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學期就這么到來了。當我再次見到我的學生時,我們在交流之際,不斷出現了一個高頻詞“為什么呢”。好在我今年看到了春晚蔡明和郭達、王平合演的春晚小品《夢幻家園》,所以我知道“為什么呢”的“典故”。這部被譽為披露買房人心酸的針砭時弊之作大受歡迎,蔡明的搞笑臺詞“為什么呢”也很快登上了2008流行語寶座。
我為活在中國自我作顛自我獻媚與表演的語境中而感到壓抑。尤其那個《夢幻家園》,再一次讓我感到了央視的乏味與它帶來的恐懼性傳播與引領。這種娛樂的可怕之處,就是惡俗與隱性的精神危害性。它的出現與當下人際之間的搞笑、發顛、精神自慰、冷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剝離“為什么呢?”,我們看到一種可怕的面目:媚俗、麻木、冷漠、自私。
中國土地尋租出現的腐敗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社會認同。每一幢大樓幾乎是一部血淚史。而這部粉飾太平的售樓贊歌。是對缺少誠信社會的再次合法性危機的精神認同。這種認同的可怕性在于既然我們明知道要騙消費者的錢,還要給出各種合理的理由,而蔡明們明知道做的是騙人職業,還要顛里顛氣地“為什么呢”,理由是藝術家們為了增加“喜劇”的藝術效果。
小品中還有一處提到“你老年癡呆啊”。這使我想起,趙本山曾率領一哨人馬去美國演出,沒想到在國內獲得好評的春晚小品,卻在海外華人那里遭到冷遇。海外華人不愿意看那些拿殘疾入、肥胖者和精神病患者找樂的段子,他們甚至委托律師以“不正當得益、不正當商業競爭和精神傷害”等罪名,將其及多個演出主辦單位告上了法庭。旅美人士袁曉明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指出:一個社會強大、進步、文明與否。不是看它對強者的態度,而要看它對弱者的態度。對強者獻媚的社會是落后的社會,尊重弱者才是更加文明的社會。
試問我們的社會,有幾個行業承擔了職業本身的倫理,有多少藝術家保持著對表演良知的天然警惕。藝術低俗,靈魂空無,這難道是中國藝術高度與大眾接受的水平?最主要的是,我們的主流媒體認同這樣的價值,也無形灌輸給缺少藝術與思想辨別力的大眾,這將導致我們社會整體的精神水平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