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慶碧水藍天,綠樹紅花,如詩如畫。延慶端午文化節、消夏避暑節、八達嶺長城啤酒節、龍慶峽狂歡夜、硅化木公園綠野尋仙蹤等系列活動,將拉開帷幕,延慶生態旅游活動一個接一個,充滿生機。延慶作為旅游大縣,旅游業日臻成熟,2007年,接待游客超過12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4.6億元。旅游業已經成為延慶縣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延慶的旅游業正如一輪朝陽,蒸蒸日上。
生態環境優良
旅游資源豐富
延慶平均海拔500米,氣候冬冷夏涼,氣溫平均比北京低4度左右,節氣比北京晚半個月。即使在五月,延慶的海坨山山頂仍能看到皚皚白雪。天然的自然環境,成為延慶發展的獨特優勢。近幾年,延慶實施生態文明戰略,致力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幾年來,城市環境建設日新月異,建成了夏都公園、媯水公園、三里河濕地公園、江水泉公園、迎賓公園、百泉公園,縣城碧水環繞,綠樹掩映,成為一座生態宜居新城。延慶先后獲得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示范區、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ISO14000環境體系運行國家示范區等榮譽稱號。美麗的夏都——延慶,樹木青翠欲滴,空氣自然清新,百鳥空中翱翔,好一個天上人間!
在延慶縣境內,分布著三大旅游帶,一是南部的八達嶺長城、水關長城、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康西草原和野鴨湖;二是北部的古崖居、松山、玉渡山、龍慶峽;三是東部的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著名景區包括燕山天池、硅化木景區、烏龍峽谷、滴水壺)、珍珠泉、九眼樓、蓮花山、旺龍潭峽谷。這些景區,既有著名的人文景點,也有獨具魅力的自然山水,它們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地遍布在延慶大地。
延慶一步一景,風光百變,可在自然中感受山的雄渾,水的婀娜,樹的蔥郁,花的清香。在旅游開發中,延慶注重挖掘歷史和文化,賦予每一個景點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內涵,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延慶先后榮獲中國縣域旅游品牌十強縣、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中國十佳休閑旅游縣稱號。
兩節打造品牌
旅游四季常青
延慶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冰燈冰雪節和消夏避暑節兩大旅游品牌,以節日為龍頭帶動旅游蓬勃發展。1987年舉辦龍慶峽首屆冰燈藝術節,延慶走出封閉,廣納四海賓朋,至今已成功舉辦22屆。1996年舉辦首屆延慶消夏避暑節,至今已成功舉辦12屆。“兩節”推動了延慶旅游的迅速發展。同時,延慶將旅游與文化、體育有機結合,發展賽事旅游。幾年來,舉辦或承辦全國青少年沙灘排球賽、全國滑水冠軍賽、全國皮劃艇錦標賽、亞洲青年攀巖錦標賽、全國滑翔傘比賽和北京越野挑戰賽等眾多體育賽事,受到廣大旅游和體育愛好者的歡迎,擴大了延慶的對外影響。
延慶建設了一批服務水平較高的生態休閑農莊和觀光園,初步形成媯河生態走廊精品農業區、北山觀光農業帶、八達嶺快速路沿線設施農業帶等有獨特吸引力的農業休閑觀光帶。延慶旅游四季常青,初步形成了春天賞花踏青,夏季消夏避暑,秋季采摘賞紅葉,冬季滑雪觀冰燈,一年四季旅游無淡季的旅游格局。

三大景區升級改造
民俗旅游煥發生機
2007年,延慶縣抓住奧運契機,加快旅游產業升級步伐,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八達嶺、龍慶峽、康西草原三大景區升級改造工程。
傳統景區升級改造的同時,民俗旅游煥發生機。延慶縣的鄉村民俗旅游,結合自身獨特的文化歷史、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優質的農副產品,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已經發展到45個民俗村,1400余戶民俗戶,其中市級民俗星級戶130個。千家店鎮秀水灣村,白河水從村前流過。游客可以在村旁的水面,垂釣戲水,在綠色樹蔭下,坐在石桌、石凳旁,品嘗生態農家餐。大莊科鄉香屯村,山環水繞,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古老的長城遺跡使之成了聞名遐邇的世外桃源,中外游客紛至沓來。依靠生態環境,香屯人做起了生態旅游大餐。這個只有24戶人家的偏僻小山村,2006年人均收入早已超過了1萬元。
井莊鎮柳溝村的“火盆鍋豆腐宴”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國各地以及海外游客,2007年接待游客35萬人,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000萬元。據柳溝村黨支部書記王雙林介紹,目前,全村民俗接待戶已由最初的14家發展到70余家。除北京及周邊地區游客外,美國、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的游客也慕名前來體驗。
延慶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觀光休閑度假的絕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