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農業資源、無污染、冬冷夏涼的特殊氣候,為北京市延慶縣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延慶是首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是全國第一個整個行政區域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的縣,平均海拔500米,氣候冬冷夏涼,空氣清新,水質潔凈。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為蔬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2005年,延慶縣就開始打造奧運蔬菜基地。奧組委經過考察、驗收,將延慶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蔬菜備選基地。
科技支撐蔬菜產業快速發展
近兩年,延慶縣為了更好地服務蔬菜生產,推動產業發展,利用現有的農技推廣體系和現有的技術人員,認真開展蔬菜新知識傳授、新技術推廣工作。采用課堂面授、田間指導特別是農民田間學校、科普趕集、展示示范等多種形式,先后向菜農傳授了蔬菜輪作、套作,蔬菜田間管理,蔬菜病蟲害識別,農藥正確使用,平衡施肥等新知識;先后示范推廣了太陽能殺蟲燈、防蟲網,赤眼蜂寄生,性誘捕、性迷惑,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藥,精量播種等多種蔬菜生產新技術。
特別是2006~2007年,由延慶縣種植業服務中心承擔、縣科委主持的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采用高新技術建立蔬菜安全保障體系”,經過2年的實施,顯著提高了延慶縣蔬菜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加速了高新技術轉化吸收,為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持;初步形成基地可追溯管理模式;建立了覆蓋主要蔬菜產區的農資連鎖配套體系。基本上建成了適用于延慶縣的蔬菜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延慶縣種植業服務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該項目建成了延慶縣第一個農產品檢測中心,實現了由定性檢測向定量檢測的轉變;實現了個別項目檢測向項目檢測的轉變。該項目建成的2萬畝蔬菜示范區實現增收1127萬元,節支141萬元,增加經濟效益1268萬元;年減少農藥使用2噸,有效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延慶縣科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延慶縣蔬菜種植總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已有4萬多畝,其中常年菜田面積達3.7萬畝。年生產蔬菜2.3億公斤,除供應北京市場外,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區均有銷售,部分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產值達2億元。目前,延慶縣有15個基地獲得北京市蔬菜標準化基地認證,面積達1.6萬畝;共有茄子、白蘿卜、大椒、芹菜等10多種蔬菜獲得農業部無公害安全食品認證。延慶能夠生產的蔬菜種類有10大類近70種蔬菜。在成功引種反季節蔬菜大白菜、白蘿卜后,為了引導蔬菜品種結構調整,推動蔬菜產業發展,延慶縣重點推廣杭椒、香芹、食用菌種植等蔬菜新品種,目前杭椒、食用菌種植已初具規模,其中食用菌種植達到70多畝,50萬公斤。
4000畝高品質有機蔬菜供奧運

“好運北京奧運測試賽以來,我公司很好地完成蔬菜供應工作。到目前為止,我公司供應蔬菜品種20余個,供應量占蔬菜供應總量的80%,受到了北京市菜蔬公司和藍豐配送中心的好評。”日前,北京綠富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會臣向記者介紹了延慶奧運蔬菜基地的建設情況。他介紹,延慶有機農業示范區和東龍灣種植基地是北京綠富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有機蔬菜基地,建成幾年來,依靠科學技術,使兩個園區建成集科技示范、觀光旅游、采摘、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科技園區,成為當地知名的科技示范點,帶動了全縣有機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東龍灣基地奧運種苗基地已正式投入生產,這是延慶縣第一家大規模的生產種苗基地,可保證萬無一失的完成奧運蔬菜的供應工作,同時也標志著延慶縣蔬菜產業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據了解,目前延慶縣奧運蔬菜基地近4000畝,分布在全縣5個鄉鎮,11個村,其中,綠富隆公司憑借東龍灣蔬菜基地的建設,與北京藍豐配送中心、京客隆、首旅集團等5家單位簽訂了3500噸奧運蔬菜訂單。
張會臣介紹,延慶縣有機農業示范園區與延慶縣科學技術委員會合作成立蔬菜產業科技協調員工作站,先后多次聘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市植保站等單位專家來園區授課,對菜農進行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設施蔬菜栽培技術培訓,年培訓菜農1000人次,提高園區和合作基地的科學種菜水平。
延慶縣有機農業示范園區注冊的“自留地”商標,已通過ISO9002、ISO14001認證,獲得農業部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頒發的有機農產品轉換認證證書和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科技創新為園區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極大地提高園區的經濟效益,每年可生產有機蔬菜230萬公斤,年收入可達700萬元,安置農村勞動力近200人就業,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4000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