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是最早用于降壓治療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其降壓療效可靠,應用普遍。隨著臨床應用的日益廣泛,發現卡托普利具有一些常見與不常見的不良反應,需要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咳嗽 資料表明服用卡托普利的患者有10%~12%可因敏感而出現咳嗽,這是該藥最為常見的副作用。通常起病隱匿,于服藥數日后發病,表現為干咳,夜間加重,無器質性病變,少數可伴有哮喘。停藥后咳嗽會緩解,再服用該藥仍會復發。
低血壓 亦為卡托普利的常見副作用,多見于首次用藥后的幾小時內。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出現頭暈、胸悶、心悸、視力模糊,以及起立時暈厥等癥狀。提示人們在初次用藥時從小劑量開始,減半量服用,對預防這一副作用有所幫助。
腎功能不全 為可逆性腎功能不全。系過量服用卡托普利的不良反應之一,其發生率雖然很低,但負面影響極大。故在單服卡托普利療效差時應聯合用藥,不要隨意加大劑量。
消化道癥狀 有少數患者在用藥劑量偏大且用藥時間長時消化道癥狀明顯,主要引起味覺障礙,表現為金屬味或苦味,可伴有口干、食欲不振、胃部不適,部分患者還可出現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減量或停藥可使這些癥狀緩解或消失。
肝臟損害 為卡托普利的不常見副作用,通常表現為一過性氨基轉移酶升高或出現輕微黃疸,系膽汁淤積所致。肝臟損害多在用藥后5~8周出現,個別遲至4~10個月才被發現。因此,若在服藥期間感到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要注意觀察皮膚、鞏膜有無黃染,及時檢測肝功能,一旦確定應立即停藥并予以利膽退黃及保肝治療。
皮膚變態反應 多在服藥1個月左右發生,為一過性的瘙癢或皮疹。皮疹形狀主要是斑點狀,也可以是蕁麻疹樣或玫瑰樣皮疹,散發,出疹期間可伴發熱。皮膚變態反應具有自限性特點,7~10天皮疹可逐漸消退。
精神癥狀 少數患者服藥后可能出現乏力、頭痛、頭暈、精神不濟、失眠、抑郁等精神癥狀,具有自限性,減小用藥劑量可在數周后逐漸恢復正常。
哺乳期的影響 哺乳婦女服用卡托普利后有微量藥物進入乳汁,可能造成嬰兒的藥物蓄積,對嬰兒腎功能有所影響。因此,哺乳期婦女要慎用卡托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