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便與福鼎白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似乎,白茶已然構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無論是茶樹的栽培,茶園的管理,到茶青的采摘、加工。以至成品茶的包裝、貯存等等環節,白茶是所有茶類中最接近原生態的茶品。每常,不管是在書房獨品。還是引朋待客于茶莊茶樓,我皆總是獨好烹點啜飲白茶茗品。
白茶喝多了,自然也孕生了不少心得體會。在書房,我通常一邊尋章摘句,書寫著百態奇逸的茶人茶事;一邊手不離杯。飲啜著香甜鮮爽的白茶。有時,觀賞著透明玻璃杯中上下沉浮、千姿百態的白毫銀針,聯想著社會人生中與之相同或者相似的人物事態,引證演繹著各種各樣的哲理俗學;有時,聞啜著充滿原野草青味的白茶毫香,目視著窗外如黛的遠山近景,我便會進入如癡如幻的超然境界。徒然生出諸多感悟。諸多人生心得。
偶爾,邀同客友蒞臨茶莊茶樓品茗。驟然置身于雅潔素凈的茶室,融入古色古香的氛圍,接受著典雅艦麗茶女的殷勤招待,頓時便會進入茶的世界。每常尊客友點茶,客友總會推重于我。我因地主而斷然,當機主點品品香白茶以待客矣。佳茗幽香,茶女明眸。佳夜嫌短,主客盡歡。正所謂“茶不醉人人自醉,漫漶人生可品歌”了!
為了能夠把白茶之最佳特質表現出來,淋漓盡致地得到白茶的最佳享受,我每泡飲白茶茗品。總是根據茶品和節氣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泡飲方法。其中,以泡飲白毫銀針為例。其觀、聞、品、飲的全過程,最是白茶中內涵最豐富的品飲茶道。以我的體會而言,這才是所有茶飲中能夠給予品茶人最齊全觀感效果和最優人生享受的珍茗。
所謂觀,即為觀賞銀針茗茶于玻璃杯中遇開水之千變萬化,從而得到人性的升華和人生的感悟。故此觀者,乃非同一般之直觀表觀。而實為意觀也!但凡品飲白毫銀針,至珍至要者乃為此觀。重珍此觀,切切不可將其暴殄而輕棄!
一般地說,泡飲白茶,以烹煮至90℃左右之滾水為最佳(以水壺中連續上沖珍珠水泡為準)。用此滾水沖泡銀針。所得茶水,鮮亮杏黃;杯中茶針,滿披白毫,飽滿黃綠。銀光閃亮,顆顆沉底豎立。至為佳妙。除此之外,最為難得的是杯中茶針之變化,歷時可達10多分鐘。用此時長,對杯中之茶針變化,進行細觀慢評,可因人而得不同之感悟和愉悅。
當然,泡飲白毫銀針,如遇性急者,則可用滾沸之開水沖泡。此時杯中之茶針,驟遇滾燙開水而快速膨脹變化。所缺者,以茶湯過老而為憾也!如遇到性緩者,則可用冷開水泡之。冷開水溫度逾低,則杯中之茶針膨脹變化逾慢,所得茶水逾加嫩爽,慢觀慢賞,慢慢品飲,慢慢感悟,同樣是一件愜意悠然的美事。
觀評白毫銀針,乃白茶區別于其他茶類最重要的程序。其千變萬化,暗含著大自然豐富之人生哲學內涵。其觀飲者,可因年齡、閱歷、性格、學養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感受。其百態人生,任其所感,任其所悟,得到升華。如此,才堪稱“閃閃銀芽楚楚立。馨馨甘露品品香”。
觀評過后,接著就可以聞、品、飲了。所謂聞者,吸聞茗茶之馨香美味也!通常來說,白茶之香氣雖不如烏龍等茶類之濃烈。但其與春天原野之自然清新氣息近乎相同的氣味,是任何其他茶類所不具備的。其淡淡的毫香。悠悠的鮮爽,聞之即能把人帶入一個臨春色而豪放、融自然而忘憂的至高境界。
所謂品者,以雙唇小口啜入茶水而使茶水沿著頰齒流散,使品飲者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之味覺感官。從而感受到茶水之甘醇甜爽。以白毫銀針煮泡出的茶水而言之,其入口甘甜醇厚。毫香留齒,爽滑之中能夠給人以持久的生津解渴消躁功效。
所謂飲者,即是將杯中之茶水,以小口啜入,經頰齒過喉。下三焦駐丹田而擴散。使茶水如甘露而滋潤著品飲者之全身,使人感受到渾身奇妙鮮爽舒坦。三杯下肚。半日時長而至口喉歷久甘甜冰爽。以至神清氣爽而得無窮之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