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甚久的下一代DVD格式之爭幾近結束,索尼這次終以贏家身份入場。
在2008年消費電子展(CES)上,俯拾可見會議主辦方發給所有記者的雙肩背包。上面除了印有會議官方標識,僅有的贊助商標志是東芝和其主打產品HD DVD。
不難感受這一特殊廣告位置所代表的決心。過去6年里,以東芝為首的HDDVD陣營和索尼主打的藍光DVD陣營為確立各自下一代DVD標準的地位,未曾忽視任何競爭細節。比如,在本屆CES的議程表上,HD DVD被排在藍光之前一天進行產品推介,其中不無先發制人之意。
但凡此種種精心準備的細節,因1月4日,即CES開幕前3天華納兄弟公司宣布將只支持藍光DVD,而變得毫不重要了。兩天后,HD DVD宣布取消了其產品推介會。但1月19日的一個傳聞還是使局面變得更為悲愴:維亞康姆旗下派拉蒙和通用電氣旗下的環球影業也準備放棄對HD DVD格式的支持轉向藍光陣營。
這是一個被業界視為徹底打破雙方力量均勢的變化。業內預估,華納兄弟的“變節”讓HD DVD市場份額可能跌至25%。更重要的是,這場兩年多的標準之爭似乎就此要被畫上句號。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CES主辦方、消費電子協會CEO加里·夏皮羅(Gary Shapiro)對于高清DVD標準之爭的一句話評語是:“戰爭將在一年內結束。”而次日的《華爾街日報》評論說,索尼由此獲得了“25年內所未有之機會:贏得一場成本高昂的格式之戰,并讓其疆域廣闊的媒體帝國處處獲益”。

但對于一向熱衷于確立行業標準一從早年的Betamax、MD到近年的記憶棒——卻少有成功的索尼,眼下的優勢似乎仍不足令它太過樂觀。
當《環球企業家》記者詢問索尼CEO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怎么評價華納兄弟加盟之事,斯金格的回答是:“我不能告訴你我的想法”,頓了幾秒,他才低頭自語道:“It's grear.”
而索尼公司負責消費電子產品的執行副總裁井原勝美則更是態度謹慎,他對本刊說:“現在還沒有到宣布標準之爭結束的時候。”
幾近共存
在此之前,雙方都太需要一個改變局面的好消息了。據美國家庭媒體研究公司數據,2007年前9個月,藍光DVD售出了260萬張,而HD DVD只售出140萬張。但兩家公司的影片數量并無太大區別:藍光發行了332種電影,HD DVD則是328種電影。
雖然在高清DVD碟片銷量上取得了近2:1的優勢,但索尼為此付出的成本也可謂高昂:為了將藍光DVD播放器搭載在其家用游戲機PS3上,PS3比同一代競爭對手Xbox 360晚一年才得以上市,而且,在推出之初,每售出一臺PS3,索尼需要補貼大約300美元。至今,PS3的總銷量為870萬部,大約只有Xbox 360的一半。在這一輪家用游戲機平臺的較量上,任天堂的Wii已經成為無可置疑的勝利者,Xbox 360也因先發優勢超越了PS3,而索尼甚至讓其PS之父久多良木健退休。
當然,從東芝的角度出發,他們同樣希望有PS3這樣的力量推動HD DVD的起飛。事實上,這并非沒有可能:在HDDVD陣營中,最受關注的玩家之一是擁有Xbox的微軟,但它并未同意在XboX 360上捆綁HD DVD光驅。
多少迫于無奈,東芝只能走上了低價策略:在藍光DVD光碟機的定價停留在300美元之上時,最便宜的HD DVD播放器只有99美元,東芝還推出了一款裝有HDDVD光驅的電腦,定價僅為1000美元。
因為6年間,雙方都未能以絕對優勢超越對方,彼此之間的競爭也就變得逐漸微妙而瑣碎。在索尼推出了容量為50G的雙層藍光碟片之后,東芝又推出了51G的三層碟片——對于普通的消費者,這1G容量改變的視覺效果,是幾乎無法被感受到的。
因此,LG和三星等廠商已經推出了同時支持兩種標準的光驅,這種共存局面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是必然之路。美國的專業媒體已經開始預言,如果到2008年底仍無明顯的標準成敗,同時支持兩種標準的光驅將在2008年圣誕節變成主流商品。
這場與時間的較量,最終變成了誰能獲得最多的DVD片源支持。
無疑,索尼旗下的哥倫比亞三星影片公司和收購而來的米高梅片庫顯然只會支持藍光DVD,而迪斯尼和20世紀福克斯同樣堅定地站在藍光一方。此外,華納兄弟、派拉蒙、環球影業、新線同時支持兩種格式,它們的選擇就變成了這次格式之爭的勝負手。
2007年8月,派拉蒙公司宣布,在嘗試了一段時間同時支持兩種標準后,它決定只與HD DVD合作。這一轉向讓索尼曾深感被動:斯金格也承認這是一場“艱苦的斗爭”:“我們曾試圖以優質取勝,在派拉蒙改變方向之前,我們也的確做到了。”
但派拉蒙的行動讓另一家公司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這就是華納兄弟。據華納兄弟高層稱,他們已經意識到,兩種DVD標準同時存在于市場上,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反而減少了相應的消費。2007年的夏季檔期是電影業歷史上票房最高的,華納兄弟曾因此對全年業績抱有極高預期,但年終時,它們的全年業績反而較之前一年下降了2%。調查顯示,核心原因是,那些購買了高清電視(2009年起,美國將不再支持模擬電視)的消費者,擔心選擇錯誤的DVD標準,于是他們寧可等待。
而坊間的另一種傳聞是,東芝曾經向華納兄弟支付1億美元,索尼將華納兄弟拉入己方陣營,成本高達4億。
下一場戰爭
接下來,索尼需要解決的是贏得市場認可:如何教育消費者,愿意購買價格不菲的藍光DVD?
面對這一問題,接受采訪時,有索尼高層表示,主要的教育工作將依賴于銷售終端力量的加大。井原勝美則給出了一個較為明確的說法:“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發展具有成本優勢的藍光播放機,還要擴大藍光技術在其他產品上的應用,比如更多適用藍光的VAIO筆記本電腦等。”顯然,“疆域廣闊”的產品帝國是帶動規模的基礎,但“具有成本優勢”則是個含糊的概念,而且難以在短期內奏效。
另一方面,即便與HD DVD的戰爭已近結束,但留給索尼的時間仍然不多。可以預見,未來二三年內,YouTube和Joost都會推出網絡直播版本的高清視頻。DVD租賃公司Netflix和LG也在2008年1月合作推出了下載電影的機頂盒。當然,擁有網絡上最大媒體銷售平臺iTunes的蘋果也不可能錯過這一趨勢。
而在2007年秋天的藍光DVD盛會上,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的總裁邁克鄧恩批評微軟HD DVD陣營中的重要力量——說:微軟的目標是兩種標準均告失敗,則消費者們只能通過網絡購買高清標準的電影。
市場究竟留給藍光多少時間,這正是斯金格需要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