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金融發展布局中,上海居于特殊地位。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確認了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規劃,作為金融中心建設的主戰場——浦東自然被推向金融改革的最前沿,
實現金融機構、資金、人才的集聚,是浦東金融核心功能區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
浦東金融機構的集聚效應顯著。目前,493家金融機構在浦東集聚,金融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2007年金融業占新區總產值的比重為16.9%。
追趕國際:打造金融城
“與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相比,浦東金融核心功能區的發展水平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基礎還不牢靠,發展還不全面?!?007年6月,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浦東金融核心功能區發展“十一五”規劃》(下稱《規劃》)指出。
《規劃》稱,陸家嘴地區現有樓宇供應不能滿足金融機構快速增長的需要,供需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商務運營成本相對偏高等,削弱了浦東金融業發展的競爭力;金融法制建設和金融信息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高端金融人才資源稀缺,難以為金融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針對這些問題,浦東提出加強金融核心功能區規劃建設?!瓣懠易旖鹑诔恰边@一概念首次出現在《規劃》中: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規劃“一道三區”(世紀大道、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竹園商貿區、花木生態文化區)的發展布局,規劃總面積達到28平方公里。
作為上海陸家嘴金融區東擴的第一站,竹園商貿區項目發展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2月底。上海市房地局正式公布竹園商貿區引進金融機構,3幅金融用地分別由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以底價摘得,3個項目將于2010年完成。
而相對于硬件的金融環境,浦東在建設金融核心功能區的道路上,還有更多深層次的體制問題需要尋求“自上而下”的突破。
吸引人才:“這張‘孩子牌’很厲害”
浦東金融辦是浦東推進金融核心功能區建設的職能部門,日前準備招聘一位金融規劃和金融戰略研究崗位的人才,最高可以提供40萬元的年薪,但由于要求較高,至今應征者寥寥。
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的嚴重不足,是令浦東頭疼的問題。據透露,盡管上海近年來金融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在上海10萬人左右的金融從業人員中,只有4000多名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這幾年,我們這里已經很少見到國內頂尖大學的金融人才了,”工商銀行浦東支行副行長黃輝憂心忡忡。
商務環境,特別是個人所得稅較高,成為吸引人才安居樂業的一大障礙。展訊通信總裁武平以自己為例稱,在中國要上45%的個人所得稅,而在美國經過抵扣和退稅,個人稅率為百分之十幾,“這讓吸引國際化的人才難度加大”。
浦東新區在極力改變現狀?!捌謻|新區經常會組織金融界的人士去參觀新區很好的小學、中學,”在黃輝看來,“這張‘孩子牌’很厲害,其目的除了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集聚更多的人才?!?/p>
據介紹,浦東還在研究建立一個為金融高端人才安居樂業服務的資金,通過補貼的形式,填平移居地之間的差距,使他們的生活水準不降低。對金融機構就業的20歲至30歲的年輕白領提供一批可租賃的個人終端達7~8兆的單身宿舍,包括IPTV在內的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針對金融高端人才正在建一批可供租售的金融家公寓。
體制突破:希望允許創造新的游戲規則
2006年曾喧囂一時的浦東小額外匯兌換點當年終未出臺。這項被認為是在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等“浦東綜合改革9條”之后的又一重大金融突破,因為“涉及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問題以及匯率監控問題等”而暫未獲批準。
事實上,小額外匯兌換點的未出臺或許并不偶然,浦東金融改革試點除了已經推出的外匯改革方面9條措施之外,金融領域的其他方面并沒有更多的實質性進展。“鑒于金融領域的特殊性,在改革方面,我們都非常謹慎,”黃輝表示。
“國務院當初就是三不政策,不給資金、不給項目、不給政策,所以金融改革突破困難較大?!鄙虾cy監局一位人士稱。
更加困擾浦東綜合改革試點的是,在上海的銀行機構多為各銀行的分行,如果給分行另開優惠政策,必須要經過總行方面的批準。“市場準入要符合國際慣例,但是在國內又受限于總行 分行的管理模式。所以很難在分行先開優惠政策。如果上海分行先開優惠政策,其他分行也要政策,總行就很難辦?!币晃恢槿耸糠Q。
而法律法規的突破就更加困難。比如金融產品創新,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中管制較少,而我國則涉及到證監會、發改委等各個部門,必須由國務院出面協調。
對于在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所遇到的與法律法規矛盾的問題,浦東發改委副主任蔣慧工認為,政府必須依法行政,改革又必須沖破原有滯后的規定。這樣的矛盾使得綜改受到較大約束。能否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原則的前提下,國家允許綜改區對一些明顯滯后的法律法規條款變通執行,對于法律空白的地方允許試點地區創造新規范。
同時,對于“監管松綁”問題。按中國目前的監管方式,金融產品創新多數受審批式監管,有的產品涉及多個部門審批,而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金融產品創新的推出并不需要過多審批,而是采用類似備案制的方法。蔣慧工直言,“金融中心的建設過程需要中央對金融監管的逐漸放松,作為地方政府,主要是做好服務,創造良好的服務和誠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