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現實有多遠。
2004年,時任英特爾公司COO的保羅·歐德寧:未來家庭內部網絡將無處不在。廠家推出的娛樂型個人電腦一家庭中心設施,里面存儲著數字音像,音樂及照片,消費者將會看到更多的無線接入點和網絡。而電視將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智能化的顯示屏,成為連接上網的接入點。
點評:2007年12月,英特爾調整了Vive(歡躍)數字家庭品牌,放棄連接到電視的互聯網視頻節目和家庭設備的計劃。當年對電視將成為家庭娛樂的網絡接入終端的預言,英特爾已進行了相當大的修正。不過,對于任何終端都能自由連接網絡的“個人互聯網時代”,英特爾卻并沒有放棄。2008年的CES上,已擔任CEO的歐德寧再度預言:隨著將所有電子產品連接到互聯網上變為可能,即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在需要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信息,而無需考慮所處地點。
2006年,索尼公司CEO霍華德·斯金格:如果產品本身沒有內容的話,只是一些空的盒子與線頭,硬件與內容的合作,可以使得索尼的魔力增加兩倍。
點評:在斯金格的驅動下,索尼啟動了“未來娛樂”戰略,從電子產品、電子技術到音樂,電影,電視節目和視頻游戲,將消費電子領域變革成大眾娛樂的世界,事實上,它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奏效了。隨著非核心業務的被剝離和圍繞這一戰略的大刀闊斧改革,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
2008年,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IT業將進入下一個數字十年,屆時,計算技術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無所不在的影響力,科技將使我們的生活更為豐富、更有創造力。更充實,使我們彼此的聯系更為緊密。
點評:這是蓋茨退休之際的最后一次預言,看起來這已經不像是個預言了。它更像是不無善意的期許,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對自己一生事業的“蓋棺定論”。回想起之前,他曾預言今后5年里基本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將變成平板電腦,曾預言“垃圾郵伴”將徹底淡出人們的視野,這次的預言最不容易鬧出笑話,當然,也最平庸無奇。
2004年。時任惠普CEO的卡莉·菲奧莉娜:我相信數字化革命不會只有一種方式,未來模擬的事物將變成數字的、可移動的,虛擬的。我要談的這種數字娛樂系統,它結合了無線,數字遙控器掌上電腦數字娛樂等功能。這個系統大過客廳,大過個人電腦,個人電腦只是其中一部分,結合這些所有功能讓消費者使用,這是一種豐富的數字化經驗
點評:從未見過現實如此大相徑庭的預言。至少惠普在菲奧莉娜被解職后,已完全調整了這個當年看似不容置疑的“大而全”戰略。惠普專注于各條不同的產品線和它們的銷售業績,并在戰略上向傳統的個人電腦,打印機等領域傾斜。
2006年,戴爾公司董事長邁克爾·戴爾:下一代的殺手應用將是客戶如何使用新技術,而不僅僅是單一的新技術,網絡可以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豐富數字內容,包括視頻,音樂和在線游戲。DSL和有線寬帶也在不斷發展但超凡的數字體驗需要更快的傳輸介質,那就是光纖。
點評:邁克爾·戴爾在一年多之后重新擔任了CEO,聰明的他并沒有將預言和戴爾本身的業務過多地結合在一起。而是提到了在戴爾經營范圍之外的光纖應用,或許正因為此,這是個相對準確的預言。因為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連接開始依賴能帶來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的光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