核心業務,發包給本企業以外的服務提供者,以降低成本、優化產業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按服務內容,服務外包可分為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三種。按服務提供商的地理分布狀況,可分為境內外包和離岸外包。服務外包的本質是企業以價值鏈管理為基礎,將其非核心業務通過合同方式發包、分包或轉包給本企業之外的服務提供者,以提高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效率的生產組織模式。服務外包業作為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國際化水平高的特點。
2我國服務外包業的SWOT分析
服務外包的不斷擴大,不僅成為各公司競爭戰略的核心,也改變著各國在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正在從以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制造業外包為主,向現代制造業外包和承接服務業外包并舉轉變。本文將運用SWOT方法對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內外因素進行分析。SWOT分析是把內外環境所形成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四個方面的情況結合起來分析,以尋找制訂適合實際情況的對策的方法(見表1)。
2.1優勢分析

2.1.1政府支持。商務部已經正式啟動推動我國服務外包業加快發展的“千百十”工程,每年投入不少于1億元資金,在今后3到5年內建設10個中國承接服務外包的基地,推動100家跨國公司將其部分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同時培養1 000家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大型企業,以全方位接納國際服務外包業務。
2.1.2中國人力資源豐富,人才成本低廉。首先,隨著高校的擴招,經過多年的教育積累,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較大的知識人才儲備;其次,生產/制造/加工/裝配過程主要依賴操作工,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普通的中國人就可以勝任;最后,中國勞動力極為廉價,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可以為全球企業降低生產制造成本。
2.1.3中國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近年來,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優化投資環境,政府在城市建設和各種基礎設施尤其是城市通訊網絡的建設上,投入了巨額資金,這些是我們發展服務外包重要的支撐體系。另外,成功加入WTO、舉辦世博會以及2008年將舉辦奧運會等一系列事件,使中國在國際上擁有了良好的口碑。
2.1.4中國擁有巨大的制造業市場,拉動服務外包業的發展。據資料統計,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有近450家已經在中國投資,部分公司在中國設立了地區總部。大量的外包服務產生于制造企業中的生產性服務業,數目龐大的跨國公司是中國外包服務的潛在客戶。
2.2劣勢分析
2.2.1中國缺乏大量英語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具有國際經驗的高端人才。首先,英語能力是服務外包中一個關鍵的因素。但在我國,英語應用水平普遍較差。其次,中國的工程和計算機畢業生的理論知識雖牢固,但實際操作能力卻不盡人意。最后,缺乏具有國際市場運作經驗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將導致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接包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
2.2.2國內對服務外包業的認知度不夠。在上海有關部門2006年對發展服務外包進行的長達半年時間的調研中,發現社會各界對服務外包的認知度不夠,對其內涵、表現形式和發展規律等缺乏深入了解。行業成熟度不高將影響服務外包的發展。
2.2.3中國的教育、會計、金融等體系和歐洲國家不同,成為服務外包發展的障礙。中國的教育、會計、金融等體系和國際慣例沒有完全接軌。這些情況會制約我國服務外包的發展。
2.2.4法律規范不夠。這主要表現在法律不健全、監管制度不完善。一是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二是監控制度不夠健全和完善。三是缺乏規范的糾紛處理機制。
2.3機會分析
2.3.1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轉移。新興市場國家勞動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中國服務外包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低廉的勞動力價格是關鍵的動力??鐕緸檫M一步加強其核心競爭力,將其業務由發達國家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這給了中國企業改進業務價值鏈、創造自己外包品牌的機會。
2.3.2我國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刺激了服務外包業的發展。發展服務外包不僅為中國帶來大量相對高收入、高技能的工作,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還能極大地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
2.3.3一些跨國企業把內部難以開發或開發成本較高的互補性技術和知識進行外包,使中國有了承接某些高技術、知識和技能密集的服務業機會,也有了向跨國企業團隊學習、交流擴散技術和經驗的機會。
2.3.4跨國企業為改進服務質量和提高服務品質進行服務外包,使中國有了全面承接提高服務品質的業務機會,有利促進中國服務業的管理創新,擴大中國企業的國際服務市場份額,提升國際競爭力以及有提升服務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2.4威脅分析
2.4.1風險問題。首先,選擇正確供應商的風險,即它們能否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長期地給發包者提供所要求的最佳技能和服務能力;其次,放任外國企業對中國外包,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的某些環節和現代服務業的外包,會使自身的競爭能力惡化;最后,還有合同風險、國家風險、信息風險等。
2.4.2不利于我們發展先進技術,參與產業鏈中的核心和高端業務流程。外包方不會把自身具有絕對優勢的核心流程外包給我們,他們始終掌握核心的業務和技術。我們始終被鎖定在外包產業的業務中,在產品的價值鏈中總是處于劣勢。
2.4.3發展具有世界級企業成為問題。由于我們的外包業務始終處于產品價值鏈的低端,使得我們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級企業而享有世界知名品牌,無法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的企業。
2.4.4印度等國家服務外包對中國的挑戰。在亞洲其他國家的競爭日益加劇的格局中,中國并不具備顯著優勢。如印度由于有其豐富的經驗作為支撐,再加上語言、軟件產業發展等因素,眾多的外企在選擇時會首選印度。另外,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既具有語言優勢也具有成本優勢,這些都成為我國服務外包業發展的威脅。
3發展我國服務外包業的策略和建議
3.1促進相應配套設施的建設,打造國際品牌。從長遠來看,為了使中國能夠長時間為國外的發包者提供最佳服務,我們除了要繼續改善基礎設施的硬件支撐條件外,更要創造一個中國的服務外包品牌和承諾,建立一個支持中國服務外包品牌的國家平臺,打造國際品牌,提升我國服務外包業的國際競爭力。
3.2打造更為優化的成本競爭優勢結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為低廉的國家之一,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和較低的工資水平為中國提供了全球競爭性價格優勢。但企業在國內所享有的成本優勢結構并不十分理想。中國的優勢主要反映在人力資源成本和稅收成本上,而這些方面的低成本不利于國家經濟實力的真正增強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長久維系下去。我們應基于長遠因素考慮,打造結構更為優化的成本競爭優勢。
3.3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軟件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從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和相關出口內容構成看,我國目前主要是軟件和IT服務外包方面,主要業務仍集中在嵌入式軟件開發、信息服務等勞動密集型領域。中國目前從事軟件外包的企業規模較小,使得我們只能承接最底層業務。我們的服務外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在硬件設備制造和出口方面優勢,并非自身服務的相對競爭力。軟件產業是高度國際化產業,我們必須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以便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3.4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外包是同一品牌產品的分包,因此外包要求共享大批所擁有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要素,在爭取服務外包發展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系到中國服務外包業戰略的成敗。
3.5培育競爭有序的服務外包市場。目前,我國外包企業不僅普遍規模偏小,而且相互壓價,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我國外包企業的形象和聲譽。因此,我們要加強企業間合作,資源共享,共同協商,培育健康的服務外包市場,在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上樹立良好形象,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杜勇. 合理利用外包服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J]. 中國科技論壇,2002(5):45-49.
[2] 馬秀紅. 中國服務外包業一定能夠取得快速發展[J]. 中國外資,2007(10):34-35.
[3] 于靈. 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的現狀與中國承接的對策[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4):42-46.
[4] 郭吉強,虞添. 正確看待外包帶來的機遇[J]. 集團經濟研究,2005(4):192.
[5] 劉志彪. 服務業外包與中國新經濟力量的戰略崛起[J]. 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49-58.
[6] 姜榮春. 中國服務外包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策略[J]. 宏觀經濟研究,2007(5):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