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嘴銅牙顧燦環(huán)
顧堅
蘇北里下河地區(qū)的興化縣境內地勢低洼,河流密如蛛網(wǎng),其中有一條大干流最為著名,叫“車路河”。東西走向,長一百余里。這條大河的來歷蠻稀奇:興化東端離大海不遠,很多年前,東海邊的鹽販子用獨輪車往興化西鄉(xiāng)運鹽,在廣袤平坦的荒灘平原上碾壓出一路凹陷的車轍,日久年深,以后轍成了溝,溝成了河。古代興化有一個縣官,因酷喜食鵝,嗓音粗嗄酷似鵝叫,渾名叫做“張大鵝”。這一年,他征調了十幾萬民工疏浚拓寬車路河道,本來是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但張大鵝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口工程大,耗資巨,對境內百姓橫征暴斂,敲詐勒索。坐板凳要交板凳稅,上鍋臺要交銅勺稅,蹲茅廁要交茅廁稅……極盡風過刮皮敲骨吸髓之能事,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對挑河民工是百般克扣,一天三頓薄粥照見人臉,幾個粗糧饅頭沒有雞卵大,民工們個個面黃肌瘦,累死病死的不計其數(shù)。所造圩堤質量當然得不到保證,哪里能夠抵擋洪水?如此勞民傷財?shù)奶艉庸こ贪讶h人民拖進了痛苦不堪的深淵。車路河圩東有個叫“大顧”的村莊,莊上有幾個英雄好漢站了出來,決定到北京告御狀,把縣官張大鵝扳下馬,拯救全縣百姓于水火之中。
顧燦環(huán)自幼飽讀詩書,習文練武,最喜打抱不平,替人出頭。他為人機警,口才極好,能把黑的說成白的,能把死的說成活的,能把軟穰草說得直筆筆地豎起來,幫貧苦百姓代打官司,無往而不勝,因此贏得“鐵嘴銅牙”之名聲。
到京城告御狀是有風險的。雖然是舉報腐敗,為民伸張正義,但如果言語不慎,或者皇上情緒不好,惹得龍顏大怒的話,很可能會枉送性命。幾個英雄好漢義薄云天,爭相要去,最后有一個兄弟想了個好主意,用來定奪人選。這天夜里,在村東顧氏祠廟“忠孝堂”里,他們宰殺了一只大公雞,剁成塊,燒熟了端上桌子。幾個人團桌而坐,吹熄蠟燭,黑暗中伸筷子,規(guī)定誰搛到雞頭,誰就赴京告狀。兩筷子搛下來,聽見顧燦環(huán)沉著聲說:“兄弟們,怕是我搛到雞頭了。”點燭一看,果然不錯。顧燦環(huán)回到家中,對夫人說:“此去京城,恐兇多吉少。如果兩月之內不回,就找和尚為我超度吧——回來了則不談。”
明人不做暗事,顧燦環(huán)專門去縣城見了張大鵝。
“你借挑河之名,行貪污之實,以至民不聊生,餓殍四野。如果不取消苛捐雜稅,還百姓以安生日子,我就要去京城告你了!”
張大鵝背著手,望著掛在屋檐下一排風制的咸鵝,輕蔑地說:“你能告得動我,除非這些咸鵝集體叫三聲!”
顧燦環(huán)冷笑一聲,拂袖而去。
興化離京城何止千里之遙,關于顧燦環(huán)如何去的京城,民間傳說有兩個版本。一是說顧燦環(huán)離開張大鵝家時,朔風驟起,彤云密集,紛紛揚揚下起一天鵝毛大雪來。顧燦環(huán)來到興化北門外海池(注:湖名)邊酒樓“海光閣”,切了三斤熟牛肉,喝完八碗大麥酒,往玄武臺下面的假山洞里一鉆,只一支蠟燭功夫,便到了北京。
第二種說法是顧燦環(huán)出了張大鵝的府第之后,在漫天的大雪中快馬加鞭,曉行夜宿,步步向北,半個月后抵達京城。
皇帝坐龍庭。問顧燦環(huán):“你有什么冤屈啊?”
“小民不是為自己的冤屈,而是為興化全縣百姓的冤屈。”
“此話怎講?”
顧燦環(huán)便把縣官張大鵝如何借挑車路河橫征暴斂以至民不聊生民怨沸騰的事情一一陳述出來。請求皇帝懲辦貪官,還興化百姓安樂太平。
皇帝聽了,龍顏震怒。想不到他任命的官員里竟有如此貪婪腐敗禍害百姓之徒。但自古官官相護,皇帝是天下最大的官,雖則顧燦環(huán)進京告狀屬為民請命且有理有據(jù),可他對民告官搞上訪這一套還是大有反感。皇帝板著面孔說:“你如此膽大,在地方上肯定也是一霸了!”
“小民只霸渾水,不霸清水!”
“我看你是只尖嘴雁!”皇帝看他嘴尖舌利,好生不悅,嘲諷道。
“尖嘴雁歸尖嘴雁,要淘清八百里河灘!”
“你真是個破鍋腔!”皇帝譏笑他渾身是嘴,四處起煙。
“破鍋腔歸破鍋腔,煮起飯來千里香!”
皇帝說不過他,只好下令法辦張大鵝。
皇帝這邊才下令,遠在千里之外的張大鵝府中懸在屋檐下的那排咸鵝突然張開嘴“嘎!嘎!嘎!”叫了三聲。張大鵝聽了,頓時魂飛魄散,癱軟在地,像一堆臭狗屎。
皇帝對顧燦環(huán)說:“張犯天條,固然當斬;你以下犯上,也要治罪——罰你充軍!”
“小民情愿充軍,以抵冒犯之罪。”顧燦環(huán)磕頭謝恩,“但有一事相求,請皇上恩準!”
“講!”
“小民充軍,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有三個地方卻是斷斷不敢去的。”
“哪三個地方?”皇帝饒有興致,問道。
“紅茅舍不敢去。那里的狗子比驢子大,我怕被咬死了。”
“哦。”
“吳岔河不敢去。那里的蚊子有白母雞大,我吃不消叮。”
“哦。”
“大顧莊我不敢去。那里的人兇惡,我怕被打死了。”
“哦。”
皇帝哈哈一樂,發(fā)出最高指示:“其他地方都不去,就在這仨地方來回充軍!”
顧燦環(huán)渾身顫抖,匍匐在地,磕頭謝恩。可心里卻喜開了花。原來,這紅茅舍住著他的舅舅家,吳岔河住著他的丈母娘家,大顧莊正是他自己的家鄉(xiāng),三個地方不過在方圓幾十里內。皇帝哪里曉得?只是一心要把這個膽敢上訪告官的刁民吃吃苦頭罷了,想不到正中顧燦環(huán)下懷。
張大鵝被凌遲法辦,興化百姓的日子又太平了。顧燦環(huán)每日帶著四個押解他的公人,在舅舅莊上、丈母娘莊上和自己莊上來回轉悠,快樂似神仙……
作者:顧堅
地址:揚州市文昌中路凱悅花園1幢607室
郵編:225003
郵箱:jgg.no.1@163.com
電話:13813146750;0514-872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