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透視重慶經濟發展的現狀,不難發現,最大的制約是外向型經濟總量太小。僅拿歷史上收成最好的2007年來說,我市外貿進出口總額是74.4億美元,約占全國21738.3億美元的0.34%;利用外商投資是10.89億美元,約占全國826.58億美元的1.32%。
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這樣的數據,不但與重慶的地位很不相稱,而且令我們汗顏。
制約重慶對外開放的主要因素究竟是什么?如果光從經濟本身找原因,甚至只從直接從事對外開放的部門#65380;行業#65380;產業#65380;企業找原因,是很難找準真正的癥結的。
如果換一個思路來找原因,跳出經濟看經濟,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承認的現實:重慶經濟的開放水平,與重慶干部的開放意識和能力恐怕是基本一致的!換句話說,如果不從提高干部——不僅僅是從事外經工作的干部,而是所有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開放意識和能力入手,再怎么努力,重慶的開放型經濟永遠只能是“縱向比有進步#65380;橫向比差距大”,不可能實現質的突破。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65380;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從增強干部的開放意識#65380;提升干部的開放能力入手,則完全可能促使重慶的開放型經濟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正應了那句話:開放的眼界有多廣,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
然而,重慶干部的開放意識和能力目前究竟存在哪些問題?該從何處著手提高?目前還沒有哪個部門對此進行過詳細調查。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發現問題?!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了幫助大家發現問題,我們特別約請了一些“走出去”過的干部,通過他們的視角和體會,來反思重慶的實際,并提出一些改進的意見。
開放方略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希望這組文章能拋磚引玉,能引起各級黨組織對新形勢下干部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采取各種方式,大力增強干部的開放意識,全面提高干部的開放能力,通過大開放促進重慶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