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患有情緒障礙的兒童越來越多。兒童情緒障礙是以焦慮、擔憂、恐懼、羞怯、煩躁等情緒異常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疾病。其中,患有焦慮癥的兒童最多。通常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兒童,都能以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學校和老師的要求及身邊出現的每一件事情做出積極良好的反應。然而有些兒童則不愿意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常表現為孤獨、畏縮、害羞,或任性、固執、不聽話,或恐懼、焦慮、自卑、抑郁,或學習不認真,或有攻擊行為,欺侮、虐待別的小朋友等等。有這種表現的兒童就屬于心理不健康的兒童。
兒童焦慮癥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可通過軀體癥狀表現出來,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干、頭痛、腹痛等。從嬰幼兒至青少年均可發生焦慮癥。兒童焦慮癥包括兒童分離性焦慮癥和兒童廣泛性焦慮癥。兒童分離性焦慮癥是指兒童與其依戀的對象分離時產生的過度的、持久的和不現實的緊張焦慮,這種焦慮可表現為非常痛苦和傷心,并可使這類兒童出現許多重要功能的障礙或缺損。兒童分離性焦慮癥多發生于3~15歲的兒童,以6~11歲的兒童最為多見。該種兒童焦慮癥的發病率在4~16歲兒童中為4.7%,其中以女孩為多見。兒童廣泛性焦慮癥是指患兒對學習、未來以及過往行為等表現出過分的和不切實際的擔心、憂慮和關切。此類患兒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常有頭痛或腹痛等軀體不適的癥狀。一般10~13歲的患兒開始出現此病,男女差別不大。此類患兒的植物神經癥狀及主訴的癥狀較成人少。因此在做出診斷時應特別慎重。
那么,兒童焦慮癥是怎樣產生的呢?究其原因,多半是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父母都在孩子的培養教育上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愛心。在生活中他們對孩子極盡溺愛,在學習上他們也肯于增加智力投資。然而他們卻常常忽視了兒童的心理保健。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多數家長都對孩子的學習緊抓不舍,讓孩子參加很多課外輔導班。家長的這種態度會使孩子的情緒高度緊張,很多孩子都害怕考試得不到滿分而遭到家長的訓斥。有的孩子在考試前因精神緊張而整夜睡不好覺。有的孩子在考場上頭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無法發揮正常的水平。而孩子的考試成績一旦不能使家長滿意,家長又會對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這種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給孩子增添了沉重的心理負荷,以致使孩子過早地產生了焦慮情緒。其次是獨生子女的生活空間狹小,接觸到同齡孩子的機會較少,加上家長的過度保護,使孩子身心得到鍛煉的機會也較少。第三,家長缺乏相關的兒童心理衛生知識,不能正確地疏解孩子的心理障礙,在客觀上促進了孩子壓抑和焦慮情緒的形成。第四,家庭夫妻不和以及孩子自身的某些生理缺陷也是一些兒童產生焦慮情緒的重要原因。
那么,家長如何幫助兒童克服焦慮情緒呢?如果兒童有了焦慮情緒,家長也不用著急,應采取以下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克服這一心理障礙:
1、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是孩子發育和成長的土壤,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別重要。要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豁達、活潑、開朗的人,家庭的居住環境一定要整潔、有條理: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互敬互助。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嚷,更不能出現動手砸東西等不良行為。
2、要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父母要依據孩子的天性、愛好、興趣對其進行適當的指點和幫助,決不能急躁,更不能用粗魯的行為進行管教。在家中應盡力為孩子開辟一個屬于他(她)自己的小天地,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求知欲。要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健康的文藝、體育和公益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了解社會規范,學會怎樣與人交往。
3、要適當放寬對孩子的要求。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學習上的尖子,有些孩子只要努力了,或者父母已經盡到責任就行了。千萬不要總是對孩子嘮嘮叨叨,嘲諷挖苦,或者板著臉不搭理,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壓抑,或促使孩子公開和父母對抗,從而可加重孩子的焦慮情緒。
4、是必要時,可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如果孩子患有焦慮癥,父母應正確對待,父母和孩子都不要因此產生心理負擔,而應當帶孩子到醫院接受心理治療。心理醫生可以幫你找到孩子焦慮的原因和改善孩子焦慮的方法。父母應按照醫生的要求,給孩子以更多、更細微的關愛,及時引導孩子把消極的情緒宣泄出來。
兒童自己怎樣擺脫焦慮呢?臨床研究證明,兒童患有焦慮癥與其長期不參加體育鍛煉有關。為什么忽視體育鍛煉會產生焦慮呢?因為運動過少,血液會在人的內臟器官中淤滯,腦細胞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應,這會使人出現疲勞、頭昏腦漲、大腦的反應遲鈍等情況。同時因為缺乏鍛煉,人的體質會下降,容易生病,這樣的話人們就不會有愉快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因此,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使腦細胞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可使大腦靈活起來。大腦有了活力,人的心情就愉快,就會使人從抑郁中解脫出來,加之運動還能使人獲得良好的睡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因此,經常參加運動就會使人的身心保持在最佳狀態。
參加哪些運動有利于孩子擺脫焦慮癥呢?心理學家認為,選擇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群體項目,可以幫助孤獨、怪僻、不大合群、不習慣與他人交往的孩子擺脫焦慮,并可使其逐漸對集體產生興趣;參加游泳、溜冰、滑雪等運動,有利于孩子克服靦腆、膽怯、自閉等弱點:參加下棋、釣魚等活動,有利于孩子克服遇事易急躁、感情易沖動和缺乏自制力等弱點。總之,只要讓孩子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就會使孩子變得開朗、舒暢起來,慢慢地就可以使其擺脫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困擾。
兒童焦慮癥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但是只要弄清導致孩子焦慮的原因,調整好對孩子的態度和方法,就可以使孩子的身心變得健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