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發展,企業角色及外部需求的變化,競爭的加劇,以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供應商供應績效評價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日益深入的討論并逐步在實踐中采用。文章主要對供應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目的是能夠符合對供應商的動態跟蹤評價,同時有助于對供應商的有效控制。
關鍵詞: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跟蹤評價;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6-0140-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ier chain theory, the change of the enterprise part and outer rem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competition and the revolutionary affe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rapid development. The supplier's suppl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regard as more and more wide attention and increasingly embedded discussion and is adopted in practice stage by stage. The suppli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which in order to accord with dynamic tracking evaluation, the same time it is benefits for efficiently control to supplier.
Key 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racking evaluation; control
0引言
在供應商管理理論出現之前,績效評價就被看作是企業計劃與控制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發展,企業角色及外部需求的變化,競爭的加劇,以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供應商供應績效評價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日益深入的討論并逐步在實踐中采用。
供應商供應績效評價是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標體系,對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按照一定的程序,通過定量、定性分析,對供應商在一定的經營時間內的合作表現和業績狀況,做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判。
1供應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由于供應商供應績效評價多用于供應商動態跟蹤管理,所以績效評價的過程與供應商選擇評價過程相比,就不用考慮太多的復雜指標和定性指標。參照(圖1)多目標多準則供應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模型我們提出以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模型,如圖1所示。

由圖1我們可以看出,供應商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概括為產品績效、技術能力績效、信息化績效和企業管理水平績效。各評價指標都由定量指標來體現,評價時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各層指標設定相應權重。
2績效評價指標的意義
2.1產品績效
產品績效反映的是供應商與企業之間直接發生聯系,關系企業能否正確實施生產計劃的指標。由產品合格率、價格和準時交貨率來分別體現供應商在產品質量、成本和交貨等方面的信息。
(1)產品合格率
實際的特定數目(每百萬件)中產品的合格品數量與協議的特定數目中產品的合格品數量的比值。
(2)價格
價格是指企業實際的取得成本,它等于產品的采購價格加上為處理該產品(如抽檢、分揀、包裝等)支付的各種變動費用。
(3)準時交貨率
準時交貨率可以用一定時期內準時交貨次數與總交貨次數的百分比來表示。
2.2技術能力績效
技術能力績效體現的是供應商內部的技術和生產能力,間接保證了供應的質量和能力。主要由新產品開發率、技術問題解決率、生產能力和設備故障率來體現。
(1)新產品開發率
一定時期內(如一年)供應商開發新產品的頻率。
(2)技術問題解決率
特定時期內,供應商解決技術問題的數量與所遇到技術問題數量的比值。
(3)生產能力
企業一年內最多能夠生產產品的數量。
(4)設備故障率
一定時期內(一年)設備發生故障的頻率。
2.3信息化績效
供應商的信息化體現了供應商與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能力和溝通效率。它是雙方信息共享平臺構建的基礎。主要由信息化資金投入比例、信息化人員構成比例和信息化實施成功率來體現。
(1)信息化資金投入比例
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上投入資金的數額與企業總體建設投入資金數額的比值。
(2)信息化人員構成比例
企業信息化人員總數與企業全體職工人數的比值。
(3)信息化實施成功率
企業信息化分布實施過程中的成功比率。
2.4企業管理水平績效

企業管理水平績效是供應商自身實力和競爭力的體現。供應商的競爭力水平是建立供應商伙伴合作關系的基礎。企業選擇供應商是從長遠的戰略發展角度,目的主要是挑選出合格的具有發展潛力的供應商。所以供應商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主要由現金流量、市場占有率、售后服務滿意率來表示。
(1)現金流量
主要體現供應商財務狀況的指標,表示供應商應有足夠的流動資金采購原材料,保證其生產的正常進行,從而保障核心企業的訂貨需求能夠得到滿足。
(2)市場占有率
供應商的產品銷售量在整體市場同類產品銷售總量中所占的份額。
(3)售后服務滿意率
售后服務滿意率通常是采用顧客抱怨滿意處理比率來描述的。所謂顧客抱怨滿意處理比率是指供應商及時、有效地解決顧客抱怨的情況。
以上各績效評價指數的擬定定量指標可根據企業與供應商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但要體現全面性、有代表性和動態性的特點。
3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供應商跟蹤評價與管理中的應用
供應商跟蹤評價與管理在整個最佳供應商選擇流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供應商供應績效評價是供應商跟蹤評價與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供應商績效的評價,掌握供應商發展的動態趨勢。對發展良好的供應商可以考慮更深層次的合作,并給予相關層面的支持;對績效較差的供應商,根據實際情況對其中可以改善的供應商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淘汰那些績效差且沒有發展潛力的供應商。具體情況如圖2所示。
4供應商的控制流程
經過對供應商選擇以后,對供應商的跟蹤評價就成為企業的重要任務。其中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對供應商供應績效的評價;通過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對現有供應商的動態評價。二是對供應商的控制;主要通過不同的方法、激勵機制達到對現有供應商的控制。通過績效評價的結果,對不合格供應商進行淘汰,與有潛力和供應商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在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真正能夠為企業贏得顯著的競爭優勢,極大量節省生產成本的是做好對上游供應商的控制。也就是說企業在將利益空間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想得到更大的空間,唯一的辦法就是去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僅限于對其自身生產和銷售的管理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對于上游供應商的控制,建立系統而有效的供應商控制體系,是挖掘更多利潤空間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因此,對供應商的管理控制工作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供應商的控制流程如圖3所示。
由圖3可以看出,在供應商關系類型的劃分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控制標準,同時應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供應商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確定控制方案,并實施方案。最后,根據控制方案實施的結果修改控制標準及控制方案。通過不斷的實施、反饋、改進,實現對供應商的有效控制,同時也實現了對供應商的動態控制。
5結論
隨著供應鏈理論的不斷發展,供應商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供應商的動態跟蹤評價實現有效的控制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本文針對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套動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供應商的控制給出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溫衛娟. 如何進行采購與供應商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83-221.
[2] 劉偉. 供應鏈管理[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97-211.
[3] 劉麗文. 生產與運作管理[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72-194.
[4]Burgess, T·F·, Gules, H·K·,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in firms adopt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8,17:497-519.
[5] 李靜芳,崔南方. 循序漸進地供應商關系管理模式[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