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法學奠基人謝覺哉(1883—1975年),于1959年7月因病在北戴河療養,曾寫“住北戴河雜詩”四首,其中一首是贊中藥方子玉泉散的。詩云:“文園病渴幾經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嘗參都試過,一丸遇到不妨千。”這首詩的意思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曾為漢文帝隨園令(掌守護陵園,后詩文中以文園指相如),因患消渴,幾次委以重任,因病難以承擔。現在自己也患上了消渴病,如同久旱的禾苗盼望著泉水雨露,幸好遇到了玉泉散。雖然過去限制過飲食(辟谷),也食用過人參,但效果都不明顯。現在服了玉泉散,病情明顯好轉。
謝老在詩后“自注”中寫道:糖尿病舊稱消渴癥。我病消渴有年,喝水多,小便也多;夜間睡醒,口干欲裂,要喝水。有時肚子是飽的,但仍要吃,不吃就頭昏眼花。西醫要我限制吃米麥,每頓只能二兩左右,中醫要我睡時含參片,可免口渴,但收效都不大。偶于葉天士手集秘方中得一方名玉泉散:白粉葛三錢,天花粉三錢,麥冬三錢,生地三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一錢,糯米三錢(分量是北京醫院中醫大夫定的)。服之,病若失。諺云:“吃藥一千,遇藥一丸。”其然乎!
謝老所云諺語是說,吃藥再多,都不抵對癥的藥丸,真是這樣呀!
(編輯/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