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 晴
一棵大樹上有一個鳥窩,鳥窩里有一雙小鳥兒嗷嗷待哺。但是卻沒有鳥媽媽。你要問這是什么原因,原來鳥媽媽是有意離開的。它想:孩子能飛了,該讓它們獨自生活了,最后,兩兄弟終于忍不住饑餓,同時離開了家。
它們一起飛啊飛啊,飛過了高山,飛過了大河。最后來到一個繁華的城市。它們看見在一家人的窗前有一只籠子。哥哥便對弟弟說:“咱倆一起去那里吧,那里有水也有米。”但弟弟說:“進了那里就等于進了牢房,我要的是自食其力的生活。”說完就自己飛走了。
而哥哥卻飛進了那個“窩”里。這只小鳥便在里頭過上了舒適的生活。晴天它唱唱歌,下雨了,主人便把它放進屋中。閑暇時它整整羽毛,心煩時它上上下下跳幾下。那對用來飛翔的翅膀,自從進了籠子后就無法再張開。
相反的是弟弟自從離開了那座城市,就來到了一片森林,它白天搭窩,晚上還要防備各種天敵的進攻。它從這棵樹飛向那棵樹,從林子這頭飛向林子那頭。一會兒像箭一樣在樹葉中穿梭,一會兒又像小石子一樣墜到地面。它的身軀越來越強壯,它的雙翅越來越硬,它的歌聲也越來越嘹亮。
過了很久,這兩只長大的小鳥都一起回家看媽媽。鳥媽媽看見了兩個孩子十分高興。但是她注意到了兩個孩子的差異。一個孩子羽毛豐滿,毛色光亮,身軀健壯,飛起來如風似箭;另一個孩子羽毛稀疏,毛色暗淡,身材瘦小,飛起來搖搖晃晃,一會兒就要停下歇歇。
鳥媽媽在問清兩個孩子的生活狀況后感慨地說:“關在籠子里是長不大的。林子里的生活雖苦,但卻是我們鳥兒成長的天地。孩子們,你們要記住一句話:是鳥兒就得飛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