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魔術師,用智慧和愛心點燃學生的心靈,創造一個個奇妙的神話;我愿做船夫,用青春和汗水在歲月里穿梭,把學生一一渡到理想的彼岸:我愿像蚯蚓,在教書育人的田地里默默耕耘、上下求索;我愿像杜鵑,哪怕聲音嘶啞,也要永遠為學生鳴唱,無怨無悔!”
這就是她真實的心聲!她就是青島市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育才中學的數學教師——徐靖老師。
數字人生
作為教師的女兒,她最懂得教師的工作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講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教壇耕耘十數載,她的追求永無止境!
作為數學老師,她慣用數字說話。且看她由數字組成的人生履歷:
20歲大學畢業,來到青島藝校:24歲做教研組長;1995年被評為市教委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26歲做教導主任,1998年被評為市教委“巾幗建功崗位能手”;1998年獲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9年榮獲青島市優秀教師稱號,
31歲辭去教導主任,來到青島育才中學,回到母校,重新戰斗在教學第一線;她又撲下身子,如饑似渴的學習起來,學習育才老教師們深厚的教學功底,精彩的教學藝術,連續兩年聽課近300節,在初中數學教學崗位上她迅速成熟起來。雖然備了十幾年的課,教材早已諳熟于心,可她仍是一如既往地課前精心準備,課堂上激情投入,課后逐本地批改作業,檢查同步,督促學生改錯,找個別學生談話,與家長聯系。她兢兢業業地做著這些平淡無奇的本職工作,用她的無悔與執著在育才繼續書寫著人生的華章。
2000年所寫論文獲省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2002年舉行市公開課《數怎么又不夠用了7》,經專家推薦編入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師培訓教學系列片,全國發行:2002~2003年參加青島市第一期中小學骨干教師市級培訓,被評為優秀學員,2005年舉行省公開課《設計遮陽蓬》,并被聘為北京師范大學新世紀(版)《數學》(7~9年級)教材培訓專家;2007年,成為育才中學數學組教研組長。
數據是簡單的,但數據又是最具說服力的。這些數據記錄了她路走來的平凡與光榮,樸實與輝煌。
徐靖老師的教學理念是:
“一個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不是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談到數學,很多學生想起的恐怕只有一些抽象、枯燥的公式,符號,例題等,可是在徐老師的課上,他們聽到的卻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鮮活的數學人物、生活中的典型數學事例。她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一堂堂課變成一出出生動的戲劇,由學生自己去發現、歸納,證明,總結。這樣,學生對求證路上的坎坷印象深刻,才會記憶長久。
如在學習概率與統計部分中有“擲骰子”的游戲,需要學生親自在課堂上做實驗,而她是這樣做的:先講紀律,講游戲目的,然后再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小骰子,大學問”的故事,從歐洲貴族們盛行骰子游戲到法國數學家帕斯卡、費馬等對投骰的研究,直到荷蘭科學家惠更斯的《論擲骰子游戲中的計算》。生動有趣的故事既激發了學生研究概率的興趣,更讓學生知道在攀登科學高峰的道路上還要有嚴謹的求知態度。
她以自己的專注和投入,使學生激發出學習的熱情,體會到數學給人帶來的美妙與樂趣。已經畢業的學生們在賀卡中這樣寫到:“想念您那激情無極限的課堂,您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師,總是能把那些原本無趣的數學題變得生動而鮮活”,“很懷念初三的那段日子,那么投入地學數學,那么安心地度過充實的每一天。喜歡認真的感覺,喜歡您忘我的課堂”,“您的激情與認真,一直影響著我的生活——做人,就是要對自己做的每件事充滿激情,這樣才會對得起自己!”
心靈快車
徐靖老師的育人理念是:
“每一塊木頭都是一座佛,就看你怎樣去雕琢;每一方石頭部是一塊玉,就看你怎樣去打磨。”
多年來,她特別重視班風建設。每接一個新班,她就組織全班同學競選班級管理的各個崗位,每個人都有機會履行班級管理職責。某同學,以前從沒當過班干部,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從當上衛生小組長后,他盡職盡責,不斷受到表揚,看著他把自信的眼光轉移到學習上,徐老師甭提多高興了。
每天早晨,由于各種原因沒寫作業或忘帶作業的同學必須自己在班級日志上簽名。第一節課的課問她會悄悄找到簽了名字的同學,關心地問:“昨天晚上身體不舒服嗎?”“家里有什么事嗎?”那偷懶沒完成作業的同學一定是一個大紅臉。
來到育才中學以后,她幾乎都是初二接班,怎樣才能盡快成為學生的貼心人呢?徐老師從學生的語文周記中受到了啟發,初二的學生自尊心強。也學會了自我掩飾。于是,她采取了與學生每周筆談的方式,先把自己的工作日記讀給學生聽,慢慢地,學生也在筆談中對她敞開了心扉。每周一收上來交流快車,她總是迫不及待的看,與學生進行心的交流。駕著這輛交流快車,她很快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