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這是冰心老人對醫務工作者的生動描述,也是解放軍40l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龐繼恩教授的真實寫照。
與龐繼恩教授交談,記者始終被他身上那種沉甸甸的使命感所打動。這份厚重的責任既是軍人對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魚水情誼,更是白衣天使對患者救死扶傷妙手回春的博大愛心工程。龐教授說,他們這個團隊有一個很溫暖的服務品牌——“魚水情,健康心”,這種使命感是對“愛心”的雙重詮釋與解讀。
“我們的使命是生命”。如今,這個濃縮著無限愛心、無限溫情的“魚水情,健康心”的服務品牌不僅成為解放軍401醫院的一個精彩品牌,而且成為青島市乃至全軍的一個“大愛無邊”的閃亮品牌。
全海軍最年輕的主任醫師
龐繼恩給人的感覺,既有學者的淡定儒雅,又有軍人的激情陽光。他這種厚實的特質、不恃張揚的性情,是一種異常豐富的閱歷才能釋放出的能量——
龐繼恩,不滿17歲的時候以優異成績考入重慶第三軍醫大學;34歲成為401醫院心內科主任,38歲成為海軍最年輕的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目前還兼任軍區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后獲青島市青年科技獎一次,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多次被上級黨委授予“青年科技標兵”和“精武建功成材標兵”等稱號。
從醫近30年來,無論是當年在艱苦的西沙群島執行戰勤任務,還是成為全海軍最年輕的主任醫師,他都始終如一地堅守著“作為一名軍醫,就應該無私地救死扶傷,就應該時刻為患者謀福利”的人生坐標。
在龐繼恩的從醫生涯中,醫治了無數不同疑難癥狀的病人,有些甚至是輾轉全國各地多家醫院后在他那里獲得了“新生”,這其中也不乏韓國,日本等其他國家的病人。龐繼恩多年的從醫素養和臨床積淀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的專業水準贏得了患者和同行的認可,成為島城乃至山東省知名心血管病臨床及介入診斷治療專家之
從選擇醫生這個職業的第一天起,龐繼恩就在想,如何在救死扶傷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2003年11月,一名突發胸悶。呼吸困難的老人被緊急送到醫院。經龐繼恩診斷,老人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療這種病癥,醫學界慣用的方法是從大腿根部的股動脈進針進行介入治療。然而,由于老人下肢的股動脈有畸形,無法采用正常方法進行救治。面對難題,龐繼恩急中生智,大膽創新,決定從老人腕部的橈動脈進針,直達心臟。由于腕部的血管細,分支多,操作難度大,成功率低。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龐繼恩毅然從腕部橈動脈進針,實施釋放支架、疏通心臟堵塞動脈。手術十分成功,患者生命得以挽救。這種手術方法與當時普遍采用的從股動脈進針的方法相比,對患者血管損傷小,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又縮短了康復時間。龐繼恩成為山東省首次實施這種術式救治急性心肌梗塞的人。
在減輕患者肉體痛苦的同時,龐繼恩也在想,醫生不但要盡自己所能為患者看好病,還提出“快樂手術”以及讓患者看得起病的理念。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龐繼恩堅持盡量不給孩子做開胸手術,而采用可以微創的介入封堵術。雖然這樣的手術做起來麻煩,而且收費也相對低一些,但他還是堅守這個治療原則。龐繼恩說:“做開胸手術一開了之,看似省事,但留在孩子胸膛上的刀疤卻讓他們遺憾終生,尤其對一些女孩子而言,留下的是一生的陰影。”
另外,他在手術中也幾乎不用昂貴的進口器械。用普通的手術器械,雖然增加了手術的技術難度,但卻可以為患者節約手術費用。同時,他還要求全科室,在沒有特殊情況下,一定給病人用常規藥品。
作為知名的專家,龐繼恩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的機會很多。但科里的醫生和患者都知道,不管去哪里,他都會從病房出發,不管走多久,他回來的第一站就是病房,看到的第一個人一定是他的患者。每天都與鮮血和創口打交道的龐繼恩,卻讓患者在他的身上讀到了“妙手仁心”這個溫暖的詞匯。
獨辟蹊徑舒“心”路
“創新不斷,奇跡不斷,這是規律也是必然。”龐繼恩說,創新技術是他奮斗的目標。用他自己的話說:“作為一名醫生,沒有過硬的技術,即使有菩薩心腸,面對疑難危重病人也顯得很無力。”
現在,慕名到401醫院找龐繼恩進行心臟病診治的患者應接不暇。他沒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邁開大步迎接新的挑戰。近日,他還采用鎖骨下靜脈和股動脈入路,成功地完成了國內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合并下腔靜脈肝上段缺如介入封堵術”,在醫學實踐中取得又個突破。為此,人們都說他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
多年來,龐繼恩打破常規,獨辟蹊徑,以自己精湛的醫術和獨特的療法,挽救了數以千計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前不久,他在不用造影劑的條件下,為一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嚴重腎功能不全的腹主動脈瘤患者,成功實施了特大型內支架置入術。不用造影劑還能從股動脈入路,把支架成功放在動脈瘤處,這是令許多醫學專家不可思議的事。
很多人認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都是小孩,因為先天性心臟病病人很小的時候就有癥狀表現出來,就能查出來。龐繼恩曾經接診的一位從濰坊慕名而來的74歲高齡的先天性心臟病病人。老人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有“心”病,但因為懼怕手術,就直拖了幾十年。老人來醫院的時候,簡直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態來的,家人也是哭哭涕涕。龐繼恩接診后發現,老人得的是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也就是在心房里多了個“心眼兒”。他考慮到老人已經是74歲的高齡,再加上對開刀有嚴重的恐懼心理。于是決定給老人實施微創手術。即經大腿根部股靜脈穿刺進人,用一根導管把一個小傘放入患者的心房缺損口,堵住那個“心眼兒”。因為微創手術的傷口很小,老人住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康復出院了。老人高興地直對龐繼恩說,現在他有信心做個長壽老人了,等他過百歲壽辰的時候,要邀請醫生去喝酒。
今年3月份的一個深夜,一位52歲的男性患者因突發劇烈胸痛急診入401醫院。患者家屬跪在從家里趕來的龐繼恩面前哭求他:“別的地方都不敢做手術,我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您身上了。”龐繼恩了解到,這名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癥等病史。心電圖檢查提示,病人是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塞此時已經出現低血壓,休克的表現,造影提示,患者的冠狀動脈三支嚴重病變及左主干病變。“理論上說,這樣復雜
危險的病情,如果不盡快采取積極的介入治療,病人必死無疑。可要是做介入,醫生要承擔太大的風險,病人很可能也人財兩空。”龐繼恩說,那一瞬間,他是很矛盾的。這樣的病變即使不是急診而是平診,也因風險高而很少有專家愿意嘗試,因為這在當今國內外冠脈介入領域畢竟是一項頂尖的技術,對術者的技術
心理有著極高的要求。
“時間就是生命,患者的病情已經到了極度危險的邊緣,他隨時會因心臟驟停而釀成猝死,”龐繼恩的眼睛濕潤了,一個軍人和醫生的雙重責任感,讓他毅然走上手術臺,為這名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實施了急診左主干分叉加完全閉塞病變的支架置八。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生死時速”,手術完全成功,患者終于被龐繼恩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鑄就大愛品牌
作為一名軍醫,龐繼恩的勞動被尊重和賞識,這種欣慰難以言表。而不善辭令的他,惟一可做的就是在專業領域內苦練內功,并在心血管內科領域高手如林的塔尖上飛奔。在每個成功的背后都記載著他探索的辛酸與歡笑,也記載著患者康復后重獲新生般的激動與感激。
在很多患者眼中,他是集精湛技術與崇高醫德為一身的偉大的白衣天使。他引領401醫院心血管內科與青島市慈善總會聯合共同創立的“魚水情”愛心救助工程,為家庭貧困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點燃了新生的希望,成為愛心升華的載體。龐繼恩說,先天性心臟病應該早發現早治療,但是由于經濟上的原因,很多患者都不能享受先進的診療技術,很多孩子只能在死亡線上掙扎。“魚水情”愛心救助工程無疑成為這些患兒的福音和守護神。
外地來青島的打工妹,17歲女孩李立玲,在工作中突然頭暈胸悶,先天性心臟病發作后,病情越來越重。因為無錢治療,她悄悄離開了401醫院,回家“靠”著。龐繼恩了解了女孩的情況后被深深震撼了,他們不能讓女孩在花季中枯萎凋零,在“魚水情”愛心救助工程幫助下,女孩成功地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現在已經步入正常的人生軌跡。
棗莊9歲女孩薛淑芳,很小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因為家里沒有錢父母看著孩子一天天削瘦下去,心中十分著急。在“魚水情”愛心救助工程的幫助下,小淑芳成功地在手術臺上過了生日。
青島10歲女孩王晶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五年級學生,每年的六一節都是她最盼望的節日。可是,去年六一兒童節,王晶卻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學校搞活動,她突然胸悶喘不過氣來,經送到青島經濟開發區人民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心臟病。到醫院治療,3萬多塊錢的手術費讓父母作難。又是“魚水情”愛心救助工程決定為王晶提供1萬元的資助。
目前,在“魚水情”愛心救助工程的幫助下,已經有近100名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成功施行了手術。
“魚水情”愛心救助活動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支持和贊助。在401醫院的救治室里,一位青島市的個體經商者,得知他們救治的都是貧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當場掏出2000元,連名字也不留就走了;一位在青島的打工妹,每月掙幾百元錢,得知這一消息,主動捐出200元;一位機關干部見到此舉,主動捐出1000元,回到單位又勸同事們給予支持。
前不久,86歲的于圣林老人來找龐繼恩就診,他初步確診了老人是重度冠心病。當龐繼恩得知老人是建國前無業老黨員,生活困難無力治療時,心頭一顫,堅持將老人“扣”下救治。龐繼恩了解到,老人是1942年在乳山入黨的老革命。由于種種原因,建國后一直沒有工作。因為無兒無女,20年前老人在親戚的幫助下落戶青島,目前老人和84歲的老伴每月就靠500元的補助生活。“老人如果不及時救治,隨時會出現心肌梗塞甚至猝死。”龐繼恩說,當老人得知治療要花費幾萬元的費用時,轉身就要離開。看著老人滿臉的風霜,龐繼恩心里十分感慨。“我是一名軍人,我應該幫助這名曾經歷戰爭洗禮的老前輩。”龐繼恩隨后向醫院申請,為老人減免有關治療費用,老人住院期間,安排了戰士為老人服務。老人的伙食,也是龐繼恩聯系的干部食堂,每日三餐送到老人床前。經過龐繼恩精心的治療后,于圣林前期較為嚴重的癥狀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目前已經出院。老人回家后,龐繼恩的團隊隨后與老人結成長期對子,只要老人有需求,他們隨時可以為老人上門服務。
團結就是力量
“部隊的醫院,肯定錯不了。”在許多患者心目當中,401醫院是一張極具親和力和誠信力的醫療品牌。而以龐繼恩為首的心血管內科現有醫師12名,其中高級職稱4名,中級職稱5名,且大多具有博士及碩士學位,是一個高學歷人才集中的群體。他們集結的愛心力量成為打造“魚水情,健康心”的注腳。
心血管內科是401醫院的一個大病區。重病區,每年收容上千人次,急危重癥病人多,醫療任務繁重。即使如此,龐繼恩幾乎對每個患者的情況如數家珍,每天查房的時候,他都會親切地對患者問寒問暖,讓患者如沐春風。由于401醫院的特殊性,來就診的患者既有部隊的高級將領,也有從偏遠山區來的農民,龐繼恩要求科室所有醫護人員對他們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慷慨給予患者同樣的關切與溫暖。
他們本著“一切病人都是我們的親人”的服務理念,建立并完善了全程服務模式患者就醫前提供全方位的醫療咨詢,搭起醫患溝通的橋梁,詳細解答患者關心的醫療問題,患者就醫及住院時,他們會盡最大可能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和整潔,舒適的住院環境,將關愛送給每位病人,病人出院后,他們建立回訪檔案,定期與病人聯系,指導院外治療及保健。他們還有一句口號,那就是:401醫院心血管內科——心臟病的終點站!
在龐繼恩的領導下;心血管內科很好地完成了各項醫療工作,近年來沒有發生任何醫療事故及差錯。同時,他帶領心內科全體同志勇于開拓,大膽創新,瞄準專業發展最前沿,積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開展各類心臟病介入手術2000余例,其中大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如急性心肌梗塞急診冠脈造影及支架術、經橈動脈途徑行急診冠狀動脈造影及PTCA加支架術,高齡,高危,嚴重鈣化,主干及分叉冠狀動脈病變支架治療術,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微創介入封堵術等,給眾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現在‘魚水情,健康心’已經成為一個溫暖的愛心接力棒。”龐繼恩說,在部隊,這個愛心救助工程得到了解放軍的精心培育。心血管內科的同志們無私奉獻、精心設計,付出了很多勞累與心血。科里的同志們為了給病人看病,加班加點,不計報酬,不怕苦累。悉心服務著每一位貧困的患者。有的患者缺東西,他們從家里拿,有的患者對治病無信心,他們床頭認真交談,做思想工作,有的患者耽誤了學習,護士就為其補課……他們的愛心換來了感動,一封封發自內心的感謝信,一面面感謝親人解放軍的錦旗,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事業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