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仙攜徒弟士心在烈日下行走,這里山路崎嶇,師徒二人走得口干舌燥,饑腸轆轆。士心實在疲倦了,便問半仙:“師父,我們何時才能吃上飽飯?”半仙說:“這里山路雖崎嶇,但路到盡頭便有人家,到那里,自然便有飽飯吃了。”
師徒二人翻過一道山梁,見前面山澗之間有一女子正在洗衣。半仙朝士心眨眨眼睛,目中傳言:這不,燒飯的女子就在眼前。
師徒二人來到女子面前,女子便停住漿洗,注視著面前兩位陌路之人。半仙上前開口道:“請問妹子,你看相不?”女子信口推辭:“我不看相,沒有銀子。”半仙道:“我給你看相不收銀兩,倘若看得準,只求賜頓飽飯,如若看不準,你盡管趕我們走人。”女子仍然推辭:“看相算命的,說的都是些誆人之言,我不看。”半仙道:“誆不誆人,你只要聽我一言便知。”女子將信將疑:“那么,你道來聽聽。”半仙疑眸注視著女子面相,說:“小妹子面藏凝重,氣斂忐忑,意欲趨吉避兇,正說明你今年乃三十六歲,本命年。”此話一出,小女子略一驚疑,注視著半仙,半天不發一言。
見女子驚愕,半仙莞爾一笑,說:“我可看得準確?”女子微微點了點頭,用余光偷偷打量半仙。見女子不開口,半仙接著問道:“你這相還要不要再看下去?如若要看,還請小妹子領我們到你府上接著看。”女子微微點了點頭。于是,她將半仙師徒二人領回了家。
半仙用眼環視一周,然后領著士心跟女子進了門。女子客套地沏上茶后,說:“師傅再給我看下去,如果看得不準,休怪我不客氣,別說賜飯,你還得裝王八爬出門去。”半仙眉目一挑,說:“當然當然。”接著又替女子看起相來:“小妹子雖至而立之年,但可惜仍是夫妻二人大眼瞪小眼,至今沒有兒女繞膝。”女子一聽,又是一陣驚訝,心想:這相師簡直神了,連看兩面,句句言中。于是,不禁對半仙恭敬起來:“師傅,請繼續給我看來。”
半仙呷了口茶,輕搖手中蒲扇,說:“小妹子天庭豐滿、地角佇美、印堂凝秀,實在是富庶之命、華貴之相,只可惜你夫家兄弟之間不甚和睦,相互掣肘,彼此攻訐,內訌不斷,結果弄得入不敷出,家道衰落,可是準確?”女子聽后簡直五體投地:“大師,你言之鑿鑿、句句真言,可是神算啊!”
女子百感交集:“我叫阿秀,這些年來,我夫家兄弟之間相互斗氣,稍稍掙了些銀兩便被外人算計。去年,因為我丈夫收藥材時被小叔子摻了假,結果賠了本不算,還吃了官司。我們夫妻二人已結婚十余載,仍無兒女,因為思子心切,常常神志恍惚,真是苦不堪言。神仙啊,你可要救救我家,給我指點迷津啊!”
半仙捻著胡須頷首應允,說:“那好,我來指點于你,你可要依我所說行事。”阿秀連連點頭:“保證百依百順。”于是,半仙指點道:“來,我替你給夫家兄弟各寫上字條一封,今年過年,你要給你夫家兄弟每家備上一份厚禮,把這字條放入禮中,恭恭敬敬送到各家,還要檢討自家毛病,誠懇道歉,此后每逢夫家兄弟家人,都要面露微笑、彬彬有禮,半載之后,這敗勢必會改觀。這都是因為你前世欠了你夫家兄弟的債,要你今世償還。另外,離此東南六十六里的山外有個‘送子觀音’,你可擇日上門相求,一年之后,保你得子。”阿秀聽后,立言發誓,保證照辦。然后,殺了家中的母雞,熱情款待半仙師徒二人。
半仙師徒二人酒足飯飽之后,便起身告辭,走在前行的路上,士心不解地問半仙:“師父,你偶見阿秀,怎能斷定她三十六歲正值本命年?”半仙笑答:“我們看相之人全靠察言觀色,抓住表象,滲透心理,阿秀說算命看相都是誆人之言實屬不假。剛才阿秀蹲在溪邊洗衣時,我瞥見她頸上系有一根紅絲帶。在這一帶,凡逢本命年,都系紅絲帶求吉避邪。她相貌入中年,而今年生肖又正好是狗年,察其年齡,二十四歲佳麗的話,她顯然已成了昨日黃花,四十八歲,徐娘她又不曾到達,那么,不是三十六歲本命年又是什么?”
士心不無敬佩地說:“師父真是細心過人。”接著,又問:“那么,你怎斷得阿秀膝下無兒無女?”半仙拍了拍士心肩膀說:“這也是靠觀察判斷。你注意到沒有?阿秀家門前那棵枇杷樹熟果曳地,無人采吃;家里整整齊齊、陳設不亂。如果有孩子,曳地果實還不被孩童采吃一空,家中也必定被孩兒攪得一派狼藉,哪里還能這么整潔?”
士心更加欽佩,遂又問:“那么,你怎么知道阿秀家與夫家兄弟不和?”半仙說:“你沒觀察到吧,她家與夫家兄弟各家,家家門前都置有大宗農具,這說明他們各自置器,互不借用,這一是慪氣,二是面子,正好泄露了他們兄弟之間不團結的秘密。一般來說,如果兄弟之間團結的話,像這些較貴的大宗農具,各家只置一二,用不著全套置齊,彼此之間相互交換著借用即可。”
這下,士心佩服至極,說:“怪不得阿秀管你叫神仙呢,你真是洞穿陰陽、一葉知秋啊!”沉吟片刻,士心又說:“你剛才給阿秀指點迷津,替他夫家兄弟各寫字條,其中都寫些啥呢?還有,你為了她生得貴子,怎么說離這里東南六十六里外有個‘送子觀音’呢?”半仙說:“適才我們剛到,我瞥見她夫家兄弟廳堂之中貼有書法楹聯之類,堂前案上,還擺著書籍,這說明他們斷文識字。于是,我給他們各寫一封勸和書,其中用的曹植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了這勸和書,知書者必會回頭是岸。另外,離這兒東南六十六里的龍門鎮有個高明的郎中,很擅長治婦女不孕癥,你想,她到那兒治療之后,豈不如愿以償?”
聽到這里,士心興奮得擊掌雀躍:“我看叫你半仙不對,應該喚你全仙才對哩。”半仙卻佯作嗔怪地說:“就你貧嘴,看我不撕你的嘴。”繼而教導說:“看相看相,睹物言相,揣心說事,這便是我教你的看家本領。”士心聽后雞啄米般地連連點頭。
一年之后,阿秀與丈夫抱著剛滿月的孩子四處打聽,終于覓得半仙,千恩萬謝。他們告訴半仙,如今他們不僅喜得貴子,而且夫家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家道也開始興旺。聽到這里,半仙笑逐顏開,然而,他只笑不語、含而不露,因為,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看相奧秘告知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