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無情,不管多有名的人,只要一經時間河流的沖刷,慢慢地就褪色,然后逐漸湮沒無聞。比如伍廷芳,現在知道他的人實在是很少,要是不讀近代史,我也不曉得還有這么個人。不過如果來看伍廷芳的簡歷,就知道19世紀后半葉20世紀上半葉的時候伍廷芳有多牛。

伍廷芳1842年出生于新加坡,3歲隨父回廣州定居,1874年自費留學英國,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19世紀70年代就拿了外國的博士學位,而中國直到30多年以后才廢科舉;后回香港任律師,成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這又不得了,因為殖民地香港的立法會議員皆由英人組成,華人想進也不行,水平不夠;1882年被李鴻章看中,延入幕府任法律顧問,后被清政府任命為駐美國、西班牙等國公使,辛亥革命爆發后,任中華民國外交總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總長,1917年赴廣州任護法軍政府外交總長。既有學問又會當官,更不得了:伍廷芳曾主持晚清的修律活動,竭力主張全面引進西方各國的法律制度,在民國律師制度尚未正式建立的情況下,主張改變傳統的審判方法,要求律師到庭辯護,主張司法獨立,主張建立陪審制等,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
作為晚清時期外交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伍廷芳曾兩次出使美國,《一個東方外交家眼中的美國》就是應許多美國朋友的要求寫的。伍廷芳是搞實務的,在書中他跟美國朋友說根本沒時間寫東西,不過后來還是用英文寫出來了,書雖然不厚,但是看起來挺有意思的。伍廷芳自己在書中說要是有人寫論文的話,就去查閱原始資料,別看他的書;另外書中無時無刻不表現出伍廷芳的大度開闊以及平和沉穩,要知道那可是一百多年前發生的事兒了,那時候中國人還沒剪掉辮子。
美國的政治體制才是最讓伍廷芳羨慕的,比如三權分立制使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不能為所欲為,這個當然是他與國內的專制體制相比較后切身感受的。美國在許多方面和中國截然不同,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是學而優則仕,不仕也不行,一來沒啥可干的,二來也不會干啥,所以千軍萬馬擠官場的一條羊腸小道,伍廷芳筆下的美國是這樣的,“人們并不急于做官。有才華有能力的,有商業頭腦的大有人在,他們有各種辦法在各自的事業中出人頭地。他們能夠輕易獲得既有財富又有影響的地位,所以這些人不想從政。”
美國好是好,但伍廷芳不會看不出問題來。
伍廷芳雖然認為美國的政治體制設計精巧,但還是有美中不足,比如總統任期太短。在伍廷芳看來,一個總統上臺后熟悉政府運作就得要大半年,參加應酬又費去太多時間,施政的最后一段搞競選連任又費了許多精力,再加上出國等因素,事實上還沒等干什么事兒就下去了,所以伍廷芳給出的建議是總統總也得一口氣兒干個七、八年才成。而且,伍廷芳認為總統的稱呼沒啥特別的,理應叫皇帝,這樣才能顯示出尊卑有別。當然伍廷芳的意思不是要美國搞專制,而是認為美國人對待總統太隨意了,有時候都不拿總統當回事兒,有點兒不像話。
一個人寫出來什么樣的文字,一般也就差不多能看出這個人的性情和偏好。伍廷芳這個人雖然當的官兒不小,但應該也挺有意思的。雖說伍廷芳對美國女人的獨立意識很欽佩,但他也直言不諱地說,美國女人太喜歡打聽別人的私事兒,最好的職業是做偵探。
借一本小書,伍廷芳洋洋灑灑地概括了美國以及美國人的基本特性,客觀,平和,一百年之后讀起來都不落伍,這還是說明了伍廷芳看待事物的水平和能力。伍廷芳對美國的學校德育感觸頗深,現在照錄下來,看看美國人當年的教育對現在的我們有沒有啟發:
誠實為上策;尊敬長輩;天下皆兄弟;熱愛人類;善待每個人;思想、行為的純潔;純潔的食物造就純潔的身體;快樂包括健康和清白良心;享受人生;因美德,不因金錢或地位而尊敬他人;天地之間,正義第一;與人為善;人人平等;自由但不放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