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用藥的四大細節 汪宗俊
一般認為高血壓病診斷最容易,治療最簡單。高血壓患者服藥不就是每次1~2片,每日1次或每日2~3次嗎?難道這服藥還有學問嗎?是的,高血壓患者服藥學問大著呢。
是否服藥,一字定終生
首先,要確認你是否需要服藥。這是很重要的,一旦確認要服藥,患者就得終生服藥。大家知道,高血壓分繼發性和原發性,繼發性高血壓由各種原因引起,如腎病等,而原發性高血壓則病因不明。對于前者,一旦病因去除,患者即不再有高血壓,不需要終生服藥。而對于后者,由于病因不明,無法根治,需要終生服藥。有些患者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血壓接近正常,于是就自動停藥。一方面停藥后血壓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壓升得不是很高,我們不知道器官的損傷是否還在繼續,血壓高不過是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之一。因此高血壓病需要終生治療。那么,到底怎樣決定是否服藥呢?一般來說經不同日數次測壓,血壓≥150/95mmHg,即需要治療。如果患者有以下危險因素中的1~2條,血壓≥140/90mmHg,就要治療。這些危險因素是:老年、吸煙、肥胖、血脂異常、缺少體力活動、糖尿病等。
何時服藥,時辰有講究
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著自發性波動。當人在睡眠時,血壓可大幅度下降。如果你在白天經常忘了服藥,而在晚上臨睡前服用降壓藥,則有可能使血壓在夜間降得很低。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誘發腦缺血性中風。在致命的腦血管意外中,約40%與低血壓有關。所以,老年高血壓患者不宜睡前服藥。
白天的血壓升高與覺醒及活動有關。也就是說,睡覺醒后,血壓逐漸升高。許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00~11:00]和下午3:00~5:00血壓最高,腦溢血的好發時間是上午10:00。一般藥物的作用是在服藥后半小時出現,2~3小時達高峰。因此,上午7:00和下午2:00服藥最為合適。我們還可將服藥時間進一步簡化,即起床后服藥。如果中午不休息,則可在午飯后1小時左右服藥。
服多少藥,目標要認清
為使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處于穩定狀態。提倡使用長效制劑。長效制劑每天服用1次,任何時間服用均可,特別是谷峰比值高的藥物。但要每天在同一時間服用,最好是早晨起床后服藥。
血壓應該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說應達到的理想血壓水平是多少呢?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確地說,目標血壓是138/83mmHg。假如你的血壓未達到這一目標,就應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加大劑量、加用他藥(聯合用藥)、換用他藥等。總之,用多少藥以達到目標血壓為準。
如何服藥,血壓要穩定
使血壓保持穩定很重要。血壓不穩定可導致器官損傷,因此,在降壓的同時必須穩定血壓。使用能降低血壓波動性的抗高血壓藥是最佳選擇,但至今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為地造成血壓不穩定。應當提倡使用長效制劑,逐漸淘汰短效藥,但長效制劑往往價格昂貴,目前普及有困難。一些價廉物美的中效藥(每日服1~2次)值得推薦,如尼群地平、安替洛爾等。
吃藥后不要馬上睡覺 木 子
許多人有在晚上臨睡前或臥床服藥的習慣,認為服完藥后立即休息,能幫助藥物的吸收。其實,服完藥馬上就睡覺,特別是當飲水量又少的時候,往往會使藥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進入胃中。有些藥物的腐蝕性較強,在食管溶解后,會腐蝕食管黏膜,導致食管潰瘍。情況較輕者只是吞咽時感到疼痛,嚴重者可能傷及血管而引起出血。
正確的服藥方法是:服藥時坐著或站著,服藥后不要立即仰臥,稍停留片刻,利用藥物的自身重力作用快速通過食管,以免在食管內滯留,延緩藥物起效并損傷食管黏膜。服藥時應多喝點水,一般用溫開水200~300毫升送入,最好活動五六分鐘再躺下睡覺。如果服藥感覺藥物堵塞在食管中,且情況嚴重,應立即上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