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誰也不會忘記1994年宇宙空間發生的一件大事,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與木星猛烈相撞,在7月間的一個星期內,21塊彗星碎片“輪番轟炸”了這顆“大哥大”行星,由此爆炸產生的能量竟相當于40億顆原子彈。如果落在地球上,那豈非真是不堪設想的“世界末日”慘劇!

既然它能撞到木星,地球也就會有它惠顧的可能。這種潑天大禍自古以來就讓人惶惶不安。1773年,法國大天文學家拉朗達預言,一顆彗星將于5月20日接近或撞上地球,而另一個“權威人士”則危言聳聽說什么:“上帝當年創造人的時候,早就預備了一種替他懲罰人類的工具,以在人類作惡多端并惡貫滿盈的時候把他們毀滅……現在彗星將從后面追上地球,迫使地球的軌道發生改變,讓它越來越接近太陽,全球將變成一片火的世界……最后彗星又猛撞地球,使地球也變成彗星,又成一個冰凍的地獄。”
消息傳出,一片嘩然,教堂前擠滿了前來懺悔的人群,一時間生產癱瘓,交通混亂,秩序大亂。伏爾泰曾形容:“巴黎人告訴我,世界末日臨近了,他們等待著這一天——5月20日,再也沒有比這更確鑿無疑的了……現在有識之士都在等著末日的降臨。”后來路易皇帝不得不專門下詔,要天文學家來平息這個讓社會動蕩不安的消息。
半個世紀后的1827年又有人發出警報,說比拉彗星在穿越地球的軌道時,將于1832年10月 29日 上半夜撞上地球,二者將同歸于盡。于是報端上“還有××天”之類觸目驚心的“新聞”又鬧得雞犬不寧。
直到今日, 這種庸人自擾的事還是時有發生,如2006年10月,俄羅斯《真理報》報道,該國天文學家尼古拉·費多羅夫斯基觀測到一顆可疑的彗星,通過“計算”發現它正沖著地球而來,并得出結論——“按照目前的軌道和速度,它將可能在今年10月底撞上地球。”他還說:“ 碰撞一旦發生,將引起災難性的海嘯、地震和雪崩等。”
美國還專門拍了一部科幻大片《彗星撞地球》,說的是一顆重約500兆噸,面積相當于紐約市大小的彗星大約一年后便會與地球相撞。為了拯救地球,政府決定派遣前航天員小組駕駛由美、俄聯合制造的“彌塞亞”號飛船登陸彗星,試圖用核裝置引爆彗星,使彗星偏離原來的軌道。然而由于對彗星結構分析的不夠,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兩塊仍繼續飛向地球,第一塊小彗星以超過光的速度撞進了大西洋,傾刻之間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被海嘯吞沒。幸運的是,“彌賽亞”號幾經波折又與地球取得了聯系,航天員們毅然啟動核裝置,義無返顧地沖向隨后而來的大彗星塊……蒼穹劃過一片壯麗的流星雨,人類終于得救了。

其實,多數情況下,地球被彗星撞一下,只要“親密接觸”的不是它的彗核(這種碰撞的幾率是平均8000萬年一次),實在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因為彗星本身由彗頭與彗尾組成,彗頭的外圍是彗發,中心是彗核。核的大小一般不超過100千米,而發的體態十分龐大,極大時直徑幾乎超過太陽,但因其質量只相當于一顆不大的小行星,且99.9%都集中在核上,所以彗發中的物質極為稀薄,因此,透過彗發見到它后面的恒星,其光度甚至不會有絲毫的減弱,有人曾比喻說,把一顆大米盡量磨成極細的細粉末,再取其中的百萬分之一,均勻地撒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這就與彗發中的物質密度差不多。所以與彗發相撞根本是什么感覺也不會有的。
而且一分為二地看,地球與彗發的“相撞”或許還是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呢。有人就認為,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或者是組成原始生命的那些有機物,很可能就是在這種“零距離接觸”時,由彗星送到了地面上,然后再進一步演化的。還有人認為,今天地球上有如此多的水,很可能也有彗星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