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高尚機智的娛樂,這種娛樂,使人的精神幫助了人體,成為肉體的醫療者。——康德
當健康遇上音樂
人類最早享受的音樂便是自然界優美動聽的自然聲響。淅淅瀝瀝的雨聲、風吹樹林發出的沙沙聲、叮咚纏綿的泉水聲……因而古人有“以自然之聲養自然之道”的名言。
其實我國醫學很早就注意到了五音與人體的關系,并運用陰陽五行學說把五音(宮、商、角、徵、羽)與人體五臟(脾、肺、肝、心、腎)和五志(思、憂、怒、喜、恐)有機地結合起來。
研究發現,音樂可調節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胃腸系統﹑情緒和行為方面的變化,消除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心理“緊張狀態”。
用音樂療傷
巴赫→安眠
1742年,有一位伯爵派名為戈德堡的樂師向巴赫預訂一組作品,以解除心頭的煩悶。巴赫創作了30首系列大提琴變奏曲讓他帶給伯爵。伯爵聽后大為贊賞,說這和諧柔美的音樂讓他心情平靜,多年的失眠疾也好了。失眠的原因很多,治療方法從簡單的生活調適到復雜的自我催眠,絕不是用一種方法就能根除的,但音樂無疑是一種廉價而有效的方法。
海頓→止痛
用音樂誘發人體內分泌一種名為“腦內啡呔”的物質是鎮痛的原理。海頓作品有較強刺激分泌腦內啡呔的功能,他一生創作了80多首弦樂四重奏和150多首交響樂,將“告別、驚愕、時鐘、軍隊、玩具、母雞、狗熊”這些標題引入了音樂創作,實現了生活和音樂創作的完美結合。
柴可夫斯基→保胎
柴可夫斯基創作的《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用音樂表現了女性特有的柔美。胚胎學研究證明,胎兒第一個生長的感官器官是耳朵,懷孕第18周時會發育完備,第24周能聽到聲音。因此,優美的音樂對孕婦有很好的保胎作用。
維瓦爾第、莫扎特→佐餐
維瓦爾第的《四季》是最好的佐餐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睜開雙眼,生機勃勃的一天拉開序幕。而莫扎特的小夜曲,是專為用餐和宴會創作的。倉促的午餐聽聽輕音樂,大腦補充能量的同時心情也得到放松;晚餐前輕快的音樂的功用就如同餐前酒或餐前小菜,讓你胃口大開。
愛樂者不老
在音樂中享受按摩是不錯的一個保持健康的方法。音樂按摩是依據音樂的旋律,配合人體自然的生理律動,進行特殊松弛性按摩的一項療法,借由輕柔、和緩、體貼,而又符合生理律動的按摩動作,來緩解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疲勞及壓力,增進免疫系統抗病的能力,進而促進身心健康。
根據不同的情緒狀況,可以采取不同的音樂進行調節治療:
①寧神類方:當你失眠、焦躁煩躁的時候,可聽一些輕緩低吟、柔和清幽的曲目,如失眠可聽小提琴曲《夏夜》、《搖籃曲》,二胡曲《月夜》,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佛教音樂《三寶佛》;焦躁煩躁可聽《高山流水》、《流水行云》,古箏曲《漁舟唱晚》、《關山月》等。
②解郁類方:當你憂愁郁悶的時候,可聽一些節奏輕快、優揚舒緩的樂曲,如民樂《喜洋洋》、《花好月圓》,嗩吶曲《打棗》、小提琴曲《新春樂》、二胡曲《賽馬》、笛子曲《小放牛》等。
③激昂類方:當你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的時候,可聽一些雄壯激昂的樂曲,如二胡曲《光明行》、《步步高》,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
④輕松類方:當你覺得枯燥寂寞的時候,可聽一些輕松、溫馨浪漫的樂曲,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貝多芬的《致愛麗絲》,民樂《梅花三弄》、《平湖秋月》、《北國之春》、《紫竹調》,笛子曲《姑蘇行》、《春江花月夜》,二胡曲《良宵》,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草橋結拜”一段等。
⑤宣泄類方:當你悲傷哀怨的時候,可聽一些凄愴幽怨的曲目,來宣泄內心的不良情緒,如杜甫所說的“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恩怨曲中論”。如二胡曲《漢宮秋月》、《江河水》、《小白菜》、《二泉映月》、《病中吟》、《昭君怨》等。
愛樂者不老
在音樂界曾出現了大量的長壽老人。研究發現,愛樂人不僅壽命比一般人長,而且身體也比較健康,性格開朗,充滿活力。
音樂可以促使人體分泌一種宜情益性的物質內啡,能提高人類的熱情和快樂的能力。有趣的是,曾有科學家對愛樂者做過調查,發現常聽古典音樂的家庭相處融洽;常欣賞浪漫派狂野音調的人,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