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來,打在劉海東溝壑縱橫的臉上。
這個干瘦駝背、頭發花白的老農民,在冬日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老邁滄桑——腳穿黑色膠鞋,褲腳扎在腳踝上,從鞋子到褲管,泥點斑駁,粗糙的手里緊緊攥著一張報紙。
“為了拿回這筆血汗錢,我掉了幾層皮。”劉海東嘴角抽搐著,用一雙渾濁的老眼盯著律師孫遠強說,“從報紙上看到這條新聞,我就來了。”
劉海東是巴南區的一名農民,三年前到騰州市一家磚廠打工。原本希望利用微薄收入養家糊口,誰知起早貪黑,換來的卻是老板越欠越多的工資數目。走投無路之下,劉海東想到了維權。但向勞動部門申請仲裁時,他才發現那家磚廠沒有辦理工商登記,根本無法進行勞動仲裁。劉海東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打官司上,跑了好幾家律師事務所,都被拒之門外。激憤之下,他喝農藥自殺,還好被別人搶救過來。
劉海東所說的新聞,就刊登在他手中的報紙上,題目是《國內首個非官方法律救助機構在渝誕生》。
報紙報道的這個法律救助機構,就是由重慶捷訊律師事務所創辦的“重慶法律救助網”。網站開通后的第三天,便迎來了第一個求救者劉海東。“老劉,你放心。”孫遠強拍拍劉海東的肩,一字一頓說,“你這事,我應下了!”
就在這時,一個名叫張琴的婦女正在門外“嚶嚶”哭泣,等著孫遠強的“召見”。她在一家網吧打工,每月有500塊錢的收入,可前幾天無端被老板辭退了,還有一個月工資沒領到。
劉海東一出門,張琴就推門而入,首先躍入她眼簾的是一塊匾。匾上四個大字分外醒目:“行義達道。”
“行義達道”,正是“重慶法律救助網”創辦人孫遠強的座右銘。
談起“重慶法律救助網”的誕生,捷訊律師事務所主任孫遠強說,他忘不了小蘭那雙凄苦無助的眼睛。
去年3月,小蘭受廣告蠱惑,到一家整形醫院咨詢。“最好豐顳,這樣就成了瓜子臉。”在工作人員的蠱惑下,小蘭選擇了“打一針就行”的“無痛豐顳術”。
手術后第一天,小蘭開始嘔吐;第二天,雙耳脹痛;第三天,頭部劇痛欲裂。小蘭輾轉于國內多家大醫院,都沒能治愈這次豐顳手術所造成的惡果。
“當小蘭找到我時,面容已經慘不忍睹了。之前,她曾尋求過法律援助機構的幫助,卻被告知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在援助之列。”孫遠強說,“每月800元的工資只夠她生活,哪有錢打官司!”
小蘭這樣的情況,孫遠強已遇到多次,“目前市民申請法律援助,必須是經濟困難的。但對于‘經濟困難’,全國沒有一個統一標準,通行的做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為限。”孫遠強說,這個標準,只可能給一些赤貧階層提供援助,而將大量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但又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低收入階層拒之于門外。
孫遠強的說法,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得到了印證。該中心曾算過這么一筆賬:全市有貧困人口200余萬,外出務工農民600多萬,殘疾人和孤寡老人200多萬,按1%的訴訟率測算,僅這部分人群,每年全市就有10來萬件訴訟需要法律援助。按《律師法》規定,每個律師一年要辦一至二件援助案件,全市3000余名律師,即便每人每年都辦兩件援助案件,也不過6000多件。這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去甚遠。
同時,根據相關規定,城鎮居民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一般情況下無法享受法律援助服務。但月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群眾,他們就打得起官司嗎?
打一場官司最低成本是多少?重慶律師服務的收費標準是:代理刑事案件(審判階段),5000—30000元/件;代理民事、仲裁案件(不涉及財產關系的),2000—6000元/件;代理申訴類案件,3000—5000元/件。“也就是說,打一場官司,最少也要花費2000元左右。這就導致了大量低收入階層,在遇到法律糾紛時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吞,因為‘拿起法律武器’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孫遠強說。
“當小蘭用一種近乎絕望的眼神望著我時,作為一名律師,誰要在這時還感覺不到什么叫責任,那他一定不稱職!”孫遠強眼里燃起了火苗,“小蘭的眼神讓我下決心為弱勢群體開辟一條新的維權救濟渠道。”于是,“重慶法律救助網”便應運而生。
法律救助是一種介于免費援助與按標的收費之間的服務模式,不是不收費,而是少收費。“法律救助的本質在于幫助那些最需要得到幫助的人,但是我不能以一種免費的方式來普度眾生。”孫遠強說,作為企業性質的律師事務所,畢竟不是慈善機構。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連辦案成本都需要自掏腰包,所以大多數律師都不愿代理。”律師趙躍用一本賬佐證了孫遠強的說法,“對于刑事案件,按看守所規定,必須兩名律師才能會見當事人,我進行法律援助時,還得找一名律師一塊去,這個律師通常需要200元報酬,加上往返的交通費、誤餐費和去法院的交通費、案卷復印費等,在沒有任何取證的情況下,費用就超過了500元,而政府補償金才500元。”
“既要讓低收入群眾享受到法律援助,又不能讓代理律師虧本,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一種介于公益與按標的收費之間的服務模式。”孫遠強說,“重慶法律救助網”的救助模式就是倡導部分收費,比如只收交通費、復印費等一些基本費用。總的來說,民事案件收費不超過2000元,刑事案件收費不超過3000元。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救助層面,讓法律惠及所有弱勢群體。
“重慶法律救助網”開通后,捷訊律師事務所平均每天要接到300個左右群眾的求助信息。目前,捷訊律師事務所的27名律師,都當上了“重慶法律救助網”的版主,一有空就駐守在自己的版塊上,為來訪者釋疑解惑。如果咨詢求助者有意向打官司,就可以登門申請法律救助,就像劉海東和張琴那樣。劉海東的案子,如果按標的收費,本應在5000元以上,結果孫遠強只收了他500元;張琴的案子,如果按標的收費,本應在2000元以上,結果孫元強只收了她250元。對這兩件案子,捷訊律師事務所已派出專職律師,進行調查取證。
“重慶法律救助網”開通后,面對一張張求助的面孔,孫遠強煥發了一種從未有過的使命感:“我們所的27名律師已經忙不過來了,我希望有更多的律師加入進來,為構建和諧重慶盡一份綿薄之力。”孫遠強說, 社會公正就像空氣一樣,每個人都需要,在正常情況下你感覺不到,但下了礦井,空氣稀薄了,人就會感到煩躁……法律救助做好了,和諧社會就多了一道安全閥。孫遠強的笑,在冬日的陽光下,讓人覺得特別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