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早期卵巢癌的蛛絲馬跡 劉姿含
卵巢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腫瘤,卵巢癌的發生率,在我國約占所有卵巢腫瘤的5%,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居第三位。但是,卵巢癌的病死率卻居首位,原因是卵巢癌生長部位隱蔽,70%以上初診患者已向盆腔、腹腔轉移。卵巢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年齡越大,發病越多。一般多見于50歲左右的更年期和絕經期婦女,但20歲以下的女性也有發生。目前卵巢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發病可能與年齡、生育、精神因素及環境等有關,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卵巢癌雖然兇險,但發現得早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在卵巢癌未擴散到卵巢以外的其他器官之前,其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當卵巢癌擴散以后,其5年存活率將下降到25%以下。
卵巢癌之所以難被早期發現,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尚缺乏可靠的普查措施,對卵巢癌的早期發現主要依賴于對高危人群的定期篩查。二是卵巢癌的癥狀常常是模糊的,容易與其他疾病癥狀相混淆。如卵巢癌的癥狀之一是胃腸道不適,患者幾乎都因腹脹、胃納不佳、飲食減少或明顯消瘦而就醫。但這些癥狀類似于一般的消化系統癥狀和胃腸功能紊亂的表現,很多時候并不引人注意,甚至很多醫生對此也容易忽視。三是警惕性不夠高,因為卵巢癌相對少見,不要說患者本人,對主訴為腹脹和便秘的患者連很多醫生都可能不會想到卵巢癌,因此常常導致診斷延誤。
最新研究表明,早期卵巢癌也有一些特異的癥狀,并非無跡可尋。美國癌癥協會、婦科癌癥基金會和婦科腫瘤專家協會的專家一致認為,這些早期癥狀主要包括:腹部腫脹、飽脹感、脹氣、尿頻、尿急、惡心、消化不良、便秘、腹瀉、月經紊亂、性交疼痛、疲勞、背痛等。如果女性存在上述任何癥狀之一,并已經持續了兩周以上,就應該立即去醫院做相應的篩查,以排除患卵巢癌的可能。50歲左右的女性更應該時時關注自己的身體。進入老年期,婦女的卵巢日漸萎縮,若婦科檢查仍可觸及卵巢或腫塊,應高度疑為卵巢癌。幼女、少女卵巢尚未發育成熟,肛檢往往摸不到卵巢,如能觸及增大的卵巢或B超發現附件腫物,也應懷疑為卵巢癌。臨床還發現,卵巢功能不全如月經初潮推遲、絕經期提前、痛經、不育者或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易患卵巢癌。如果能及早發現,90%的卵巢癌患者能活到5年以上。因此,女性最好一年做一次檢查,以便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前主要是結合腫瘤標志物、超聲檢查、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來篩查卵巢癌。
卵巢癌的治療目前主要采取以手術治療為主、放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手段,手術治療仍然是治療卵巢癌的首選方法。手術不僅可以明確卵巢腫瘤的病理類型、病灶范圍,而且能將腫瘤大部分或全部清除。對中、晚期患者做細胞減滅術,即將盆腔內凡能切除的腫瘤均予切除,有利于機體抗腫瘤能力的增強,并為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創造有利的內環境,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大有裨益。
飲食與卵巢癌的發生有關,高動物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可增加患卵巢癌的危險性,而多食蔬菜、谷物及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纖維素的食物可減少卵巢癌的發生。
相關鏈接:卵巢癌高危人群有6類。
①有乳腺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②患有不孕癥或未生育的婦女;③使用過促排卵藥物的婦女;④50歲以上的婦女;⑤月經初潮在12歲以前,或絕經晚于55歲的婦女;⑥得過乳腺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的婦女。
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最好每年去醫院接受一次防癌篩查,以便盡早發現、盡早治療。
性與乳腺小葉增生 王忠民
乳腺小葉增生是女性熟悉的疾病,其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占女性乳房疾病患者的2/3以上,從青年到中年均可發生。據報道,有1%~3%的乳腺小葉增生患者可能會轉變為乳腺癌,因此女性應該重視預防乳腺小葉增生的發生。
增生乳腺小葉增生的原因除了與缺乏和諧的性生活、長期性壓抑、得不到性快感等因素有關以外,與初產年齡超過30歲、從未生育、高齡未婚、產后不哺乳、流產次數多、性功能低下及夫妻關系不和睦等也有關。祖國醫學認為,乳腺小葉增生與肝氣郁結、痰凝氣滯、情志抑郁等因素均有關。美滿而和諧的兩性關系,愜意而愉悅的性生活,可保持心情舒暢、肝氣暢達,經絡中的氣血調和順暢,則乳腺小葉就不容易增生。因此可以說,和諧的性生活是預防乳腺小葉增生的重要而積極的有效措施。
為預防乳腺小葉增生,提倡女性適時結婚,一般不超過28歲;生育不宜過晚,一般不超過30歲;產后如無特殊情況,提倡產婦自己哺乳;做好避孕工作,消除因多次流產導致的增生乳腺不易萎縮而促發乳腺增生的誘因。除此之外,還要特別重視過好性生活。正常、和諧、均衡、有規律的性生活,不僅可給自己帶來身心的愉悅與“性福”,還可以增進夫妻感情,減少乳腺增生癥和乳腺癌的發生。
由于乳房本身也是重要的性器官,在性生活中,同樣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在性興奮期。乳房靜脈充血,表現為乳房脹大;在性持續期,乳暈充血;在性高潮期,上述變化達到頂點;在消退期,乳暈充血反應迅速消退,而乳房增大需經歷15~30分鐘才恢復正常。如果處于長期的性壓抑狀態,或根本沒有性生活,自認為性冷淡的女性,由于缺乏相應的性刺激,失去正常的性反應周期調節,乳腺功能往往會出現問題,內分泌系統易于失調,就容易發生乳腺持續的充血腫脹,導致乳腺的增生。
作為女性,切不可將性生活作為可有可無的活動,健康、規律的性生活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有著良好的、規律的性生活的女性,其乳房也會得到保健,使乳房形態更加健美。假如發生了性功能障礙,如性欲低下、性高潮缺乏時,應積極治療,不可諱疾忌醫。在一生中,保持有規律的性活動對防止許多疾病以及保持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女人50潮熱多汗需調理 顧 勤
對于一些50歲左右的女人而言,潮熱多汗是常見的癥狀。因為常見是不是就不用調理了呢?還是讓專家來告訴你吧。潮熱多汗表現為感覺胸前突然有一股熱氣向面部涌,顏面發紅,進而出汗,每天可發作數次或數十次。有的人伴有激動易怒、失眠抑郁等情緒,工作、生活緊張時更明顯。醫學界認為,潮熱是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下降,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神經內分泌失調所致。專家指出,通過調理,這些癥狀可以減輕。
生活調理 維持和諧的性生活對50歲左右的女性格外重要。有的50歲左右的女性,還沒完全絕經,陰道卻已經萎縮,多汗、煩躁癥狀也格外明顯。問及性生活質量時,她們的答案很簡單:“我哪有時間呀?工作都快把我忙壞了,誰還顧得上‘那個’。”與這些人相反的是,有的性生活質量很好的六七十歲的老年婦女,陰道卻沒有萎縮,也沒有出現潮熱癥狀。可見,維持性生活有助于保持“大腦皮質一垂體一卵巢”性腺軸的平衡,減緩生殖道萎縮,維持雌激素水平。所以說,和諧的性生活是治療潮熱多汗最好的藥物。
飲食調理 易潮熱多汗的女性平時要多吃養陰生津的水果和蔬菜,如獼猴桃、梨、香蕉、荸薺、芹菜、番茄、白蘿卜等,還可用銀耳、山藥、百合、小麥等煲粥,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有報道說,日本更年期婦女出現潮熱多汗的不到20%,而美國更年期婦女潮熱多汗發生率卻高達85%,這與日本婦女的飲食中豆制品比例高有關。所以,每天要堅持吃豆制品。此外,還要抽時間多參加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練氣功、做瑜伽、快走等;還可養花、彈琴、畫畫,修身養性,愉悅心情,這些都有助于減輕癥狀。
藥物調理 如果以上兩種調理方法都不能奏效,可以考慮接受藥物調理。口服雌激素在絕經早期(絕經后4年里)安全有效,這個時期比較關鍵。常用藥物有維尼安、利維愛、克齡蒙。如果過了絕經早期,就要選擇外用藥,包括陰道用藥,如歐維婷,這種藥是膏劑,每次在小陰唇內抹一點,局部吸收后可以改善陰道萎縮,也可輕度改善出汗等全身癥狀,比較安全。另外,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女性,都可以服用中藥六味地黃丸、丹梔逍遙丸,這兩種藥對于伴有手腳心發熱、口渴的腎陰虛型出汗潮熱者效果不錯,但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