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研究者發現接受減肥手術的患者在體重減輕的同時,由肥胖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也有了相應的好轉。
肥胖者作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為非肥胖者的5倍。據醫學專家介紹,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減重和控制飲食。目前國際上用于治療重度肥胖癥較安全可靠的手術是腹腔鏡可調節胃束帶術,術后1年的減重效果在30%~40%,3年后可達到50%~60%。
醫學專家指出,腹腔鏡可調節胃束帶術,在降低體重的同時還可以糾正糖代謝紊亂,改善由于單純脂肪過剩引起的2型糖尿病等代謝紊亂綜合征。大量臨床經驗也證實,多數重度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術后的限制飲食,糖尿病得到明顯改善。因此越來越多的重度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選擇可調節胃束帶術來幫助自己控制飲食、改善糖尿病。此外,減重手術對改善高脂血癥、原發性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可逆手術,安全便捷
可調節胃束帶術主要是通過腹腔鏡手術完成,創傷小、恢復快。手術原理是將一條低壓的軟性綁帶環繞在胃的上部,就像給胃系上了一條腰帶,將胃分為兩個部分,中間留一個小開口方便食物通過。胃綁帶內置有硅膠內囊,并與埋入皮下的調節泵連接,術后可通過調節泵抽注生理鹽水來調節內囊口徑,從而控制胃小囊出口大小。術后進食,食物很快會將胃上部塞滿,刺激胃部神經造成一種“飽”的假象,反饋給中樞神經,自動減少進食。一段時間后,患者的體重即可恢復正常狀態,血糖恢復正常水平,有效避免了肥胖帶來的并發癥。當患者因特殊原因需要營養時,可調大胃束帶內徑,恢復胃容量,進食營養物。手術的安全簡單及可逆轉性,使其在全球40個國家成為治療極重度肥胖癥的首選手術。目前,此手術受到越來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關注,成為他們戰勝疾病的又一新途徑。
適應人群及術前術后須知
雖然可調節胃束帶術能夠達到較理想的效果,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宜此種手術方式。該手術適用于以下人群:
1 年齡在16~65歲。
2 腰圍: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血脂紊亂:TG(甘油三酯)≥1.70毫摩/升和(或)空腹血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0.9毫摩/升,女性<1.0毫摩/升。
3 雖沒有達到第二條的要求,但確認出現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肥胖伴發病,且預測減重可以有效治療上述疾病。
4 經非手術治療療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同時,患者還需對此手術有較大認同,并能積極配合術后隨訪。
患者在術后必須形成新的飲食習慣。要注意飲用足量的液體、進食足夠的蛋白質、補充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患者在術后還要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由于可調節胃束帶術屬高端技術,因此患者應選擇相當二級或二級以上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進行手術。
兩棲動物幫忙 人類去瘢有望 韓 曙
如果人臉上或者身上受了嚴重外傷,很可能要一輩子留下瘢痕這樣的“記號”。而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給這些“破相”的人們帶來了希望。他們利用青蛙研究出相關的藥物,來促進瘢痕的愈合,更令人期待的是,利用這項技術,可能有一天能讓失去肢體的人重新長出手腳。
科學家解釋說,負責皮膚再生和恢復的蛋白質名叫“轉化生長因子β”。在胚胎中,能找到很多這種蛋白質,但在成年動物的身體中,這種蛋白質的含量則非常少。
盡管在兩棲動物身上找到了除去瘢痕的藥物,但科學家更關注的則是重新長出肢體的秘密。科學家指出,肢體的再生和皮膚的生長不同,需要血管、骨骼、肌肉組織等按一定的模式再生。如果能夠在兩棲動物身上發現它們的肢體再生的秘密,便有可能在人的身上復制這個過程。
此前有研究顯示,兩棲動物的骨細胞、皮膚細胞和血液細胞的任何部位只要發生損壞,相應部位的細胞將轉變為一些沒有特征和區別的細胞,這些未完全發育的細胞將采取積極態度,自動快速轉變成相應部位的完整細胞,最后,這些細胞將長成一只新的爪子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