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數字化世界的重要變化及值得被記住的出色公司。
一年前,我寫了一篇類似的文章,試圖回顧2006年并預測2007年的主要趨勢。重讀那篇文章之后,我感到些許欣慰:沒有太離譜,其中大部分成為了現實。實際上,2007年還有更多的事情在中國和世界的舞臺上發生。
2007年的明星當然是Facebook、iPhone以及瘋狂收購aQuantive、24/7和Doubleclick等廣告技術公司的Google、微軟、WPP以及Yahoo。這些公司都認識到,要向消費者投放更加有效的廣告,同時獲得可觀的利潤,技術平臺將是關鍵。Facebook是2007年的寵兒,我所認識的每個人幾乎都有Facebook個人頁面,它的增長速度非常驚人,每天新增用戶20萬。它在行業中率先開放API(應用編程接口),以便開發者開發更好的應用程序來吸引用戶。另外,它向廣告敞開了門戶,雖然最初遭到了大部分用戶拒絕,但Facebook將會明自如何在自身極其強大的平臺上提供頗具針對性的廣告。我2007年預測,魯珀特·默多克投資MySpace是絕對劃算的交易,鑒于微軟花了更多資金收購Facebook的15%股權,我更加確信默多克作出了正確的決定。iPhone在2007年出盡了風頭。蘋果通過iPhone向世人展示,移動設備確實司以成為接入互聯網的關口,移動互聯網可以為人們帶來愉快和簡單的體驗。人們會記住是iphone改變了游戲規則。
2007年又一個重要進展是信息變得更加易于獲得,網站變得更加易于操作。這歸功于將內容放在用戶期望看到之處的AJAX控件。無需網上沖浪,看完之后就可以離開頁面。最后一個重要進展是人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互聯網廣告的效果。我們終于知道如何去衡量效果,受到關注的不再是瀏覽量和點擊率,而是轉化率、銷售量和增長率。
2007年的中國,許多事情如期而至。對我來說,表現最出色的四家公司是分眾傳媒、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顯然,新浪、搜狐和網易等老牌大公司在繼續發展,今后他們仍然會非常成功。但我認為它們是內容提供商,在相當傳統的模式上發展。基于此,我預測它們在模式和利潤上將面臨壓力。
分眾傳媒收購了一系列數字媒體代理商,占據了互聯網廣告市場的大星份額。如果能成功整合和充分發掘其收購的公司,分眾傳媒在中國必將成為巨頭。騰訊在2007年非常耀眼,擁有2億多龐大的QQ用戶群。它成功打造了國QQ產業鏈,對我來說,這在中國僅次于社交網絡。百度繼續引人注目,在搜索領域擴大市場份額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對百度而言,關鍵在于如何從百度TV等新產品中獲利。阿里巴巴上市當然是重頭戲,可能宣傳得有點過頭,但大肆宣傳也有道理,阿里巴巴在過去數年中在中國建立了非常穩健的業務。隨著雅虎的緩慢反彈,阿里巴巴與雅虎在中國的合作似乎也已取得成果。
除了這些大動作之外,Web 20和移動領域也有許多進展。眾多企業家設立了創投機構,網絡依然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風險投資。但在我看來,優秀的創意和模式越來越罕見。在尋找創新型公司或估價不高的公司方面,許多風投機構似乎正面臨困難。我認為這是暫時的,市場在等待下一個大轉折的發生。
電子商務也是2007年的關鍵詞,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仍具挑戰性,但物流和支付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解決,如今消費者開始越來越多地在網上購物。一些電子商務公司在2037年實現了高速增長,在2008年將保持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
我們也看到海外網絡公司進入中國的第二個浪潮。在eBay、雅虎和Google等公司在中國遭遇許多重挫后,大型網絡公司放慢了進入中國的腳步。About.com、Friendster和MySpace等公司試圖在這次浪潮中有所建樹,但我預測這些公司仍將遇到困難。在中國開創業務需要花費時間、具備耐性并全力以赴,許多網絡公司都做不到。2008年我們將見證這些公司在中國的發展能否成功。
在中國,眾多公司完全押寶于廣告收入,這令人擔憂。其中許多新公司不惜任何代價發展用戶群,希望能敲開廣告之門并以流量獲得利潤。我擔心一旦如此,互聯網廣告將會嚴重超載。其實,互聯網廣告市場中大部分預算依然流向主要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眾多小網站只能爭奪剩余份額。
在中國,我所期待的另一件事是數字空間的大致完善和成熟。顯然,網絡和在線營銷空間興起的時機已經來到、我們需要從傳統的展示主導型廣告市場中走出來,需要第三方衡量,需要責任感和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讓營銷商有信心增加目前依然很少的互聯網廣告預算。通常,營銷商應該比整個行業更加敏捷。我們已經看到了非常鼓舞人心的進展,我相信,我們在2008年將看到許多更有意義的行動,促進互聯網空間的成熟。