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也益智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經常與他人聊天能鍛煉大腦,有助于增強智力。堅持每天與他人交流和聊天10分鐘以上,能起到鍛煉大腦的功效,這對提高人的智商,增強記憶力和應試能力非常有利。這些交流活動包括參加聚會,與家人、親戚、朋友和鄰居聊天等。
誠實的人不癡呆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對自己有一定要求,不沖動,有良好自我控制能力,人生有追求有目標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幾率比較小。這些自律自強的人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獨立性較高,處理沖突的能力較強,認知能力隨年齡下降得較慢,發生老年性癡呆的比例相對小。
大笑的威力
英國心臟病學家發現,大笑可以通過抑制壓力而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據科學家估計,大笑100次相當于在劃船器上運動10分鐘,在單車上踩15分鐘。
說謊是天賦?
美國的心理學家發現:“有些人的大腦結構使他們比常人更善于說謊,這些人更擅長與說謊有關的推敲和算計。”
據研究,慣于說謊者的大腦前額皮層擁有更豐富的白質。白質是一種白色的神經組織,說話的時候,這些組織非常活躍,而慣于說謊者大腦中的另一種物質——灰質卻相對較少。過多的白質和較少的灰質,使一些人成為出色的說謊者。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慣于說謊者和普通人之間存在著生物學上的不同。
為闌尾平反
闌尾通常被認為是多余的器官,然而,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專家們提出了新的理論,他們發現了闌尾的真正用途:它可以產生和保護人體腸道的有益菌。人體內大部分細菌都是有益的,能幫助食物消化。但是有時候腸道中的細菌群會死掉或者被清除,在這種情況下,闌尾的工作就是去重新啟動消化系統。
不要忽視孩子的壓力
兒童最易遭受的壓力事件
1.看到或聽到死亡、車禍、綁架、強暴或歹徒勒索等報道
2.學業成績不理想
3.老師對我相當失望
4.被父母親打罵
5.考試
6.功課或作業不會做
7.兄弟姊妹與我發生摩擦
8.與同學發生摩擦
9.空氣污染
10.同學不守規矩
孩子承受壓力的表現
學齡前兒童(3~6歲):緊張、頻繁眨眼、啃指甲、易發脾氣、長期性打小朋友、改變睡眠習慣、食欲減退、失去自信、鬧肚子、經常感冒和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
學齡期(7~12歲):學習成績突然下降(這是最明顯的變化),緊張、煩躁、做噩夢。
青春期(13~18歲):做出比較劇烈的行為,如酗酒、打架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