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周圍,40歲以下的成功和半成功人士,大都單身。
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說:單身就是一Logo,表明此人風神朗俊,無比熱愛自由。
白馬銀槍,獨在風塵之外,而無羈絆之憂。
無論怎么看,這幫人都是活得相當的從容,相當的華麗。
偶有婚派人士:他們或者一時發昏,或者勘破了紅塵。
一時發昏和勘破紅塵,其實沒什么太大區別。
某年老色衰的已婚人士,酒既高,嘗謂:“我們從短缺經濟年代中過來,那個時候,女人都是稀缺資源?!?/p>
意思是等自己成為了稀缺資源,為時已晚。
言罷,以鐵如意擊唾壺,唾壺盡缺。
原本短缺的,現在早就變成了過剩。
從物資短缺到物資過剩,從性短缺到性過剩。
從經濟學角度觀察,要投身愛情的,相當于拿出自己的一生,去支付某過剩物資,承擔巨大的貼現和貶值,實不智也。
所以說,我周圍的這幫人,這些經濟學主導之下的靈魂和符號,如果他們真的就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未來世界將很不美妙。
作為命運的單邊主義者,他們只做自己可以控制的事。
所謂愛情,需要對方的參與,實非一己之力,可以為也。
一想到,今后要與一陌生人呆一起,而此人將一直前后左右晃悠,嘮嘮叨叨,直到老死,不能不令人巨汗。
其間,你還不能保證這個陌生人在和你混熟之后突然翻臉,帶著你一生的預算遠走高飛。
話雖如此,在可預期的未來,在人類普遍由愛無能而至性無能的未來,在人種面臨文明退化遭遇危機的未來,愛情一并地走向消亡了嗎?
當然不是。
任何一個時代,總有人一時發昏,總有人勘破紅塵。
此種狀態又稱作:宗教情結。
非尋常人等所能至也。
你這一輩子,未必見過上帝,未必見過神跡,正如你這一輩子,未必見過愛情,但這并不妨礙你信仰它。
正如人類需要宗教,人類也需要愛情。
未來必有大智慧大勇氣者,開山立派,建立“愛教”,教化萬民,以圖拯救世界。
廣招門徒,經年累月,修習愛情。
類似摩門教可以多妻,愛教教徒方可結婚。
就把它視作黑暗盡頭的一線黎明,視作垂死者的最后一次禱請。
需要一點偏執,需要一點癡迷。
韓國強(天驕)
詩人或傳媒人。參與創辦《第一財經日報》并任副總編輯,先后擔任萬眾傳媒副總裁兼總編輯,激動集團副總裁兼總編輯。作品被收入三十幾種詩集和各類文選,出版有詩集《剎那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