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領導人發出“困難之年”的警告后,全球都要提高警惕。雪災結束后,中國的鐵路和航空部門一定會加大投資,但恢復速度不會如人們想的得那樣快。
中國的這個冬天,已經讓全世界感受到了寒意。
1月份,一生都難得一見的暴雪在中國南方肆虐,鐵路運輸遭到破壞,電煤難以運抵發電站,溫家寶總理啟動了應急機制。
不久前,溫家寶趕往雪災最嚴重的地方——湖南長沙,慰問被困在火車站的旅客,他還要求政府部門恢復交通能力和電力設施。后來,溫家寶警告說:2008年,中國經濟將面對很多國際不確定因素,以及國內一系列新的困難和矛盾。

總理的講話,使社會對美國經濟下滑后,中國經濟仍能保持一枝獨秀的希望被澆滅。人們對中國經濟有望緩解全球經濟下滑的思考更為理性。
屋漏偏逢連陰雨
談到國際“不確定因素”時,很多專家對中國能否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水平提出質疑。
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做出預測,認為全球經濟將由去年4%的增長水平減速,今年可能降到3.4%。經濟學家認為,如果全球增長水平低于3%,就面臨衰退的危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全球增長的預測較為樂觀,但也由去年預測的4.9%調低為4.1%-4.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表示,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很難在源自美國的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
溫家寶并未解釋中國國內究竟面臨怎樣的新困難和矛盾,但暴雪確實給人們新的啟示。中國南方的暴雪在鐵路系統擴展,對省級供電系統造成巨大的沖擊。
事實證明,中國的發電系統對煤炭過于依賴,由于暴雪襲擊,鐵路運輸幾乎陷于癱瘓,使供電系統暴露在極大的威脅之中。危機也暴露了中國物價系統的脆弱。
為控制通貨膨脹,中國政府對電價維持管制,與此同時,為支持能源密集型產業,又對煤炭價格放開管制。這種放開一頭壓制一頭的做法,已經引起了矛盾。
結果,進入2008年后,中國的燃料價格提高了17%。大量發電企業因為對煤炭的依賴,為煤炭價格上漲承受損失。這也可以對中國年初呼吁確保電力供應,而發電企業反應遲鈍做出解釋。
由于能源供應出了問題,鋼鐵、汽車、IT和航空等行業受到的沖擊較大,這將對經濟增長造成直接影響。香港《南華早報》評論員Tom Holland認為:“雪災或許不是政策失誤帶來的災難,但可以肯定的是,交通與能源供應中斷造成的不利影響,將直接影響政府決策。”
災后恢復不容樂觀
矛盾的政策決策,使中國股市的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自去年10月以來,大陸A股市場已經暴跌了四分之一,大陸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國石油跌幅已經達到44%。Markets研究總監羅伯特·范巴頓博格(Robbert Van Batenburg),正建議他的客戶賣掉投資中國的短期基金。
范巴頓博格說,自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為刺激增長,使用了“超乎尋常”的手段。人民幣幣值過低、出口以及無序的資本市場,盡管推動了中國經濟以兩位數速度增長,但這些現象,也可能對中國經濟系統帶來極大的危害。對中國經濟威脅最大的,還是巨大的貿易不平衡和通貨膨脹等問題。
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政策正面臨調整,涉及低利率調節和擴大公共支出等內容。中國極力與由美國帶來的經濟困難做斗爭。鐵路和航空部門一定會加大投資,但恢復速度不會如人們想像的那么快,因為對抗雪災的政策責任最終承擔人是溫家寶,而不是他們。
在長沙火車站的時候,溫家寶曾向滯留旅客許諾:“不需要很多時間,大家就可以回家過年!”不過,數百萬人還是無法及時回到親人身邊,與家人團聚。
作者:George Wehrfritz
出處: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2月2日
編譯:楊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