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88年前,中國的“國父”孫中山第一次提出修建橫跨中國長江的巨型工程三峽大壩起,圍繞著這個話題就充滿了爭議。1992年,當時的中國總理李鵬,正式向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修建三峽大壩的提案,這個提案引起了強烈的爭議,最終以鮮見的微弱優勢獲得通過。
然而最近,反面的聲音從北京的政府高層傳了出來。他們以前總是避免對此造價1800億美元的工程做出評論,現在態度的轉變進一步說明,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水庫面臨的問題是多么嚴重。2007年6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一次常委會上提出對三峽問題進行討論,這說明,對中國而言,解決這個爭議性大壩的周邊環境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2007年9月25日,一個由政府高級官員和專家組成的小組,在武漢的一次工作會議后發表聲明說,三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災難……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動的話”。當年10月9日,重慶市政府表示,鑒于三峽大壩造成的環境破壞,必須重新安置生活在危險區域的400萬居民。

修建三峽大壩原本是為了控制長江水患,緩解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電力緊缺,并在中國的工程建筑史上樹立一個標志。然而,從開始修建起,三峽大壩就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有140萬生活在水庫附近的居民必須遷走,許多重要的文物也會被水庫淹沒。一些水文學家認為,因為淤泥的堆積,水庫的修建實際上使下游區域更易受到洪水威脅。
即便如此,現在科學家表示,情況比想像的更糟。因為大壩使河流分散污染的能力下降,長江支流的水質正在迅速惡化。自從2006年大壩完工后,藻類污染的爆發頻率也在不斷升高。水位的提高還使長江及其支流沿岸產生了嚴重的土壤侵蝕、河岸坍塌和山崩等問題。
長期研究三峽生態系統保護的重慶大學雷恒順(音)教授認為,如果水庫水位2008年按計劃達到165米,長江支流的生態危機將變得更加嚴重?!艾F在是好好研究這些問題的時候了?!彼f,“水庫面積擴大還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p>
大壩的環境問題與政治問題是相互聯系的。1998年,大壩最狂熱的支持者李鵬已經卸去總理職務,對中國現在的領導層不再有什么影響力。作為決定共產黨高層改組方案的“十七大”的前奏,現在對于大壩的批評,或許是一種政治操作。但中國政府也可能已經意識到,必須為自己國家日益嚴重并且仍在發展的生態問題做點什么了。
對于中國的環境來說,2007年是痛苦的一年。5月,無錫太湖爆發了藍藻污染,自來水也受到了影響,當地80%的市民整整一周無法飲用自來水。6月,海濱城市廈門的1萬名市民,對將要建造的新化工廠表示抗議。國家環??偩指本珠L潘岳曾表示:“壞境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和諧社會,并成為一個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p>
要停止建造這個巨型工程是不太可能的,大壩仍然會按照原計劃在2009年完工。但是,現在的政府顯然更關心環境問題,大壩最壞的影響有可能被避免。許多像雷先生這樣的人認為,政府愿意主動討論大壩的問題,說明北京已經在做正面的努力?!皼]有人能保證三峽一定是個災難。”
但是,災難發生的可能性遠比不發生的可能性高。雷先生認為:“除非政府能夠誠實地面對現實?!?/p>
作者:LIN YANG
出處:《時代周刊》2007年10月12日
翻譯:段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