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 晴
纖塵掩蓋了歲月走過的痕跡,風(fēng)雨洗去了人生的榮辱坎坷,那些流轉(zhuǎn)在時空里的愛恨情仇,早已風(fēng)化成不老的傳說。時光的輾轉(zhuǎn),沖淡了如煙的往事。然而,千年的歷史卻見證了百代的榮辱心動。
穿越一蓑煙雨,卓立于歷史長河的邊緣。任愛國、誠信、包容、真誠之艷麗花瓣飄散而過,獨(dú)拾起那一瓣“持節(jié)”的榮辱之花。雖平淡如崖下野菊,清淡如池中睡蓮,卻在歷史的長河里掬水留香。
撫平心靈,細(xì)細(xì)聆聽歲月的心聲。只聽孟子吟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亦聞《論語·微子》里彈奏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高亢樂章。于是,就有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了堅(jiān)守“持節(jié)”的不老信念而奮戰(zhàn)不息。
面對混亂的濁世、昏庸的君王,一腔熱血揮灑的屈平,不愿以自己的清白之身,蒙受世俗的玷污,寧可高唱“舉世混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投身汨羅江底,葬身魚腹。于是,一曲《離騷》就成了千古絕唱。他,保住了氣節(jié)。
跟隨時間的腳步前進(jìn),讓思緒徜徉于《過零丁洋》中。誦讀“人身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佳句,不禁緬懷起文天祥的浩然正氣:置敵人的威逼利誘于不顧,只把“氣節(jié)”二字放心中。因了那句“要留清自在人間”,生命之火便湮滅在風(fēng)雨之中。也難怪孔子會發(fā)出“歲寒,然后松柏之后凋也”的慨嘆,這正是對堅(jiān)守不老信念而不屈服的靈魂的頌揚(yáng)。
然而,紛繁的變化也讓榮辱之歌時起波瀾。葡萄美酒的馥郁,功名利祿的醇香,正慢慢地吞噬著那份高潔的心志。志士心頭那桿秤,日漸傾斜;躁動的心緒,日益浮動。在是非曲直面前,何去何從,該有幾多躊躇!
幾番思量,幾度尋覓,騷客的筆尖便轉(zhuǎn)向浩渺宇宙,在大自然的熏染中尋求解脫,找尋答案。
于是,一賦《愛蓮說》悄然人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清漣,牽動多少文人墨客的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jiān)勁,任爾東南西北風(fēng)”,鄭板橋鋪陳的辭藻,寄托他或是高潔不俗,或是虛心有節(jié)的精神;“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的傲然挺立,更是將“氣節(jié)”的神韻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自然界里的生命,以其繽紛的多彩,濃烈的情愫。無不在詮釋著“持節(jié)”的內(nèi)涵,但我們對此又不可過多地留戀。汪國真說:“太多的流連是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只有雙腳,還有未來。”榮辱之花,雖時起波瀾,然而它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歷久彌新。所以,我們還應(yīng)從自然中返回現(xiàn)實(shí),用行動澆灌榮辱之花。
品評歲月的余香,手持氣節(jié)的行杖,閑看榮辱之花,在庭前花開花落,于漫觀云卷云舒之際,吟唱一句“不為窮變節(jié),不為賤易志”,惋嘆一聲歲月本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