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新銳 New Sharp Business]
2007年12月,美國紅帽(Red Hat)公司宣布,原首席執行官即將離職,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s)原首席運營官衛赫士(James Whitehurst)于今年1月正式接任紅帽首席執行官一職。
此事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業界人士紛紛提出質疑:一位業外人士,是否能領導一家專業的開源軟件公司?
紅帽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開放源碼和Linux供應商,它為企業、政府和組織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Linux系統及開放源碼解決方案。衛赫士上任不足一個月就到訪中國,顯示出其對亞洲及中國市場的極大興趣,《財經文摘》日前就此對其進行了專訪。
《財經文摘》:對于您的履新,外界有很多質疑的聲音。部分業界人士甚至表達過對一個缺乏專業技術經驗的“自由世界”領導者的不信任。您對這種質疑怎么看?
衛赫士:當然,我理解大家對于我的質疑,但我想表達以下幾個觀點。
領導力并不是某一特定行業中具備的特定知識和技能。事實上,信息技術領域的局外人往往更懂得如何領導。我認為,從歷史上看,信息技術行業并沒有產生許多偉大的領導者。
此外,我自身具備的一系列技能,對于參與公司經營和管理非常有益。首先,我擁有技術類學士學位,所以我了解技術。第二點,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我了解客戶所需。我在達美航空公司工作的時候,負責管理幾億美元的IT預算,我了解大公司希望從IT供應商那里獲得什么。
《財經文摘》:目前,您的公司和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衛赫士:最大挑戰是應對成長問題。我們的公司規模基本上每兩年就增長一倍,許多基礎設施還是在四年前建設的,那時的公司營業額還只有1億美元,而現在的營業額已經超過5億美元。
因此,我們需要建立起有序的工作流程、IT平臺和系統,確保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我面對的一個真正挑戰。只有解決了上述問題,公司的研發和營銷人員才能夠專心工作,而不必為辦公室管道這類雜事分心。
來自公司外部的挑戰,主要是發生在行業內的大量并購。我們會密切注意外界的動向,以確保專注于為客戶提供最有價值的服務。
《財經文摘》:您有信心面對這些挑戰嗎?
衛赫士:絕對有。CIO雜志的調查顯示,我們是最有價值的企業軟件廠商,為客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服務。開源模式是一種極佳的軟件開發方式:成本更低、質量更高。
《財經文摘》:我們知道馬修·蘇里克(Matthew Szulik)任CEO期間,曾帶領紅帽公司走過了快速而動蕩的發展時期。他選擇你而不是一個技術出身的人作為繼任者,是否意味著紅帽今后將從純粹的Linux作業系統供應商,向提供多產品和開源碼基礎設施的公司加速轉變?您目前在這方面有什么計劃嗎?
衛赫士:根本不會變。首先,前任CEO馬修·蘇里克仍然保留了董事長的職位,并且,他每周都會與我進行交流,因此是一個可以信賴的極好資源。
CEO的變更,并不意味著紅帽公司戰略上的轉變。我仍然認為,公司營業額還可以實現更多的增長。作為一家開源軟件公司,我們將會非常非常專注,堅持走開源道路。
在操作系統和中間件領域,公司已經擁有大量并且十分成功的生意。我們會在這一領域加倍努力。
《財經文摘》:紅帽基于開源產品而采用了服務訂閱的贏利模式,在全球看來這是一種新的趨勢,然而,中國的消費者卻比較習慣購買產品而非服務。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以及用戶對服務價值認可不足的市場環境里,紅帽如何在堅守開源軟件核心價值理念的同時,獲得更廣泛的市場回報?
衛赫士:針對這一問題,我可以做幾點說明。我們的模式是與眾不同的,出售的不是所有者的知識產權,不是軟件的使用許可權,而是分享知識產權。
在美國市場,我們首先推出的是訂閱模式,當地的消費者用了幾年的時間才適應了這種銷售模式。
這種模式目前在美國市場的發展勢頭非常好。紅帽連續四年被CIO雜志評為最有價值企業軟件廠商證明,這是一個可靠的商業模式,為顧客提供了許多價值。
《財經文摘》:如此說來,你們對于這種模式在中國的推廣很有信心?
衛赫士:我們非常有信心,因為這里的公司更了解我們所做的事情和價值。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開始愿意接受這種模式了。
客戶確實喜歡訂閱模式。因為在許可模式下,你還沒有安裝軟件時,你的代理商就向軟件商支付了大筆費用;在訂閱模式下,只有當你真正使用軟件時,才需要支付費用。
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使用訂閱模式,甚至微軟也認為這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模式。
《財經文摘》:面對現在跨國公司人才大量流失的現象,紅帽如何吸引優秀的軟件人才參與到Linux軟件的開發中呢?
衛赫士:紅帽有一個非常有名的Fedora社區,這一社區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越來越多的幫助。在認可了Fedora社區的價值后,紅帽盡可能地為這一社區提供了支持。如果沒有將Linux軟件產品商業化,我們就無法負擔起這類支持工作。社區中的大多數人都知道紅帽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搞軟件的人大部分是狂人。我們紅帽有足夠的實力,吸引這樣一批對軟件行業有著高度熱情的人。
《財經文摘》:以紅帽公司的現有實力來講,如何能與微軟相抗衡呢?
衛赫士:我們軟件產品的質量沒有問題,性能也沒有問題,但卻不得不面對其他幾個問題。
首先,由于我們的產品屬于開源軟件,強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市場上占得了先機。向客戶展示紅帽Linux生態系統的價值,以及證明他們可以隨時獲得紅帽公司的支持服務,都需要時間。我們對完成這樣的工作非常有信心,但是這確實需要時間。
其次,競爭對手微軟是一家龐大、成熟的公司。它的資金充裕,市場營銷做得非常好,并且在投資方面不遺余力。但是,我們是有競爭力的,因為有更好的產品。紅帽每一天都在市場上同微軟抗衡。
由于采用的是開源模式,因此吸引了許多人關注、使用我們的軟件。此外,英特爾和IBM及其他合作伙伴可以與我們共同改進Linux操作系統,以確保他們的操作平臺具備最佳的工作表現。而對于微軟的模式來說,他們的系統開發只能依靠公司內部的一小群工程師。
我們的Linux生態系統能夠在更短的時間里,提供具有更優性能、更高質量的產品,因為有如此多的人參與到系統開發中。相對于微軟來說,紅帽的Linux 生態系統是有競爭力的。
《財經文摘》:那么在中國市場上,您怎樣看待這種競爭呢?
衛赫士:在美國市場上,開源軟件出現以前,像微軟和甲骨文這樣的公司就已經在操作系統領域確立了巨大的領先優勢,建立了完整的生態系統。
中國市場有著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為開源軟件提供了一個可以同微軟和其他所有權平臺所有者展開真正競爭的巨大機會。
我認為,使用開源軟件是一個良好的公共政策。中國需要向美國支付美元,購買軟件版權,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開源軟件不會帶來這類苦惱,所有權是免費的。
我們采用訂閱模式銷售,出售的是服務,而不是所有權。因此,隨著中國軟件市場的發展,我在這里惟一看到的事情就是巨大的商機。我們會大有作為的。
《財經文摘》:紅帽的開源創新中心設在了中國,而您加入紅帽不足一個月就來到中國,這是否可以解讀為紅帽對中國和亞洲市場特別重視?為什么?
衛赫士:對,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確實非常重要。紅帽在2007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取得了非常驕傲的成績,延續了紅帽進入中國以來多年的快速增長。
驕人的發展速度,使得我們對于在中國的發展信心倍增,中國今年已經成為紅帽最重要的策略性市場之一。將開源創新力協作計劃落戶中國,是希望可以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完善的開源生態系統,進一步培養中國本地開源人才。
我在上海住過,也到過北京。這十多年來,我看到這兩個地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經濟一直在快速增長,軟件產業也在飛速發展,我們此項計劃也希望和本地的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能夠為中國政府、企業、教育等行業的用戶,提供更多基于開源平臺的解決方案,最終推動中國軟件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