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羅九,曾任安徽農業(yè)大學茶業(yè)系制茶教研室主任、教授等,安徽農業(yè)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所長。主編全國高等農業(yè)院校統(tǒng)編教材。參加了九華毛峰、黟山雀舌、仙寓香芽等10多個品目名優(yōu)茶研制和開發(fā),發(fā)表學術論文60多篇。
結束了對詹羅九的專訪,對他的初步印象。只覺得他很專業(yè)。他是一個閱茶無數(shù)、與茶為伴了數(shù)十年的茶學教授,甚至覺得單用“專業(yè)”來形容似乎還不夠,他的很多言論與評價稱得上權威了。但是,“教授”、“專家”這些名號僅僅是表面的光環(huán),他的喜怒哀樂、他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又豈能用只言片語來形容呢?
戀水情結
詹羅九有很濃的戀水情結。和茶相比,水是自然界最單純的造物,一滴水折射的不僅有太陽的光輝,還有返璞之后的真實與回歸感。
他喜歡到山里去,不僅因為山中有好茶。更因為山里的好水。他說,到了山里。先不急著泡茶喝,只去找那天然的山泉水舀著喝。過足了“水”癮再說。問及山泉水的好,他略微思索了一下,像在細細回味。隨即振奮異常,那些與水在一起的記憶像被喚醒一樣,“山里的水很甜很柔,在山里喝到好水要比喝到好茶更讓人興奮,那種純樸自然將要被人遺忘的東西可以因為一杯清甜的山泉水而鮮活起來。”
詹羅九曾經為“水”著寫過書。書名也如水般淡雅,叫《名泉名水泡好茶》,他說,茶和水自古關系緊密。泡茶用水也有講究,如果三分茶七分水,茶水便算七分,反之,亦是如此;同樣一款茶,用山中的泉水和城市中的自來水泡出的茶水是截然不同的感覺,所以有人把水比成綠葉,雖扮演著陪襯的角色。但又是不可或缺的。
念念不忘的“女子”
對于茶,詹羅九很博愛,他喜歡烘青型的高檔綠茶,喜歡福建的鐵觀音和巖茶,還喜歡潮州的單叢。還有六安瓜片、祁門紅茶、黃山毛尖、君山銀針……在他看來,如數(shù)家珍。
在這么多茶中。有一歉六安瓜片讓他念及至今。那是2002年,詹羅九在六安瓜片的一次選評賽上擔任評委,當時有10多款瓜片參賽。編號、沖泡,然后一字排開。當他喝到中間一款,有股淡淡花香爬上味蕾。既似一見傾心,又如一見如故,有一種美妙難忘的感覺。他當機立斷,把那款瓜片往前一推,驚呼這是難得的好茶啊,后來其他幾位評委也都英雄所見略同,這款瓜片也理所當然封上“茶王”。
他感慨道。茶有花香不難,味有花香卻算珍品,當年的那款六安瓜片已然是珍品中的珍品了,只可惜事隔一年,重游故地,那瓜片已不在了。他覺得好茶就像美貌的女子,并不稀有。但是能讓人心動的,終歸只有一人,那款讓他心動不已的瓜片想來應是天上的仙子,只在人間稍作停留,卻抓住了他的心。
把感情放進茶里
詹羅九是教授,在許多人印象中教授或許都和“傳統(tǒng)”、“守舊”這類的字眼掛鉤,但在和他聊天中,不僅找不到那些字眼,更會驚訝于他的奇思妙想,被他的幽默與時尚所同化,并羨慕他對茶所投入的那份獨特的情感。
拿紅茶來說,在六大茶類中,它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都顯平庸。因此讓紅茶真正“紅”起來并不容易。談及此話題。詹羅九的想法就獨具創(chuàng)意,也博得周圍聽眾的陣陣掌聲。他認為紅茶的“紅”。關鍵在于把感情放進茶里,給“紅”字附上生命力。
他說,有一款新產品名為“紅牡丹”。泡在水中能開出花來,這就是一種煥發(fā)生機與美麗的“紅”,如果以此延伸開來。像調制雞尾酒那樣。把兩款以上紅茶按比例調配起來,或者在紅茶中添入其他成分,讓紅茶也能帶著花香、果香。或者還有更奇妙的口味,再搭配上“情人紅”、“鴛鴦紅”、“女兒紅”等這樣動人的名字,惹人遐思無數(shù)。平添幾分朦朧的浮想,從而把“紅”字的美好寓意發(fā)揮到極致。
后記
由于興趣所致,我用“詹羅九”三個字在網上簡單作了搜索,他上過CCTV;研發(fā)過名優(yōu)茶;也出過書。在普洱風靡時曾做過理性分析,被人評為敢于講直話的茶學專家……還有更多諸如此類的事跡。但在我看來,褪去那些光鮮的外表后,他回歸成一個平凡的愛茶的人,他和所有人一樣,有豐富細膩的情感,他戀水,有時候甚至于茶;他愛茶無數(shù),卻只動心一次;他一生專情為茶,滿心情愫為茶綻放。
鏈接
元泰紅茶精彩講座
“元泰中國紅茶系列講座第二場——祁門紅茶”于2月28日下午在元泰紅茶屋開展。由來自安徽的詹羅九教授作精彩講述。30多名紅茶愛好者現(xiàn)場參與了本次講座。
在現(xiàn)場。元泰茶業(yè)茶藝隊手捧祁門紅茶,嫻熟地展示了茶藝表演,充分表現(xiàn)了祁門紅茶的香韻悠長,令現(xiàn)場的紅茶愛好者稱贊不已。詹羅九教授的風趣言談引人入勝,臺下聽眾的氣氛也越來越活躍。講到動情處詹羅九教授走下講臺與紅茶愛好者交流心得,現(xiàn)場氣氛融洽而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