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高草鄉諶堡村境內有一座“龍王寺”,座落在牦牛山半山腰。寺內塑有“龍王”、“龍母”、“觀音”等十多尊佛像。寺內有一棵四百多年的柏樹,還有一棵濃蔭蔽地的皂角樹,由于地處半山腰,寺內外樹木郁郁蔥蔥,幾十里外都能望見龍王寺。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龍王寺”東北面四百多米遠的地方有座大山,山勢陡峭,大有把安寧河斷成一個海子的陣勢,眼看那里的農田、房屋將被淹沒,為了不再讓山長大,當地的農民決定把山脈挖斷,但總是第一天挖過的地方第二天又長還原。這樣挖了幾天等于沒挖,大家不知何故。
后來有人發現有一根粗壯的地瓜藤怎么挖都挖不斷,人們覺得很奇怪。就用鐵釘釘時居然流出血來,后來山也就不再長了。所以人們把這座山叫作挖斷山。
在“龍王寺”的北面是黃龍山,南面是青龍山。二龍尾朝東,頭往西繞半圈后,高高昂起龍頭又朝東逶迤而去,傳說其中有條龍還曾到青龍寺去角斗過,因此把角折斷了,凱旋歸來時頭上還纏有海草呢。
在“龍王寺”后面一千多米處,郁郁蔥蔥的樹林中有一個大龍洞。十多個小龍洞,泉水終年不斷地從龍洞中汩汩流出,清清的泉水灌溉著周圍的農田、果園,給人們帶來福祉。人們認為這是龍王的恩賜,為了感謝龍王,當地的群眾在這里建起了龍王寺。
開始籌建龍王寺的時候,人們把廟址選在離現在廟址四百多米遠的地方,建筑材料備齊后準備第二天破土動工。可第二天人們到那里一看都驚呆了,所有材料莫名其妙地被移到現在的廟址。人們認為這是龍王喜歡的地方,于是就把廟建在現在的廟址。
龍王寺占地五十多畝,其中光廟宇就占地二十多畝,建筑規模僅次于瀘山大寺。
文革以前龍王寺保存完好,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把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統統當作封、資、修來破。菩薩被打毀。龍王寺遭破壞,廟宇被毀后,廟址也被侵占,有的用作農田,有的用作蓋房屋。
1994年群眾集資在原址上建起龍王寺,塑上龍王菩薩,每年農歷六月十二日是“龍王”的生日,一到這天附近的群眾前來參加廟會,有時多達上萬人,最少也有上千人,善男信女們燒香點蠟求龍王菩薩保佑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周遭的村民們還自發集資修水泥路、在山溪河上架橋把“龍王”廟與村上的水泥機耕道連通,便于人們駕車、步行到龍王寺來旅游、觀光,帶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