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姓是我國稀有姓氏之一,得姓于東漢初。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女子徵側、徵貳起兵,攻占南方城邑。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命伏波將軍馬援南下平叛,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牛哥隨馬援南征。建武二十年(44年),馬援班師回朝,光武帝劉秀接見南征諸將。牛哥按南疆土民祭神時的裝扮,頭戴四根雉雞尾上殿,光武帝覺得有趣,御賜牛哥姓“”。光武賜姓后,牛哥自取名為純旺,字粹庵,號遂鼎。
據新纂《防城縣志》記載:“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平定交趾叛亂。時山東青州人伏波將軍馬援裨將黃萬定、純旺隨軍平叛有功,均被封為平夷大夫,留守南疆,定居防城,世襲土司。”氏子孫尊純旺為一世祖。氏世代鎮守南疆,實行寓兵于民的方略,保持了邊疆的安定。同時積極傳播中原農耕技術,興修水利,傳播儒家學說,教化人民。世襲制延至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被明朝派官員收回世襲印信,罷為峒長。此后因戰亂和災患,氏家譜大多散失。
純旺的墓地,在當年漢軍總守營房的水營村,原有2000多平方米,現尚有300多平方米,經氏后裔三次集資重修,設有門樓、碑林等。
氏宗祠—平夷大夫第,位于廣西防城港市防城鎮舊街(民族路北),該祠為紀念平夷大夫純旺而建。始建于明代永樂時,后人重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幾百年來香火鼎盛,遠近聞名。民國后逐漸淪落。
二
據氏族譜記述,純旺孫貴成留居欽州,成為廣西姓先祖;貴希遷廣東,成為廣東姓先祖。至唐代,姓人是廣東珠江三角洲七大姓氏之一。
經過近兩千年的繁衍和遷徙,如今氏家族人口眾多,播遷全國。據統計,北京,廣東順德、廣州、從化、清遠、三水、佛岡、連南、普寧、惠州、寶安、珠海、陽江、廉江、信宜、肇慶、云安、恩平、南雄、高要、廣寧、懷集、封開、羅定,廣西南寧、欽州、融水、防城、靈山、寧明、北海、合浦、浦北、梧州、蒼梧、玉林、北流、興業、貴港、桂平、龍州、橫縣、蒙山、平樂、扶綏、邕寧、崇左、寧明、樂業、荔浦、龍林,海南省的瓊海、萬寧、文昌、定安,湖北武漢,上海,臺灣高雄、嘉義、臺東等地,都有姓居民。
在2000年的歷史進程中,氏家族人才輩出,繁若星辰。其著名者有:純旺,原姓牛,稱牛哥,隨馬援南征,軍功顯赫,被封平夷大夫,為氏家族始祖。初,漢時任山東齊郡柳泉副都司。駕龍,漢時任三楚郢都司。振國,晉時任關西提督學政。明德,明洪武年間考中胄監,專管武器,歷任分宜、海寧、龍陽縣丞,后升任寧國府知府、刑部主事等。廣敏,廣西恭城縣知縣。清代巽亭、 彝齋等,或任軍職,或做教官,都曾名留青史。近代以來,貫存、修存、全光、喜倫等,或奮戰于抗日戰場,或從事革命斗爭,都受到國家的褒揚。

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氏子孫,形成新的尋根熱潮。2004年10月,廣東省三水、肇慶、高要、清遠、佛崗、廣寧、懷集、連南、封開、羅定等10縣市86人組成的廣東尋根拜祖團,千里迢迢到廣西防城拜始祖。僑居美國北加州的美國同鄉會會長祖樹,多次發動僑居加拿大、英國以及去臺氏捐資,回鄉參拜,搶修始祖墓園。居住防城和廣西北海、玉林、貴港、橫縣、靈山等地氏,會同各地宗親,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五日,都要舉行隆重的祭拜始祖純旺的活動。
祭拜氏宗祠,也是氏族人的重要祭祀活動之一。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為氏宗祠的拜祖日,祭祖時,都有德高望重四世同堂的二位族人主祭,開祭時敲響十八棒銅鑼,這是氏家族區別于其他家族的祭祖活動。祭祖活動結束后,抬著馬伏波神像、純旺神像,參加鎮上的元宵節菩薩出游活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