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炎性病變是耳科的常見病。該病主要包括耳廓軟骨膜炎、耳道癤腫、耳道炎、耳部濕疹以及耳道霉菌繼發性感染等,多由患者挖耳不當、游泳時耳部浸水、耳部外傷以及中耳炎分泌物的刺激等引起。該病患者常出現耳痛、耳部有灼熱感、開口困難、聽力減退、頭痛以及全身不適等癥狀。該病的小兒患者還可表現為哭鬧不安、不思飲食等。為該病患者進行耳部檢查時可見其耳廓、耳道的皮膚上有紅腫、破潰之處,并常有血性滲出物附著,其耳屏、耳廓及乳突部位有腫脹、壓痛等癥狀。
人的外耳有豐富的感覺神經分布。一般來說,耳部神經網主要是由三叉神經下頜支的耳顳支、迷走神經耳支以及頸叢神經中的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組成。由于耳廓、耳道的皮膚與軟骨膜之間缺少疏松組織。因此,這些部位一旦受到炎癥的刺激就可出現腫脹、有滲出液等癥狀,并可引起劇烈的耳痛。
過去治療外耳炎性病變的一些常規療法其療程長、止痛效果差。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用局部封閉法治療外耳炎性病變效果不錯,其方法是:取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毫升、慶大霉素6萬單位(小兒慎用)、氟美松5毫克,將這三種藥物混合后作為封閉治療的藥液。對外耳炎性病變患者可做兩個點的封閉治療。其中的一點位于耳輪上腳與耳屏的交界處。醫生可由此點進針,然后向進針點的前深處注入混合藥液2—3毫升。進針時應注意,不要傷及血管。封閉此點可麻醉三叉神經下頜支的耳顳支,有止痛和消炎的作用,可治療耳廓附近的炎性病變。可按照此法每日封閉1次,應連續封閉數日;其中的另一點位于耳后的耳廓附麗處(耳廓與乳突之間)。醫生可由此點進針,然后向耳道后壁深處注入混合藥液2-3毫升。封閉此點可麻醉迷走神經的耳支和頸叢神經中的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有止痛和消炎的作用,可治療耳道內的炎性病變??砂凑沾朔咳辗忾]1次,應連續封閉數日。
我們用此方法治療過226例外耳炎性病變患者,治愈率達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